新央企成立背后:聚焦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调动航天、电信两大产业资源

沈怡然2021-05-10 13:26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4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一家新央企的设立消息,称将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记者从多位航天、电信业人士处获悉,新央企将聚焦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调动航天、电信两大产业资源,推进一个中国版的“星链”计划。

低轨通信卫星,通俗理解,是一种新型通信方式,多次发射数百颗乃至上千颗小型卫星,在低轨组成卫星星座,以这些卫星作为“空中基站“,来实现太空互联网。

这就像把基站搬到太空,让卫星的信号像灯塔的光束那样覆盖地面。相比以地面基站为主的传统通信,这既是一种新的技术路线、服务方式,又能在信号的覆盖范围上形成补充。

一位接近新央企的人士对记者称,该央企的人才,将从目前航天、电信运营商等系统的央企调动,另有数家专注商业航天的民营企业入围新央企的供应商体系。

根据启信宝,新央企成立日期在今年4月22日,注册资本100亿元,注册地河北雄安新区,由国务院国资委100%控股,董事长张冬辰,总经理、董事杨保华,董事李晓春。经营范围以卫星互联网为主,包括从论证到工程、运营,发射和测控,以及基础和增值电信业务。

中国为什么要做卫星互联网?

多位来自航天、通信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直接因素是SpaceX的“星链计划”带来的竞争压力。该计划来自美国航天公司SpaceX,曾在2015年公布,将发射1.2万颗低轨通信卫星,目前已经在全球已经有数千颗在轨卫星数量。

发射卫星星座需要占据大量轨道资源,然而低轨的轨道资源有限,国际上依照“先占先得”原则,先发者将占据大量轨道资源,所以中国更需要在卫星互联网上发力研究。

上述接近新央企的人士对记者称,低轨巨型星座一直是航天里的技术焦点,航天业的国营、民营人士从多年前就开始呼吁成立相关的国家项目,但几经周折,一直到2019年才开始筹备项目,通信产业的人士也参与进来。

一位中国移动的人士对记者表示,长远来看,将卫星系统和通信系统结合,是6G时代的一种技术路径,如同现在的5G一样,未来也将成为国际间技术竞争的焦点。运营商从2019年开始在这方面加紧预研,以求中国的通信技术能在国际上取得领先。记者曾在2019年参与过一场中国移动的6G研讨会,当时研讨的一个重要方向即是卫星互联网技术。

政治和产业双重意义

如今,关于卫星互联网的政策正密集落地。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便将“卫星互联网”列入“新基础设施”名单,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充电桩并行。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国家明确提出“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

在政治意义之外,发展卫星互联网,也有很大的产业带动作用。网络的建设、运营、服务涉及庞大的产业系统,这个系统和传统的电信网络系统有一定的重合,也能形成市场上的互补。

SpaceX的“星链计划”,目标是弥补传统移动通信系统的盲区,为全球互联网服务欠缺的地区提供服务,该公司认为全球尚有39亿人无法接入互联网,希望积极争取这部分用户,并表示,服务针对人口密度较小、不通网络的人口稀疏地区。

一位从事低轨通信卫星技术的人士对记者称,中国的运营商在地面通信覆盖上是非常全面的,但在电信行业采取市场化运营的国家,运营商考虑建站投入巨大,并不乐于覆盖偏远地区,但偏远地区也和全球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对网络形成刚需,如果用卫星能够比用地面光纤铺设成本更低,较大市场需求和商业将会被得到释放。但这一商业价值的发挥,也有赖于卫星的批量生产、火箭发射成本的下降。

银河证券分析,在通信卫星的产业链中,卫星组网包括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与地面通讯服务几个环节。从数据来看,卫星地面通讯服务占据的市场规模要大于前几个环节。

其中卫星制造和发射,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两家央企下属的部分院所为主,地面设备包含卫星地面接收站、移动卫星终端,预计在低轨卫星通信建设初期,大部分移动终端设备利用地面网络,通过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实现全球通信服务,小部分海上、偏远地区使用移动卫星终端直接与卫星实现通信,这部分用户采用类似目前天通卫星、天通手机的直连模式。最后是通讯服务环节,当前地面通信的主体仍然是三大电信运营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