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留守儿童成长,中国扶贫基金会“童伴妈妈”正在扩围

宋馥李2021-05-10 16:1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馥李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陈洪萍正在忙着策划活动,为村里的孩子们准备一个充实而有趣的节日。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进化镇沙坝村,陈洪萍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全村孩子的“童伴妈妈”。2020年10月,自打陈洪萍有了这个身份,便不定时地穿梭在沙坝村的每个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每月一次主题活动,陈洪萍都会精心准备。在清明节,带孩子们体验做糍粑的乐趣;在“世界读书日”,让孩子们认识读书意义;在童伴之家,教孩子们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在金黄的古银杏林里,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做丢手绢游戏……

2015年底,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了一个留守儿童关爱项目——童伴妈妈项目。通过“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建立留守儿童监护网络,保障留守儿童权益。

据该项目负责人问会芳告诉记者,童伴妈妈项目的模式是在欠发达地区,为每个项目村招募一位专职童伴妈妈,服务于全村儿童,重点关注留守困境儿童。同时,建立村级儿童福利服务和活动场地——童伴之家,配备包括基础设施、图书、玩教具在内的标准化物资,定期组织包括手工、户外球类运动、棋类等日常活动,以及亲子教育、儿童安全、阅读、环保教育、传统节日等主题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健康积极的学习成长环境。

项目启动至今,中国扶贫基金会童伴妈妈项目先后与共青团四川省委、贵州省民政厅、江西省慈善总会、云南省民政厅、湖北省民政厅、安徽省慈善与社会福利协会和陕西省咸阳市民政局合作,已覆盖7省79县919村,受益儿童数量达到52.5万余名。

2018年,童伴妈妈项目成为阿里公益战略合作项目。截至2020年底,累计向公众和企业筹措资金1.08亿元人民币。 此外,地方政府配套支持2346.35万元。

凤冈县凤翔社区的童伴之家成立于2019年,而凤翔社区又是遵义市凤冈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社区现有0-18岁的儿童1230名。社区通过积极探索“党建+童伴妈妈+社工+志愿者”的联动服务模式,解决了童伴之家开放日孩子过多,因人手不足带来的困扰。仅2020年寒暑假期间就链接社会各界志愿者60名,参与到凤翔社区童伴之家儿童服务工作中来。

在凤翔社区童伴之家,童伴妈妈、社工、志愿者每周轮班看护,组织孩子们定期不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和各类健康有益文艺活动,培养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童伴之家为社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和困境儿童提供文化辅导、心理疏导等帮扶服务。

凤冈县河坝镇凌云村的欧兰兰和永安镇崇新村的潘成琼,本是两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然而她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童伴妈妈”。在童伴之家,两位童伴妈妈照看着辖区留守儿童及因父母采茶无人看管的孩子。孩子们来到童伴之家,童伴妈妈和孩子们一起玩玩具、做游戏、辅导功课,定期对孩子们进行家访,开展爱国教育、安全自护等主题活动,她们不辞劳苦,用心用情服务着茶乡留守娃的最后一公里。

问会芳认为,童伴妈妈项目是探索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保障的一条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运营,项目已经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正在扩大实施范围。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除了物质上的救助,陪伴成长是更为重要的。

据民政部2018年农村留守儿童数据统计,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名,占农村全部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其中,6-13周岁的留守儿童规模最大。96%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顾,4%的农村留守儿童由其他亲戚朋友监护。留守儿童遭遇意外伤害的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8%左右,同时,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也更高。

欢笑声穿透整片林子……从孩子们充满幸福的眼神里,沙坝村的童伴妈妈陈洪萍,下定决心要把“童伴妈妈”工作当成自己的一项事业,尽职尽责、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发挥出光和热,传递到村寨的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个孩子。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城市版主编
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院长
专注地方时政和区域经济,以中观视角观察中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