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牵手中国联通23年后再入“无人区” 摸索5G下一步战略产业新可能

钱玉娟2021-05-17 20:4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钱玉娟 在5月17日第52个世界电信日到来的前两天,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现身北京京都信苑饭店,同时到场的还有中国联通集团副总经理买彦州。

“这栋楼对华为而言,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大楼。”丁耘把时间点拉回到了1998年,华为公司第一次进入北京,与北京联通开启合作,“第一个模块局就是在这栋楼里开通的。”丁耘告诉记者,作为当时项目开局的负责人,他曾在这栋楼里待了三个月之久。

重回旧地让丁耘倍加感慨,“这里见证了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据他讲述,从当初2G才开始规划建设,一晃23年后,华为已经与中国联通一起在讨论5G的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身在通信产业中,买彦州也加以回顾到,从2G的语音,3G的上网,到4G的视频,移动应用多是围绕个人体验在逐步提升,但他强调,5G的应用创新较之从前存在本质区别,“5G将实现万物智联,在更多领域来引爆新的产业赛道。”

5G体验与网络新生并重

在华为无线网络5G产品线总裁彭红华看来,华为牵手北京联通历经二十多年的合作,“一起把整个的网络价值兑现,并且交付给消费者和行业。”

可以看到,如今的北京联通已经宣布5G进入了SA阶段,并结合全光网Wi-Fi,持续推进着三千兆网络的体验。

担任北京联通5G共建共享工作组组长、网络部副总经理一职的范利群,向记者讲述了在五一假期最后一天进行的一场5G实体感知测试。

在124公里,约合2个小时的里程路段中,用户全程驻留在中国联通网络上。“我们赶上了大风的极端天气和五一的返程潮。”在范利群看来,这会让网络的稳定性和负荷都处于一个接受考验的水平上。

尽管测试中的平均速率未达到峰值,“网络确确实实有一些瑕疵”,但范利群还是感到满意,他认为测试中呈现出来的驻留和接入两个指标都是100%,在行业都已经是优秀队列了。

这一结果实际上得益于华为与北京联通在合作的5G Capital项目。彭红华将双方在当时一起发布的8个创新技术方案视为播撒下的“8个种子”。据悉,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合作的技术方案通过北京金融街、大兴机场等样板点进行落地应用并加以技术验证。

在北京联通进行的测试中,究竟是什么带来了好的网络体验?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彭红华加以解释,原来华为在北京联通的5G系统里不但第一次引入了一个TDD大带宽的多天线技术,还有首个200兆的载波聚合网络,此外,华为还将工具、能力、经验与北京联通的5G智能运营平台结合,从而提升网络的性能,让5G的高速率体验充分发挥出来。

当然不只是消费者应用,据彭红华介绍,5G已经在使能千行百业,从最初的制造、医疗和教育场景,到交通、矿山工地乃至能源领域,越来越多的场景在对5G提出新的要求与需求。

技术联合催生新产业

据买彦州介绍,正是基于上述趋势判断,中国联通对未来5G的创新产业聚焦于以下三个维度:首先是人与网之间的XR虚拟交互业务;然后是物与物之间,像智能制造、机器视觉等需要上行大带宽的业务中,此外还有无处不在且跨越通信能力边界的网络中所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

当产业将5G演进的名称正式定义为5G-Advanced之后,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到,针对未来可能的5G创新产业方向,中国联通与华为公司还在5G-Advanced技术方面进行了标准、方案以及产业生态的多项讨论合作,最后提出了面向XR产业的“智构新视界”,面向宽带物联网上行产业的“智享大上行”,以及面向感知产业的“智慧超感知”这三项新技术。

“行业领域,数字化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丁耘对新技术的理解是,未来需要千亿规模的连接,其中绝大部分将由5G网络来提供,同时更要满足复杂场景的需求,而这一场景需求不单单是To C市场,还有丰富的To B市场需求。

即便当下已经建设了一个很大的5G网络,也做了一些标杆示范和应用,但中国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马红兵觉得,当下仍有大量的业务是传统To C的,换言之就是“消费互联网业务”。展望未来5-10年的发展过程中,他认为,“5G如何真正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支持行业、支持制造、支持社会进步的力量,这才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而今,在通信产业牵手摸索走过23年的中国联通和华为,尝试在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整个国家和5G的深度且有效融合。

对于中国联通和华为在第23个电信日共同迈出的这一步,买彦州认为,“这是5G创新一个新的里程碑事件。”对此,马红兵认为“中国已经进入无人区了。”从双方探讨提出的三大产业赛道来看,无论是制造设备厂商还是运营商,在中国“没有前车之鉴或经验可以遵循”,在采访的最后,他不禁提出,除了联通与华为的联合,未来还将做大朋友圈,这样才能把技术的愿景变成现实。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TMT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并报道TMT领域的重大事件,时刻保持新闻敏感,发现前沿趋势。擅长企业模式、人物专访及行业深度报道。
重要新闻线索可联系qianyujuan@eeo.com.cn
微信号:EstherQ13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