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做两次“针刺”试验 广汽埃安强化“弹匣电池”安全标签

高飞昌2021-05-21 22:0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高飞昌 5月20日,广汽埃安以在线视频的形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弹匣电池的“针刺”试验报告。本次试验中,采用磷酸铁锂(普通电池)整包和磷酸铁锂(弹匣电池)整包进行对比测试。试验所用的钢针直径为8mm,电芯电量为100%SOC,符合国标最严标准。

试验结果显示,磷酸铁锂(普通电池)整包在钢针刺入电芯触发热失控后,出现了电压下降、温度上升现象,最高温度为329.4℃,且出现冒烟现象,持续16分钟;而磷酸铁锂(弹匣电池)整包被刺后,最高温度仅为51.1℃,静止48小时后,单体电压降至0V,温度降为室温,且无冒烟、无起火和爆炸现象,电池包状态稳定。打开电池系统外壳,其内部结构完好。

广汽埃安表示,从不冒烟、最高温度仅51.1℃这两点来看,磷酸铁锂弹匣电池已达到了目前针刺热失控实验中表现最优的动力电池,刷新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新高度。

这不是广汽埃安第一次做类似的试验。在今年3月份,广汽埃安首发其全球首创的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简称“弹匣电池”),并在行业内首次进行了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试验。这次试验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国家电池安全标准起草人之一刘仕强博士带领团队进行。结果显示,三元锂弹匣电池针刺后冒烟但不起火。

第一次是三元锂电池包,第二次是磷酸铁锂电池包,广汽埃安连做两次做针刺试验,目的在于证明自家电池是安全的。汽车厂商验证电池的安全性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随着市场上电动车保有量提升,自燃、起火等于等与电动车安全有关的问题备受消费者关注,而电池安全与否日益成为影响电动车消费的重要因素。

当前车用动力电池的两个主流技术路线就是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这两种电池在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循环寿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行业内也一直存在哪种电池电池更安全的讨论。广汽埃安则认为,两次针刺弹匣电池的试验,一举解决了这一路线纠纷,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是安全的,这也为车企克服电池安全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据记者了解,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包或系统在由于单个电池热失控引起热扩散、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5分钟,应提供一个热时间报警信号。同时,对热扩散试验给出了两种触发热失控的推荐方法,就电池包或系统中的电池单体,一是加热触发热失控,二是针刺触发热失控。制造商可以任选其一,也可自行选择其他方法来触发热失控。从国家标准来看,并没有强制要求动力电池厂商必须做针刺试验。

实际上,针刺试验本身存在着争议。一年前,比亚迪曾针对自己研发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进行过针刺试验,验证了不起火、不爆炸的性能。但这引发了另一家电池龙头供应商宁德时代的不同看法,后者认为针刺实验或涉嫌“滥用测试”,电池通过针刺试验不等同于安全。不过,综合新的国家标准以及业内专家观点来看,针刺试验仍是一种可行的验证热失控安全性的方法。不过也有专家表示,电池热失控的诱因众多,目前尚不能完全查明。

随着电池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电池供应商、车企掀起了关于电池话语权的争夺战。首先就是关于电池安全的话语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整车厂直接从电池供应商处采购电池或电池包使用,但这种模式存在“责权不清”的问题,因自燃事故引发的整车厂商与电池厂商之间的“口水战”不在少数。后来,整车厂从电池厂商处采购电芯,进而自己组装电池包,并从电池包物理结构上做创新来保障安全。不论是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系统,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抑或长城蜂巢的电池,均更多是从电池包结构上做出了创新。从各整车厂的产品介绍来看,在产品介绍中使用“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的宣传话语越来越多。

在安全标准之外,整车厂和电池供应商也在争夺电池供货权。多数规模体量大的整车厂都同时与多家电池供应商达成供货协议,“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而大众、宝马等企业则开始自建电芯工厂生产电池,将来或取代电池供应商。广汽埃安也曾表示,未来会走“自有+采购”的电池策略,其研发的可8分钟充满电的超级快充石墨烯电池,以及续航1000公里的海绵硅负极电池等就属于自研电池,将来会搭载到旗下高端车型上。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产品报道部主任
关注汽车行业发展动态,包括行业政策走势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观察、自动驾驶前瞻研究、汽车后市场产业洞察。尤其对于相关汽车企业战略变化和发布的汽车新品有独特见解。擅长做调查、挖内幕,呈现专业精准的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