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新药获批,“再鼎模式”初跑通,未来三年十款药,“第二关”商业化怎么过?

余诗琪2021-06-17 12:39

EEO大健康 余诗琪/文 近日,再鼎医药第三款药品完成商业化上市。抗癌药瑞派替尼从引进到获批,只花了不到两年时间,进一步缩短了获批周期,再鼎医药在第一款药的获批上用了三年时间。

从某种角度上讲,再鼎医药的“License in”(知识产权引进)模式初步得到验证。它从2014年就开始用全新的逻辑去理解一款药的产生,跟其他传统药企以自研为主不同,再鼎医药更像是一个“风险投资机构”,通过购买其他药企知识产权的方式引进药物,然后自己再把“半成品”做到获批,继而商业化。

该模式因为缩短了整个研发流程,以及研发成本和失败率更低,研发效率更容易管控,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再鼎医药在2017年登陆纳斯达克,上市以来涨幅805.33%,2020年又登陆港股,上市以来涨幅128.83%,两个资本市场上的市值总额已经超过2000亿元。

“License in”模式也因此被其他公司效仿。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项目变贵了,根据医药魔方数据显示,单笔创新药项目引进的价格呈逐年增高的趋势。2019年披露交易总金额的28笔创新药项目交易,平均单价已经达到1.5亿美元。1亿美元以上的交易有17笔,占比超过了60%。

再鼎医药执行副总裁、商务拓展负责人王翀对经观大健康记者表示,现在管线里面有大概二十二款产品,其中五个产品已经在美国获批,预计在未来两到三年,还有大概十个产品可以上市。

这个产品获批速度甚至几倍于目前头部的创新药企,比如百济神州在十年内上市了三款药物。

再鼎医药目前进入了密集的商业化阶段,商业化团队从2019年的几十人增长至目前的近700人,人数已经超过了研发团队。静态地看,已经与头部创新药企的团队规模处在同一级别。

不过,再鼎医药的挑战是未来的两三年。如果真能顺利完成十款产品的上市,那对于商业化团队来说,是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几乎没有模板可借鉴。阿斯利康在中国区有超过20000人的销售团队,它的目标是要在中国再落地200款药品和医疗器械,但没有公布具体的时间规划。

再鼎医药也没有透露更多在商业化规划上的细节,再鼎医药目前账面上有11.875亿美元,今年4月又募集了8.18亿美元。虽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资金用途,但行业共识为再鼎医药面对爆发式的产品商业化上市,这些钱将大量地用于团队建设和渠道开拓。

“再鼎速度”

2014年成立的再鼎医药在最初的四年时间里一直在重复做两件事情:募资和引进管线。2014年到2017年,它完成四笔融资,累积募资3.38亿美元,引进了11条管线。

2018年是一个重要节点,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技术指导原则》称,承认境外临床数据,加速境外新药在华上市。这意味着境外新药在国内申请上市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国内临床试验,甚至可以使用境外数据直接上市,极大地降低了境外新药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成本。

在这项新规出台前,国内新药的上市时间平均比欧美晚5到7年。新规的出台对于再鼎医药这样大量管线来自境外引进的公司来说是重磅利好。

同年,再鼎医药开始了首款新药的上市申请过程。这款卵巢癌抗癌药是它在2016年引进的,2017年分别在美国和欧洲获批。2018年,再鼎医药基于美国和欧洲的获批数据先在香港申请上市获得批准,2019年12月,国内获批上市。

从引进到获批上市,该款药物只花了三年时间。它的直接竞品是阿斯利康的同类药物,后者本来在海外市场领先三年上市,但在国内市场,时间差缩小为一年。

第三款获批的消化道肿瘤抗癌药更快。2019年6月,再鼎医药引进了这款药物。2020年5月,该药在FDA(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获批,不到一年时间就在国内获批上市。王翀表示,该药在国内没有再做三期临床试验,是用全球数据在国内获批上市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获批前,这款药物已经通过海南乐城医疗先行区的特殊政策进入了中国市场,成为首个中国与全球患者同步使用的新药。据介绍,在乐城医疗先行区里,允许进口、使用尚未在国内获批的新药、器械与设备,现在已经吸引了上百种境外上市未获批的新药。

王翀说自己正在把这次在海南的成功案例分享给其他合作伙伴,按照同样的方式实现新药的全球同步上市。这也可以理解为再鼎医药未来会继续用该种模式落地引进的管线。

商业化难“啃”

目前商业化是再鼎医药的核心主题,管理层在对外露面时,谈得最多的也是这个话题。相比于引进到获批,下一步的商业化流程并不是再鼎医药熟悉的,且直接竞对多是重量级选手。

以首款获批产品为例,主要竞对是阿斯利康,它的同类药物是目前该领域的王牌产品,2019年全球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市占率超过50%,这款药物在中国市场一直保持着100%以上的增速。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在再鼎医药之后也纷纷获批。

相比于阿斯利康,再鼎医药在价格和渠道上均不占优。阿斯利康的产品早一年上市,也早一年进入医保。其医保谈判价格为月治疗费用19000元,再鼎医药的产品在不考虑患者援助的情况下,月治疗费用75000元。2020年底,再鼎医药以76%的降价幅度进入医保,月治疗费用降至18000元,跟阿斯利康保持在同一水平。

除了医保之外,再鼎医药在商业保险上也下了不少动作,用于降低患者费用。在新药上市的同时就上线了患者的早享计划,通过金融手段,降低患者的一次性支付门槛。截至2021年3月,这块药品已被纳入由各省或市政府发起的67个商业健康险和52个城市普惠险,是进入城市保险最多的产品之一。

第三个获批的药物虽然没有直接竞对,但作为一个年治疗费用高达50万元的四线用药,进入商业保险成为核心“卖点”。这次再鼎医药联合多方首次上线了“带病保险”,覆盖患者的全病程。

此外,商业化团队也在不断扩张。2019至今,每年几乎翻一番,再鼎医药首席商务官、大中华区总裁梁怡称,在进入医保目录以后,卵巢癌抗癌药物的商业化团队又翻了一倍,要开拓大量的基层医院。

再鼎医药还大量建立了跨界合作,与罗氏诊断、木棉花计划、零氪科技,以及一些基因检测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获客。

对于产品的销售目标,梁怡对经观大健康记者表示,已经为其安排了专门的销售团队,但具体的销售目标没有透露。目前再鼎医药商业化收入为4900万美元,与百济神州的3.09亿美元、信达生物的38.44亿人民币仍有不小差距。

不过再鼎医药获批的产品可能更多,如果所有产品都商业化成功,足以支撑它成为“巨无霸”级别的公司。闯过了第一关,模式初步得到验证的再鼎医药将面对着更严酷的第二关——商业化,是否能闯关成功,经观大健康记者会持续关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