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牛市变盘 行情喘息还是拐点?

李沁2021-06-19 09:5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沁  卖空还是补仓?

端午节后,天天基金网华安黄金易ETF(518880)贴吧里,基民们各执一词。近一周,该基金的净值快速下坠,与端午节前“5天涨4天”的表现截然不同。

事实上,不止华安黄金易ETF,公募市场上几乎所有的黄金ETF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净值回落。尽管跌幅并不算大,身处基金市场的投资者仍然可以从中感知到黄金市场的波动。

同时,大成有色金属期货ETF(159980)、华夏饲料豆粕期货 ETF(159985)自端午节后也呈现净值持续下跌的走势。天天基金网显示,6月15日至17日,这两只基金的阶段涨幅分别为-1.94%和-4.28%。

备受基金经理们关注的是,此前的6月5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5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0.2%,较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指数在连续三个月上升后出现明显回落,且跌至近五个月内的最低点。

美东时间6月16日,美联储6月议息会上调通胀预期并带来加息预期,触动了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全面回调。

大宗商品市场的拐点要来了?对此,市场分歧不断,有研究者认为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渐见顶,不过,亦有人认为在供需缺口、流动性格局不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大宗商品很难迎来真正的拐点。

大宗商品闪崩

美联储议息会议(FOMC会议)对外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0.25%之间不变。议息会议后,美债收益率走强,海外大宗商品市场立即闪崩,如黄金、白银、天然气等掉头向下,尤其是原油受到重挫。国内方面,各主要品种在5月高点后回落。5月12日和5月19日,国常会两次会议均提及“大宗商品不合理价格”的问题。

受此影响,5月下旬,国内钢铁、采掘、有色金属等与大宗商品相关的顺周期板块相继坠落。5月21日,钢铁、铁矿石一度下跌近10%。5月24日,大宗商品大多回落,黑色系领跌。不过,黄金价格在5月18日实现小幅上涨,创近3个月新高。

同时,大宗商品的回落也伴随着商品基金的波动,有色金属期货ETF、化工期货ETF、豆粕期货ETF均在5月下旬进行了回调。相应地,黄金ETF在同时期实现逆势上扬。

建银国际在当月研报中指出,大宗商品的调整仍在继续,研报提到,政府监管使得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回调步伐加快。不过,国际铁矿石和钢铁价格未受影响。中国大宗商品与国际的不同反应表明,预期中国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遏制不会削弱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然而,基本金属受到这一消息的影响严重,锌和铅除外,基本金属价格已经大幅下跌。与此同时,上海交易所所有基本金属的库存都在大幅下降,铁矿石库存也在下降。这表明需求仍强劲。

回溯此轮上涨

在讨论大宗商品的拐点问题之前,首先要明晰大宗商品的上涨原因。

经济学家与机构首席分析师普遍认为,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与美国的货币政策、全球供需缺口及流动性息息相关。

在美国的货币政策方面,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美国的财政货币高度协同,货币宽松,财政刺激便会不断加大。美联储维持每月1200亿美元规模的资产购买,资产负债表规模超过8万亿美元,较疫情之前飙升90%。与此同时,疫情以来,美国出台多轮财政刺激法案,2020年赤字率达到15%。近期拜登政府更是提交6万亿美元财政预算法案,计划加大对基础设施、教育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支出,将美国政府债务率推升至二战后最高水平。大规模的现金发放和基建计划,推升商品需求,引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需求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供给受到冲击,供需缺口扩大,推动物价上涨。沈建光认为,为应对疫情冲击,全球主要经济体降低利率、释放大量基础货币,同时不断加大财政刺激,总需求快速修复。而新兴市场国家在疫苗接种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全球供应链恢复不力。再者,大众对疫情和育儿问题的担忧、高昂的失业补助使得就业意愿降低,美国等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受此影响,全球供需缺口明显扩大,成为物价上涨的重要驱动因素。

东吴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其直播中也提到,本轮大宗商品价格的过度大涨,从结合基本面数据的分析来看,主要是供给原因。

再者是关于流动性的问题。国海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靳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整体来看,本轮大宗商品上涨与疫情之后,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释放超额流动性关系较大。在此情况下,2020年下半年起,全球大宗商品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上行,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其经济在疫情之后逐步复苏,需求端提振叠加放水效应,两重因素相互叠加带动大宗的价格上涨。其中,最大的边际变量还是美国。

在沈建光看来,通胀预期与通胀现实相互强化亦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他表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使得全球通胀预期持续升温,而供需缺口下通胀预期不断得到验证,促使通胀预期和通胀现实相互强化。纽约联储5月调查显示,未来一年消费者通胀预期升至创纪录的4%,连续7个月攀升;未来三年通胀预期也升至3.6%,创近8年以来的新高。

拐点将至?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认为,从年内价格波动情况来看,不同政府的调控引发美国PPI大幅上涨,尽管年内价格上升的动能没有那么强,但基本上仍会维持高位震荡。不过,从三五年的周期来看,大宗商品总体仍处于上涨周期中。“我判断的依据是:一方面由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即美国的放水政策;另一方面,整个大宗商品以石油、铜为代表,进入到一个所谓的‘多重均衡’模型中的上升周期,前几年产能削减太多,这几年没能很快地跟上来,因为大宗商品地产能恢复很慢,导致需求骤然增多。因此其价格未来几年可能会维持在比较高的位置,仍然处在上行周期中。”管清友说。

沈建光预计,下半年大宗商品将从前期的快速上涨进入到高位震荡阶段。前期大宗商品持续上涨及其影响引发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国常会连续两次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做出政策部署,包括加强供需双向调节,落实提高部分钢铁产品出口关税、对生铁及废钢等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等政策;督促重点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增产增供;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排查异常交易和恶意炒作行为等。在此背景下,国内定价商品如黑色金属明显回落。考虑到全球供需缺口仍存、流动性依然充裕,预期下半年大宗商品将从前期的快速上涨进入到高位震荡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沈建光认为,碳中和或支撑大宗商品价格。他表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44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这已成为国际共识。在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高能耗高排放产能将受到压降、并向低碳环保产能转化,引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此前国内螺纹钢、电解铝价格的大幅上涨,与此有一定的关联。由于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近期在行政干预之下,部分品种价格出现回调,但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转型将减少高碳排放商品供给、增加低碳排放商品需求,对相关大宗商品价格存在支撑。

任泽平则提到,大宗商品价格的见顶,关键是要恢复供给。本轮大宗商品价格的高点或将临近,需等待供求缺口缓解。

靳毅也认为,今年下半年大宗商品会逐渐见顶。在他看来,目前美国处于经济的复苏周期,但与此同时,美国这一轮边际消费最强的窗口期会在下半年逐渐过去。同时,美国的库存周期,即制造商补库存的周期,从去年下半年9月份的底部到目前,已经逐步进入补库存的中后周期。从历史维度来看,美国的补库存周期一般为5到6个季度,也就是说整个美国的补库存周期会在今年的年底到明年年初结束。在此情况下,大宗商品的涨价节奏会先于库存周期登顶而见顶。

但嘉能可石油公司负责人近日称,多种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正接近超级周期。

嘉盛集团市场分析师 TonySycamore称,当前市场需求和澳大利亚政府预测的铁矿石产量已经远远超出澳大利亚港口能够承受的水平,如果进一步增产需要新建港口,这也将约束铁矿石的供给。“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可能持续5-10年来让供需重新平衡,预计今年原油将涨至80-90美元,COMEX期铜在中长期将涨至10美元。”

国泰基金认为,短期来看,受美联储政策倾向导致美元大幅走强影响,大宗商品近期价格或将承压。长期来看,疫苗普及将支撑全球经济进一步修复,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将获得基本面支撑,但仍需密切关注疫情反复导致的经济活动暂停情形。中国出色的防疫工作将有力保障国内生产活动的恢复,预计中国需求强相关的大宗商品价格仍将向好。

对于未来的投资机会,靳毅认为,目前,全球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扰动,通胀压力较大。2021年下半年,整个美国的核心通胀可能也会继续上升,所以整体上如果通胀在持续上行的周期里,对于风险资产可能产生一些压力。所以,在投资过程中,对风险资产应保持警惕,警惕通胀对整个股市和债券市场带来的冲击,整体以防守为主。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富与资产管理新闻部 长期关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金融法规领域,重点探索沉浮其中的人与事。新闻线索可联系liqi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