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技工 | 工业富联的生产保障技术军团

李华清2021-06-19 11:19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华清 如果让你想象一下技工的工作状态,你会想到什么画面?是工地上戴着面罩的焊工在火花四溅中“滋滋滋”地焊接钢铁,是车间里穿着工作服的车工操控车床削铁如泥地加工出符合条件的零件,还是挖掘机驾驶室里的工人操控机械臂举重若轻地清理路障?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技工是直接参与生产的,跟普工之间的差别就是技工能完成技术门槛高的工作。但在工业富联,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给自己的定位也是技术工人,也是在车间里工作,跟生产线上的工人一样,赶订单的时候也要加班加点,但他们并不直接参与生产,他们的工作对象不是产品,而是用于生产的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刀具、新技术等,他们的职责是保障生产线的正常运转。“我们做的,是把难的东西通过设备、自动化、制程等途径变成让技术水平没那么高的人都能大批量复制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工业富联(太原)科技工业园其中一个厂区的生产技术部负责人许国敏向本报记者介绍道。

随着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浪潮在工厂里的渗透,在大型工厂里,保障生产线上的设备正常运作已经需要不小的团队。人社部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前100个职业排行里,有42个职业与生产制造有关,其中就有机械装备安装工、电子专用设备装调工、机械设计工程技术人员、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纺织工程技术人员、电子材料工程技术人员、化工生产工程技术人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电子元器件工程技术人员等与生产指导、生产保障相关的职业。

工业富联2020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公司正式员工约为19.6万人,其中作业员约为12.88万人,专业技术人员约为4.77万人。

值得指出的是,以许国敏为代表的、保障生产的技能型工人的工作状态已经与流水线直接参与作业的技能型工人迥异。

另类技工

今年51岁的许国敏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也是工业富联的一名老技工,与外界对于老技工通常学历不高的刻板印象不同的是,许国敏拥有大学本科学历,大学时读的是材料学专业,毕业后到一家国营工厂从事设备开发工作,随后到位于东莞的一家日资企业从事自动化设备技术工作,2004年回到家乡入职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随着企业转型发展,目前属于工业富联员工,负责所在工厂的生产技术部。

据许国敏的介绍,他所在部门的工作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设备的导入,二是技术的导入,三是研究改善生产中出现的工程性问题。“数控机床的编程调试、自动化设备(例如自动包装机)的调试维护,生产制造过程中可以用技术去改善的东西,都是我们负责的。”许国敏称,许国敏所在的生产技术部有500多人,管理着4000多台设备。

尽管许国敏工作经验丰富,甚至以个人和团队的名义申请了十余项实用型专利,但在他看来,很难出现一个技术大拿能胜任生产技术部所有的工作,因为这个部门的工作不光有技术门槛,对能力要求还很广泛,要具备编程、电控、机械安装调试、化学等知识。“团队作战”是该部门的一个典型工作特征,公司也会根据生产需求给该部门招募、补充专业领域人才。“品质、效率、成本”是生产技术部门日常工作的三大指挥棒,每天早上,该部门都会开会检讨上一个班次的生产运行情况,包括各楼层、各产线在上个班次或过去一天的耗材情况、良品率情况、产量情况、异常情况,已有问题的解决进展等。

在小型工厂里,许国敏这样的员工可能是不存在的,小工厂自动化设备少,甚至不会用到数控机床,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环节可以通过外包或者劳务派遣的方式实现,专门储备一支保障生产线运作的技术团队性价比不高。但对于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的工业富联来说,许国敏这样的员工必不可少。“我们是大批量生产,可能同一道工序,有1000个人在做,怎么保证这1000个人做出来的东西,都能达到要求呢?”许国敏说,如果高度依赖一线工人的个人技能来完成工作,产出会很不稳定,大量招聘成熟技能工人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负担,生产技术部降低一线工人的技术门槛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富士康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充保障自动化实现的技术团队。今年38岁的武斌已经在富士康郑州科技工业园工作了16年,与许国敏的情况类似,由于企业转型发展,武斌目前也是工业富联旗下员工。

武斌的学历、履历均不如许国敏,他是技校毕业后直接进了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一开始还干了一段时间的生产管理岗位,随后才转的技术岗位,但在2013年时,他的职业生涯有了一次跃升:公司想要组建刀具开发修磨团队,武斌报名且被选中。同年,武斌拿下郑州富士康园区的技术状元头衔,获得第十届郑州技术运动会的技术状元和郑州市的五一劳动奖章。

工业富联还在不断提升智能化程度。其202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介绍,针对劳动强度大的产品或物料搬运工作,导入自动导引运输车,各大厂区减少了33%-75%的送料人力,也避免了搬运过程中发生的物品倾倒或掉落误伤员工;拉铆是所有钣金制造组装的主要工艺而且通常为纯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容易使人疲累,为此公司开发实心拉钉自动上钉及空心拉钉自动换钉技术并采用机器人配合,减少该环节40%的人力作业;针对目检、组装内存条、贴标、锁螺丝、电源插拔测试等动作简单、重复率高且强度大的作业,引入机器视觉检测解决方案及自动化设备;制程中的捞孔、焊接、冲压作业可能产生PCB粉尘、电焊弧光、噪音等职业健康危害,公司导入自动捞孔机、自动电焊机及机器人作业。

出于员工健康保护、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智能化等需求而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背后的消化、维护,就是以许国敏为代表的员工的用武之地。

职业忠诚度与认同感

许国敏已经在富士康太原科技园工作了17年,武斌已经在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工作了16年,当提起对未来规划时,两人的想法都是在本职工作领域深耕,没有跳槽、也没有转行的想法。

在本轮采访中,本报记者还接触到许国敏的同部门同事刘鹏飞和武斌的同事李影江,刘鹏飞在数控加工中心工作,2006年大专毕业后入职富士康太原科技园,李影江做的是自动化领域的电控、电气技术工作,2008年大专毕业后加入富士康,在与富士康有合作的国家开放大学进修了本科学历。刘鹏飞和李影江也愿意坚守本行,对工业富联的忠诚度高。

不够体面或外界歧视、工作环境恶劣、薪资待遇低,通常是降低技工自我职业身份认同感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几乎没有发生在许国敏、武斌、刘鹏飞和李影江的身上。

许国敏和刘鹏飞没有透露薪资水平,武斌和李影江称自己年收入在十余万元,这在郑州已经是不错的收入。许国敏家里一家三口,妻子已经退休,女儿在读研究生,即使是许国敏的家人,也不一定完全理解许国敏的工作内容,但这并不妨碍她们认为这是一份技术含量高且前景看好的工作。刘鹏飞谈起身边亲戚朋友对自己工作的评价,用的是“羡慕”一词。

而与离职率高的普工不同,平台对于许国敏这样的技工相当重要。留在工业富联,可以接触到业界最新的技术,是许国敏、刘鹏飞、李影江均考虑过的点,对于他们来说,不断学习新技术是保证自我职业竞争力的关键。工业富联也提供内部技术交流会、集中培训、举办外部专家讲座、线上APP学习等途径以帮助技术人员自我提升。团队作战的工作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许国敏这样的员工对平台的忠诚度。

当然,工业富联也有员工福利吸引技术人员,刘鹏飞称自己住的就是公司的配房,价格很便宜,只要服务年限达标,就算以后离职,房子的所有权也归自己。

作为与大众认知有所出入的技工,刘鹏飞希望,外界能多些了解技工行业,改变技工就是干体力活的固有印象,而李影江希望行业能给高龄技工多些机会,并不是所有的技术岗位都需要年轻的体魄,也希望社会能给予技工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广州采访部资深记者
关注华南地区龙头企业,重点关注制造、教育、科技、文娱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