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影视技工的缺口

谢楚楚2021-07-02 23:3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楚楚 打开华策影视官网,一条写着“浙江华策影视技工学校”的红色条幅格外显眼。在2021年的招生季,这所去年才拿到办学许可证的学校也迎来了第一年的招生。目前,学校正等待7月3日杭州市中考成绩出来后学生们的志愿填报。

位于青岛的艾可什影视技工教育学院先于华策,已于今年4月开始招生,首批30位学生已经开始上学。三个月后,这30位学生将奔赴片场,上岗灯光、道具、服装、置景等各个一线影视技术岗位。

两所学校的共同之处就是要通过实操性强的课程来培养职业化、精准化的专业人才,填补当下影视技工人才缺口,如灯光师、道具师、化妆师等。它们试图去改变影视行业传统一线技工传统生态圈和技术水准。

位于北京东部的八爪鱼影视基地,一个摄影棚正在补拍一场影视剧镜头。此时室外已黄色预警,暴雨如注。一位灯光助理正在收拾剧组的器材,他是最后离开的人。在匆忙工作中,他介绍,在老乡的介绍之下他进入到了剧组接触灯光师这个职业,虽然现在只是个助理,但是从最累最苦的助理工作做起,他就能逐步走向灯光师岗位,这就是目前国内影视行业灯光师炼成的主要路径。

“传帮带”出来的灯光师

第一次和肖香港联系时,他刚从片场回到家,二十几岁的肖香港是剧组的灯光师。从高中入伍退伍回来,他就从事着与影视相关的基础工作。从两年的片场助理、到三年灯光助理,再三年灯光师,一共花了8年左右的时间。

2013年高中毕业的肖香港经过发小介绍,踏入影视行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管理道具器材的仓库。当时肖香港跟着发小外出拍摄,帮他拉线、架灯、搬运器材。做了一段时间干苦力的基础助理后,肖香港逐渐摸清了门道。他发现灯光是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于是,他开始跟着曾在电影片场呆过、有资历的师傅学习,做起了灯光助理。

按照肖香港的介绍,助理阶段只是听从摄像或者导演指挥,将灯位放在指定位置,自己却完全看不懂其中的道理,“没有任何技术思考、不懂任何逻辑。”之后他开始翻阅书籍学习、请教师傅,一步步做到灯光大助理,再到灯光师。

影视技术工种不看文凭,因此任何人也逃脱不了从助理干起的命运。只能慢慢积累经验,爬升到更高层级的岗位。老一辈经历过的步骤,一个也不能少。所以在与剧组密切关联的一线岗位上,也形成了“传帮带”的生态圈,负责“带”的可能是师傅,也可能是老乡。

河南省鄢陵县,这里是影视圈里著名的“灯光村”,县城以南17公里外的张桥镇张北村村民几乎承包了国内七成左右的灯光岗位,也由此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圈子:无论是想进入这个行业,亦或是接触知名导演、大片拍摄,都需要这个圈子的人带。肖香港就是来自隔壁县。

坐上灯光师位置后的肖香港感觉到了“内卷”,他眼中的“光”都是千篇一律。“很多同行的做法是采取1:1复刻老一辈灯光师的经典灯光位,很少有艺术创新。”他的内心对灯光师的作用有着清楚的认知。“一部电影一个多小时,男主角脸上的阴影,随着时间的推移,阴影会慢慢盖住他的一只眼睛。证明了这个人的内心已经陷入了黑暗。”他说,一部高质量电影的光,会跟随剧情的变化而贯穿电影始终。

缺口

“很多人封在瓶子里,永远都突破不了‘艺术’这个层次”。肖香港说。

事实上,影视行业不缺肖香港们,缺的是能够突破“艺术”这个瓶子的技术人才。根据肖香港的观察,有些从专业院校毕业来专业人才,他们一方面很少能放下身段走进一线;另一方面会存在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的问题。这些学院派学专业出身的学生,到了现场后,也许只能讲清楚自己想要的效果,却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可是从实践中出来的肖香港也清楚,光靠自我摸索或师徒传承也难突破“艺术”的层次。

还有另一个缺口也被行业反复提及。

华策影视技工学校校长滕朝晖撕下《职业》杂志的两页纸收藏了起来。从那时起,他把培养专业的影视技能人才作为了人生目标之一。这两页纸记录的是冯小刚关于影视行业缺少技工的反馈。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冯小刚在2016年全国“两会”提到,一个摄影组,除了导演、制片人、主角、配角以外,剧组中大部分工种都是农民工,特别需要灯光、服装、道具等一系列专业化技能人才。他进一步举例明确了这个缺口,“电影《一九四二》摄制组800多人,算大组,按照一般剧组100人来算,除了表演、导演、编剧之外各工种这百十来号人,乘以一年近4000个摄制组,就是40万人的就业岗位。”而他那句“中国需要有类似蓝翔技工学校的影视技工学校”,影响着行业众多从业者。

培养技能人才

行业从业者紧盯这一缺口已有一段时间。

去年9月,浙江华策影视技工拿到了办学许可证。首批招收专业包括影视表演和制作、计算机动画制作、摄影摄像技术以及美容美发与造型(影视化妆方向)四个专业,计划招生457人。未来将会陆续补齐影视剧组中各个工种专业。

华策影视认为,中国的影视作品依然存在“高原缺高峰、数量缺精品”等问题,影视工业化体系方面,与欧美等国家相比尚有一定距离需要追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支撑。

与偏理论教育的职高不同,华策影视技工学校偏实操性,采取了“工学交替”模式。一般而言,学生第三年才会顶岗实习。而华策会在第一个学期的前2个月,把学生全部外派到企业、拍摄现场实践,一方面契合了影视工种强调实操;另一方面可以弥补专业老师实操能力不够强大的短板。

华策影视技工学校也在系统化培训、保障学生就业方面做了准备。华策影视目前已建立上海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钱塘电商产业园等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数十个。从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直接有相应实践岗位的对接。

制片人王兵所创办青岛艾可什影视技工教育学院则走了一条更基础的培养道路。他要培养的,是干着基础工作的“助理”,也就是除开导演、编剧、表演、摄影等主创人员之外的工种。

“这个行业里不缺主创”。王兵在课程设置上,理论部分只占1/5,剩下完全按照剧组设置实操模拟课程。实操之外,还要系统培训。剧作课就是重要的一环。但并非是学习如何写剧本,而是如何看剧本、分解剧本。

现阶段招收的30个学生,最初三个月上的就是通识课,即从剧作课、制片管理到美术,再到道具、制景到灯光。“三个月后,他们的第一部戏,一定是进入到各部门干场务。干完了一个剧组,他们目标就会非常明确。”王兵表示,学校课程设置将会形成一个闭环。当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明确方向后,可再回到学校,专门进行某一工种的进修培训。

王兵选择在青岛办学也有出于就业的考量。青岛东方影都每年有上百个剧组前来拍戏。一个剧组平均约200个人,一年下来就业需求就有两三万人。

经过摸底,滕朝晖发生不少家长、孩子对影视行业依旧很向往。但这条培养道路也困难重重。“一方面设备设施的投入,如摄影棚这些太贵;另一方面懂教育又懂实操的一线影视人很难请过来。”

对于肖香港来说,再回炉学校已不切实际。但是面对即将被专业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灯光人才,他也有更长远的计划,他套用了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里一句话提到“我就是想见识一下高山。”他解释,要见到那种非常厉害的灯光师。他计划辞职去一家名叫“杭州博采”的公司,从几年前最初的岗位从头做起。

肖香港从头到尾都用“厉害”来形容这家公司。“他们请的导演、灯光指导会花一个礼拜去做一种光效。这个光效是普通灯光师看了之后都完全想不到是怎么做的。这个光的方案,整个杭州甚至整个上海,最多才5个人能做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消费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文娱行业、文娱消费,聚焦市场动态和事件背后的人和故事。新闻线索可联系xiechuchu@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