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赛道”PD-1迎来第九个挑战者,“三年级生”乐普靠“买”入局,如何战巨头?

余诗琪2021-07-08 19:02

余诗琪/文 7月5日,乐普生物PD-1(抗癌药)的上市申请被国家药品监督局正式受理,这是其首个申报上市的药物。乐普生物为医疗器械龙头乐普医疗的子公司,今年4月被分拆出来赴港上市,目前尚未通过上市聆讯,PD-1是此次上市募资的规划重点。

这意味着2018年才成立的乐普生物一上来就进入了国内目前最热门的生物药赛道。作为肿瘤治疗跨时代的产品,目前PD-1在国内获批上市的产品有6个,申请上市的有3个,处于III期临床阶段的有7个。预计未来2到3年,国内上市的PD-1将达到15个。

该产品并非乐普生物自己研发。刚成立不久的2018年6月,它以1.12亿元收购了泰州翰中51%的股权,该公司的主要产品就是PD-1。微妙的是,泰州翰中的PD-1来自于康方生物的转让,而康方生物自己的PD-1也已经于2020年5月申请上市,暂未获批。

康方生物看上去还要在PD-1上大干一场,它跟有着强大销售队伍的正大天晴达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广PD-1单抗,被业内认为是最具市场潜力的PD-1产品之一。至于为何要卖给直接竞对产品,以及出售的产品“成色”如何,两家公司都没有公开回应过。

行业普遍认知是PD-1单抗已经成为“巨人的游戏”,第一批产品上市的四家公司——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君实生物、信达生物,也是国内生物创新药最头部的公司。且市场规模也因为进入医保大幅降价,从最早的千亿元市场“萎缩”到百亿元。

上述四家公司的同类产品都进入到了医保,年治疗费用大概在5万元/年。行业预估今年新的医保谈判后,还会再次降价。君实生物高管曾表示,去年四家PD-1进入医保后,这个市场留给后来者的空间很小了,最多再有一家半能活下来。

招股书显示,乐普生物计划于2022年一季度前建立销售团队,由董事长蒲忠杰直接领导。预计向各个省份派遣5到10名成员,这意味着早期团队人数在200人上下。目前“四大巨头”中,除了君实生物跟阿斯利康合作销售之外,其他三家的销售团队,最少也超过1500人。

乐普生物此次申请的适应症——黑色素瘤并不常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19年,国内新发病人数为为7563人,每年适用于黑色素瘤的PD-1市场规模大概是4亿元,占肿瘤市场的1%左右。

且君实生物同样的适应症在2018年就已经获批。在今年的业绩交流会上,君实生物CEO李宁称,黑色素瘤是君实生物的独家适应症,是今年医院医保准入的重要抓手,因为一个医院一个适应症一般只会进一款产品。今年君实生物和阿斯利康达成合作之后,目标是覆盖超过1000家医院。

招股书显示,乐普生物目前账面资金为4.02亿元,研发支出还在不断上升,2020年研发支出达到了3.54亿元,而君实生物在2020年的销售费用已经达到了6.88亿元。单纯比对一个适应症,乐普生物和君实生物的差距已经很明显,而后者在“四大巨头”中,整体实力偏弱。

跟其他创新药企不同的是,乐普生物“延续”了母公司乐普医疗的打法,靠并购快速补充产品线。除了PD-1之外,它在另外一个热门赛道——ADC(抗体偶联药物)上的管线,也几乎是买来的。

2018年7月,公司收购上海美雅珂的控股权,从而拥有了ADC平台和核心的ADC疗法。目前已经有5款临床阶段的ADC疗法,这个数字是国内公司中最多的。

不过ADC今年有些“下火”。医药魔方NextPharma显示,目前全球披露的在研ADC项目大约有230多个,仅中国就多达40余个,占了近20%。因为耗时短,支出少,ADC成了各家药企的标配管线,竞争肉眼可见得激烈。

乐普生物在研管线中有14款产品,其中有8种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有趣的是,从管线上看,成立才3年多的乐普生物是冲着“巨无霸”级别去的,布局的几个赛道都是巨头重仓的,且乐普生物都显得没什么优势。公司管理层并未对外解释战略的基础逻辑。

这家公司的真实战斗力很难评估,乐观地说,它是一个勇士,直面巨头。但商业依然是现实的,对于乐普生物未来走向,经观大健康记者会持续关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