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银行“高息”存款

老盈盈2021-07-10 12:57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老盈盈 “我们也很惊讶,(存款利率)降的很低。”有城商行业务经理如是谈到存款利率定价改革后的变化。

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将原由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

改革以后,记者走访广州国有银行网点发现,银行1年期以上存款利率大幅下调,市面上利率超过4%的“高息”存款陆续消失,有储户表示不理解,银行客户经理也表示很无奈,不过三年期的大额存单还较为受欢迎。

在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看来,存款利率改革后,可压降银行存款长端利率,降低负债端资金成本,缓解息差压力。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去年以来,银行部门为实体经济降低信贷融资成本,降费让利,银行息差收入明显收窄,部分银行盈利压力上升,因此,有必要通过存款利率改革合理降低银行存款负债成本,引导银行进一步为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让利。

低息时代真的来了?

“我们一般看客户的需求,有些会采用贴息的策略,基准利率是没有变化的,但是上调的空间变小了,体现在挂牌利率中,其中中长期存款利率普遍下滑,尤其国有大行下调的幅度比较大。”一位建行广州某网点的客户经理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记者走访广州、深圳银行网点发现,建行的起点金额为一万的定期存款,1年期、2年期和3年期的定期存款产品年化利率从 2.1%、2.94%和3.85%分别降到了2%、2.6%和3.25%;最新发行的20万元起大额存单中,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年期的产品年化利率分别为 1.69%、1.70%、1.90%和2.10%,暂无2年期和3年期的产品。而30万元起大额存单中,只有2年期产品发售,2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从3.15%降到了2.7%。

中行广州某网点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他们的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的产品利率自2021年6月下旬开始,也出现了调整,中长期存款利率下滑区间也和其它三大行类似,但是目前他们3年期利率为3.25%的大额存单已经没有额度了,具体额度发放时间要等通知。

工行深圳某支行业务经理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2021年6月21日,该行三年期、20万元和30万起投的大额存单利率从 3.9875降到了3.35%,较之前下降了60多个BP,而三年期5万起定期存款和五年期50元起投产品的年化利率在3.25%,较之前也有所下降。“利率下调之后,买存款产品的的确少了,而且一些储户会非常惊讶,会问我们为什么会下降这么多,我们也很无奈,只能告诉储户不是只有我们一家在降,市场上的银行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上述工行业务经理说道。

相比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利率的下调幅度要小一些。浦发银行广州分行某支行的业务人士告诉记者,该行三年期、20万元的大额存单也下降了近40个BP,年化利率为3.55%。目前普通定期存款中,两年期存款利率为2.85%,三年期存款利率为3.5%,五年存款利率为4%。“三年期、20万元起的大额存单利率为3.45%,较之前下降了40个BP。”另外一家股份制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表示,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行三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也多集中在3.45%-3.55%区间。“我们也很惊讶,降的很低。”宁波银行深圳分行几个业务经理这样回应经济观察报记者,三年期、20万元起投的大额存单利率为3.55%,以前都是4%以上,有些转让专区的大额存单可能能达到3.9%,不过也要看有没有人转让。记者看到上海银行有些大额存单产品依然有4%以上的利率,例如该行一款名为“稳稳盈”的产品,5年期 20万起售的产品年利率达到4.05%,仅限北京成都区域销售。

在网点走访中,多数银行客户经理表示,存款利率下调之后,三年期的大额存单还较为受欢迎;保本型的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客户而言,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客户经理也会告诉储户要适应这种低利息时代,现在觉得低,未来可能更低。

此外,也有银行业务经理向储户推荐诸如理财和分红型保险产品替代存款。“理财产品的利率也在降,而且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已经陆续下降,但相比存款产品,理财产品年限较短较为灵活,还有这种分红型保险产品,投保 4年以上年化利率可以达到4.23%,即便提前支取也有1%-3%不等的利率,不像存款提取支取变活期利率。”有银行业务经理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存款利率定价机制调整背后

优化存款利率自律早见端倪。2019年8月,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国务院吹风会上称,LPR改革后,短期内贷款利率下降也可能会对银行的息差、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存款基准利率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留,央行也将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对存款利率的自律管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稳住银行负债端的成本,为银行可持续发展营造有利的条件。

过去,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按照“基准利率×倍数”的方式定价,其中基准利率由央行确定,自2015年10月以来就没有变过,活期是0.35%,3个月是1.1%,6个月是1.3%,1年期是1.5%,2年期是 2.1%,3年期是2.75%;倍数由金融机构在利率自律组织的协调下自主协商确定上限,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不同产品的上限不同,大行存款利率上限是1.4倍,中小银行是1.5倍。大额存单,上限更高,大行、股份行和城农商行分别是1.5倍、1.52倍及1.55倍。各金融机构根据揽储能力,在上限范围内自行确定倍数,进而明确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国有大行的实际执行利率上限通常是基准的1.3倍左右。

而改革之后,存款利率改成“基准利率+基点”定价后,上限的确定方式和之前明显不同,之前是乘法,现在是做加法,加点上限也是由利率自律机制的核心成员商定,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不同产品的加点上限也不同。活期存款,四大行加点上限是10BP,其他机构是20BP;定期存款,大行加点上限是50BP,其他机构是75BP;大额存单,大行加点上限是60BP,其他机构是80BP。“‘存款基准利率×倍数’方式过于粗放,由于长期限基准利率较高,在乘以相关倍数情况下,可能导致长期限存款利率定价过高的情况,改为‘存款基准利率+基点’方式,引导银行‘精细化’定价,同时提升银行自主定价自由度与灵活性;同时,监管部门为避免部分银行非理性‘高息揽储’,并考虑各类银行具体情况,对存款基准利率‘加点’上限进行差异化自律管理。”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认为,长期来看,存款利率发生大变革,引导存款定价方式与贷款“LPR+基点”定价方式接轨,推动利率市场化。成熟金融市场正常畅通的利率传导过程是“货币政策——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存款利率——商业银行整体负债成本——贷款利率”。他表示,但是在中国这一传导过程并不畅通,由于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的存在,使得第二步之后的传导全部受阻,已经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利率无法传统至贷款利率,结果就出现了利率双轨制,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之前贷款LPR改革直接跳过了第二、三步,通过与LPR挂钩,直接将货币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联系起来,修复传导机制,推动“两轨并一轨”,提高了货币政策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利率双轨制问题。这次存款定价方式改革,定价结构和贷款利率定价相似,为后续存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贷款利率有效联动预留了空间,也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环。

“对于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改革后,可减少杠杆效应,压降银行存款长端利率,降低负债端资金成本,缓解息差压力,利好银行经营,当然,具体效果还得看银行的业务结构。在银行业加速转型的大环境下,影响会越来越有限。对于实体企业,存款利率定价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畅通利率传导过程,中长期存款利率下降,带动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会随之下行。”管清友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广州采访部主任
关注华南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及区域内重大新闻事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