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险企相继减持 杭州银行怎么了?

汪青2021-07-17 01:2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汪青  尽管杭州银行的业绩表现不俗,但自今年以来已多次遭到险企减持。

与此同时,该行房地产贷款明显高于监管要求,且因违规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在今年上半年收到监管部门开出的多张大额罚单。

此外,业务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资本充足率常年不高,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一降再降,尽管多轮“补血”,但自2016年后再未超过9%,也成为制约杭州银行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频遭险企减持

7月8日,杭州银行发布公告,自2021年4月12日起至2021年7月8日,太平洋人寿已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减持公司股份4830.2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15%。

截至公告日,本次减持计划实施时间已过半,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目前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据悉,太平洋人寿计划自2021年4月9日起的六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杭州银行部分股份,合计不超过5930万股(含本数),不超过杭州银行普通股总股本的1%。

就在7月8日杭州银行还被沪股通减持552.57万股,最新持股量为1.19亿股,占杭州银行A股总股本的2.01%。

根据杭州银行2020年年报显示,其第一大股东为CommonwealthBankofAustralia,持股比例为15.57%,第二大股东为杭州市财政局,持股比例为11.86%,此外,杭州银行第五大股东中国人寿的持股比例为4.80%,第七大股东太平洋人寿的持股比例为3.97%。

在此之前的5月18日,第五大股东中国人寿也宣布减持合计不超过5930.2万股股份,不超过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1%。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险资减持银行股频现,与以往银行股备受险企青睐形成鲜明对比。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均被险资减持。

进入二季度后,仍有多只银行股被险资减持。除杭州银行被太平洋人寿和中国人寿减持之外,中国人寿在4月份减持的基础上于5月份继续减持农业银行2000万股港股。此外,5月5日,民生银行公告称,华夏人寿在未来12个月内选择合适的时机减持不超过民生银行总股本4.91%的股份。而4.91%即为华夏人寿所持民生银行全部股份。

对此,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对记者表示,险资一般倾向于中长期价值型投资策略,风险偏好相对低,从目前宏观经济平稳复苏、央行降准,银行板块没有明显利空,以及险资并非清仓式减持等方面看,近期险资减持更多是处于战术性调整。

东吴证券研报中指出,险资也有自己的投资节奏,只要不是超大规模的减持,险资当前减仓银行股,不至于对整体板块形成冲击。2020年全面“净化报表”后,优质银行的信用成本将持续回落,保证全年盈利高增速;贷款利率已经开始回升,构筑了未来净息差企稳回升的基础,提振银行股基本面预期。

“具体到杭州银行接连被险企减持,其背后可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是近期该行受监管问责;二是该行补充资本压力加大,加之房贷占比超监管要求,可能拖累其接下来经营表现。”周茂华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5月份因授信审批不审慎、贷款资金流入房企等原因,杭州银行多次收到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其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点也在不断显露。

5月24日,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公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浙银保监罚决字〔2021〕25号)显示,因房地产项目融资业务不审慎、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审慎、授信投放不审慎、理财资金管理不审慎、个人经营贷款管理不审慎、个人消费贷款管理不审慎等六大违法违规事实,杭州银行被罚款250万元,余晓因对杭州银行房地产项目融资业务不审慎负有主要责任,被给予警告。

5月14日,银保监会宁波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甬银保监罚决字〔2021〕33号),显示杭州银行宁波分行存在授信审查审批严重不审慎、信贷资金被归集使用、贷款资金被挪用、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委托贷款资金来源审查未尽职、员工与授信客户发生非正常资金往来、非现场监管统计数据与事实不符等七项违法违规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对杭州银行宁波分行罚款人民币220万元,并责令机构对相关直接负责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根据2020年年报显示,杭州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和房地产贷款总额分别为720.77亿元和1178.9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14.90%和24.38%。

而在2020年年底,央行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城市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 17.5%和22.5%。杭州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总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高出监管要求的1.88个百分点。

3月26日,银保监会、住建部等联合发文,要求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等多方面对银行业经营贷提出要求,进一步强化审慎合规经营。

杭州银行能否在监管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加强内部风险管控防治违规行为再发生,还需更多时间检验。

资本充足率承压

公开资料显示,杭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9月,2016年10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上市当年总资产为7201.25亿元,同比增长32.06%。截至2020年末,其资产规模达到11692.57亿元,同比增长14.18%。

杭州银行2017年至2020年的营收和净利均呈上涨之势,不过增速在2020年均出现明显下滑。

具体来看,2017年至2020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141.22亿元、170.54亿元、214.09亿元、248.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83%、20.77%、25.53%和15.87%;净利润分别为45.50亿元、54.12亿元、66.02亿元、71.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3.17亿元、18.94%、21.99%和8.09%。

其中,在2020年营业支出增加,导致净利增速不及营收增速。具体来看,税金及附加2.47亿元,同比增加35.57%;业务及管理费65.35亿元,同比增加6.3%。

此外,杭州银行2020年共计提信用减值损失99.59亿元,同比增加21.95亿元,增幅28.28%。其中计提贷款减值损失76.18亿元,同比增长6.23%;计提金融投资减值损失22.75亿元,同比增长273.22%。截至2020年末,该行拨备覆盖率469.54%,较上年末提高152.83个百分点。不过,增幅远超行业水平的拨备覆盖率,也让杭州银行受到外界的质疑。

在业绩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杭州银行资本充足率也在不断承压。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杭州银行各年末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69%、8.17%、8.08%和8.53%,均仅略高于7.5%的监管红线。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补充资本一般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内源性主要是银行利润留存,外源性主要是增资扩股、通过债权和股权类融资资本工具进行补充等。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金融脱媒与行业竞争加剧,监管环境变化,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部分中小银行加大不良处置,同时,部分中小银行融资渠道较窄,其网点、品牌、产品创新能力与部分大行仍有差距,使得部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上升。

实际上,杭州银行也一直在想法设法解决这一问题。近些年补充资本计划不断,今年3月29日该行公开发行15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然而,由于可转债转股不够充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未见明显提高。

“银行资本金不足带来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一方面会制约银行信贷扩张能力,利润增速可能放缓;另一方面,资本金不足也将直接降低银行吸收坏账与风险资产能力,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足。”周茂华进一步表示,此外,指标不达标也可能面临监管问责。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
主要关注金融领域,重点报道银行、保险和金融科技等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wangqi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