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开跑,货币、金融配套政策在路上

高歌2021-07-17 10:1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高歌 7月16日,全国碳市场顺利上线。这一市场启动后,后续政策如何支持配套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7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曾明确提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在双碳目标的框架下,如何理解碳市场和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之间关系,两者如何共同起到作用?金融如何能够定向为双碳目标提供支持?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推动碳减排的任务之下,各地都在做绿色金融规划,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工具以更好地调节商业银行、微观主体的行为,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低碳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代表一种基本导向。

央行的基本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和公开业务操作。究其根本,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所起到的作用无非是调量调价。在规模上使绿色、节能、低碳领域获得更大的资金量大注入。价格上使其资金成本变得更低。这也是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的核心作用。

郭田勇认为,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即会从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出发,依据碳减排的行业要求进行调整。比如差异化的准备金政策,对于支持节能减排工作量大质量好的商业银行可以相应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思路同此前对于三农、小微企业的支持相似,下一步大概率会向节能减排降碳的领域倾斜。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通过再贷款,金融机构也可以较低成本定向获得资金支持,激励资本向碳减排领域投入的意愿。

金融体系为行业、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关支撑。银行作为商业机构过程中需要保证风险可控。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的起效,势必会使得高碳企业的经营成本升高。也可能会导致还款能力出问题,银行是商业机构,尽量通过压低成本,过程中对风险的控制工作得做好才能保证商业的可持续性,完成、满足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的导向,这本身就是奖优限劣的过程。

郭田勇说:“从银行本身而言要防范不良,需要依靠自身努力去进行冲销,也需要去甄别到底该支持谁限制谁。但‘漂绿’很难避免,央行制定了一套绿色信贷的标准,对企业有相关的规定,设有清单,根据央行的指引形成了自身的重点的支持方向。”

在英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臧宁宁看来,碳市场将政策手段转化为市场化机制,推动低碳技术和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核心在于降低绿色溢价,据测算,绿色溢价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仍将存在,电力行业在2030年左右实现绿色溢价转负,短期看碳市场将推高全社会用电成本。“由于碳市场和电力市场的耦合关系,碳配额交易成本将显著提高电价水平,研究表明,欧盟碳市场对电力市场的传递率一般介于0~1之间,影响程度跟能源结构等因素相关。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与化石能源需求增长逐步脱钩,但仍是正相关关系,未来五年化石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增长,火电仍是重要的发电类型,据测算,2030年火电在用电结构中的占比仍在40%左右。火电是电力市场的主体,也是碳市场主要参与主体,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将推高全社会用电成本。同时,火电处于电力产业链条上游,叠加局部季节性电力供需偏紧,碳价将进一步增大电价短时波动水平。”

因此他建议,进一步完善碳市场金融属性,推进碳金融创新产品应用,完善碳交易价格发现机制,有效降低碳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充分发挥电网平台作用,完善碳交易价格对电价传导机制,打造一体化用能交易市场体系,形成全社会协同推进碳减排的局面。发挥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效应,提高碳市场和电力市场运行效率,降低全社会双碳成本,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需要进一步加强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机制研究。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能源、工业相关话题,线索请联系:gaoge@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