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梨村“触链”试验

黄蕾2021-07-24 11:3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蕾  “其实,我不太理解区块链到底是个啥东西,但是我能感觉到,它对酥梨、梨膏的销售是有帮助的。”翟灿灿说。

翟灿灿是安徽省砀山县良梨镇良梨村村民,而这个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交界之处的村庄,是砀山酥梨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其在百度百科还被收录进一个词条——“中国区块链第一村”。

据翟灿灿介绍,她是该村首批“触链”的村民之一。2020年9月良梨镇政府组织了一场围绕“区块链+农业”的专题培训。听完后她找到村干部报名:“我要上链。”

“上链”近一年,区块链技术为这个村庄带来了什么?与农业结合产生了怎样的反应?

从“触网”到“触链”

由于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区,属湿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砀山县一年四季都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成熟季的梨子要是不赶紧采摘,啪嗒一声落在地上就能直接摔碎,这便是酥梨中“酥”字的来源。其中,良梨村因生产优质酥梨而得名。

经济观察报记者来到良梨村正值雨天,路上少有行人,与其他村子道路两旁田地遍布的情况不同,良梨村的道路周边都是成片成片的果林,尚未成熟的、带着青色的梨子挂满枝头。据了解,全村1万亩林地种植的全部是梨、桃等果树。

走进农户家中,有人正开着直播,有人忙着装箱打包,有人守在电脑前等着快递出单,有人在家门口搬运并目送载满货物的卡车远去……

当地村民说,这是他们的“日常”。早在2014年,便有村民开始尝试在微信朋友圈销售酥梨、梨膏、黄桃罐头等特色农产品。后来,更是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到2016年,全村微商从业人员已有1700余人,年销售额逾65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微商村”。“触网”同样也是翟灿灿迈出的第一步。2014年之前翟灿灿常年在外打工,2014年听说有村民做微商赚了钱,于是她回到家乡,通过社交软件售卖酥梨、梨膏等产品。2015年开始,从微商起步,到后来加入村里的电商综合服务点,翟灿灿的生意越做越好,还成立了自有品牌。

所谓的电商综合服务点,是指村子里成立的服务站,通过引进专门的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酥梨等农产品。砀山县委副书记陈莉介绍,2015年以来,砀山县主动顺应“互联网+农业”发展趋势,抢抓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创建机遇,依托水果资源优势,高质量地推进农村电商的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109家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点和便民网点。

从数据来看,良梨村所在的砀山县可以称之为“电商大县”:拥有电商平台22家,电商企业2022家,电商品牌1500多个,网店和微商6万多家,农产品网络年销售额超50亿元。

经济观察报记者便是在良梨村电商综合服务点碰上的翟灿灿。服务点位于该村一处名为“梨农公社”的院子内,院子门口挂有一副对联,分别写着“互联网问鼎梨园盛世”和“村驿站描绘扶贫蓝图”。在服务点内不大的区域里,翟灿灿电商团队的成员正在直播“带货”:直播镜头里,女主播正热情地讲解着梨膏的历史、营养功效、文化传承、制作工序等。直播镜头外,放着一块黑板,上面记录着翠玉梨和梨膏近几日的产品库存、直播销售量及备货情况。翟灿灿告诉记者,目前酥梨尚未成熟,她们主要销售梨膏和早熟品种翠玉梨。

翟灿灿于2016年成立了一家商贸公司,目前公司不到10人,属小微企业,主要收入来自在线上销售酥梨及由酥梨制成的梨膏,去年销售额达八九十万。此前她的老公在外地工作,现在也返乡和她一起干这行,“我们反正一年的话,也能挣个十几二十万,感觉还挺好的。”

随手拿起主播身旁摆放的一瓶梨膏,记者发现封口处贴着一个二维码,提示使用支付宝扫一扫查看溯源。扫码后便可以看到这罐梨膏的产地、生产工艺、制作流程、发货信息等。

这也是良梨村“上链”后,在产品端发生的变化。

“上链”故事

然而,“2020年最愁的是打着砀山酥梨名号的冒牌货越来越多,市场也被冒牌货抢走了不少,糟心得很。”良梨村书记樊庆洪曾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因此,良梨村决定和蚂蚁链合作,打造“中国区块链第一村”,让老百姓可以买到放心的砀山梨。

2020年9月,安徽省砀山县人民政府、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蚂蚁链共同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打造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的乡村振兴样本。随着协议签署,国内首个“区块链村”同步落地砀山良梨村。蚂蚁链提供一级支付宝入口,为消费者提供良梨村正品梨的销售全链路查询。

提及为何首批报名“上链”,翟灿灿表示,有时候顾客对于产品的情况不了解,会就同一种类的产品进行多家平台对比后,来质问翟灿灿:“为啥就你家的梨膏卖得这么贵?”实际上,是否纯手工、梨子含量多少、产地和品种差别等,都会影响梨膏价格。但光靠嘴说,翟灿灿难以让顾客信服,“现在每卖一瓶砀山梨膏,上面都有溯源码,客户扫一下这个码,便可以追溯到它的产地、生产工艺、制作流程,还有包装、发货的信息都能体现出来,这样的话客户会更加信赖我们产品,我们也有底气能卖个好价格。”

“如今在砀山区块链已经成为了农户们的‘新农具’,只要扫描一张专属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一只砀山梨的一生,它来自哪里,走过了哪些路。这张农产品‘电子身份证’的背后,依赖的就是蚂蚁链提供的农产品追溯技术。”蚂蚁集团智能科技事业群高级产品专家黄桦表示,用好了区块链,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就可以实现全产业链智慧管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品牌价值,把生意做得更大。据他介绍,不仅是砀山在上链,很多其他地区也在上链,去年蚂蚁链涉农业务增量超过12倍,农产品溯源同比增长近7倍。

不过,他也直言,农产品溯源项目落地还是面临很大挑战,很多农产品的养殖种植在田间地头,怎么样做生产过程、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这就是一个很有挑战的问题。同时,产品采摘、加工完了以后,怎么样拉通相关监控数据,比如权威机构的质检数据,这也是需要多方协作的事情。“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是技术工作,还做了很多线下推广运营的事情,我们同事来砀山七八次,和当地的领导、企业一起推动这个事情的落地。”

翟灿灿告诉记者,对于生产端,“上链”带来的变化,是日常在农产品成长的几个关键节点,比如开花、施肥等时候,需要农户自行拍一些素材,上传到后台。

农户上传数据,如何保证真实性?蚂蚁链良梨村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蚂蚁链中的上链产品,更多是一种试点,通过和当地政府合作,由政府在筛选的基础上推荐优质农户和农产品进行上链,由农户来进行对生产关键节点的拍照上传,“这是一种比较早期的状态。”他如是说,“一个真正的比较完善的区块链产业方式,是利用技术实时采集温度、湿度等数据,实时上链。”

区块链还能带来什么?

目前区块链在良梨村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原产地溯源,即针对具有地标特色的原产地商品,提供专属的溯源服务。除了溯源之外,基于区块链技术之上的信息流给当地获得金融服务提供了便利。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引入区块链之后,因为当地“上链”农户的每一单交易、物流数据都会在链上留存记录,银行等金融机构便可以直接基于链上的流转信息来精准助贷,解决商户与银行之间的信任问题。

樊庆洪表示蚂蚁链初上线两个月,当地农行放款1300万,村子在电商上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0%。

翟灿灿表示,当时想要上链,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培训时告诉我们,上链后可以获得较为低息的贷款。”她告诉记者,后续有扩大生产规模需求时,会去贷款。

已有企业通过“上链”获得贷款。王小辉2017年返乡创业,其所在的企业销售的酥梨也是当地“上链”农产品之一,“目前大概40%走线下销售,60%走线上渠道,去年销售额大概六千多万,其中卖砀山酥梨卖了四千多万。”

对于王小辉来说,最烦恼的事情就是保证资金的流动性。企业从农户手中收梨子要付现金,卖出去之后,需要一个周期才能回款,一般为一到两个月,资金的压力还是很大的。通过区块链技术提供的数据,银行了解了企业的产供销情况,去年给了第一笔银行贷款——农业银行提供的30万元信用贷款。

有区块链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切入点之一便是看到了农业产业在金融扶持中的弱势地位,区块链能够让农业资产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和政策支持,帮助农业农村农民获得更有力的抵抗风险的能力。

不过,其也表示,虽然很多区块链企业在农业领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从他个人角度来看,目前农业领域区块链落地的核心难点是行业整体数字化程度低,这直接影响了从业者对技术的理解和接受度,沟通成本较高,教育时间长。同时,农业技术多样化,无法像互联网产品一样发挥规模效应,科技赋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积累和集成,需要多方的不断努力。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
主要关注银行、上市公司、证券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