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云基础架构软件厂商VMware的中国机会:瞄准创业企业

高若瀛2021-08-04 16:43

经济观察网记者 高若瀛 当越来越多科技公司声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时,他们往往不是这么做的。

不管是单点的技术突破,还是交付一个标准化产品……如果一家科技企业不断围绕产品下功夫,从运营思路看,他们其实和快销品公司没什么不同。

但有意思的是,相比超市货架的琳琅满目,一旦这些科技公司被耦合在一起,就可能产生新的化学反应。这就是曾经的全球虚拟机霸主,如今已将业务重心转向多云、现代化应用和数字化工作空间的VMware,在中国围绕创新实践提供的新思路。

VMware将其命名为VIN(VMware Innovation Network威睿创新网络),2018年正式推出。

VMware大中华区战略合作伙伴总经理 万红

VMware大中华区战略合作伙伴总经理 万红

近日,VMware公司大中华区战略合作伙伴总经理万红表示,经过三年打磨,VIN已经进入2.0阶段。

事实上,各大公司包括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有各自的创新社区。VIN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主要瞄准的是中国的创新公司们。

尽管从行业发展的历史和实践看,创新公司在推进技术创新方面有独特优势。但能否从产品早期获得认可跨越到主流市场,是这些初创企业九死一生的“惊险一跃”。而帮助他们跨越技术采用周期中的鸿沟,是VMware眼中的中国机会。

VMware要做的就是To B企业的To B业务。2.0阶段的VIN总结推出了从软件开放创新、解决方案、销售、专业服务、战略合作5个方向的服务模式。

这可以被理解为,与传统企业一样,科技企业同样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在VMware“技术联盟合作伙伴(TAP)”星辰天合(XSKY)的CEO胥昕看来,初创企业同样面临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和商业模式创新等问题。

事实上,商业模式创新更显见。

从全球来看,VMware已经在推进license许可向SaaS(订阅)商业模式的转变。“过去一年,SaaS模式占比营收达22%,未来两三年,这个数字将达到40%。现在,VMware在美国的每个产品线都在转向SaaS,这是不可逆的趋势。”万红说。

但相比商业模式的迭代,技术生态的形成更加困难。

此前,国内云端高端训练芯片厂商燧原科技的CEO赵立东,在接受经济观察网专访时就强调,比造芯更难的是搭建生态。这是国内软硬件厂商必须坚持的“难而正确”的事情。

但作为外来厂商的VIN,中国本土化市场的生态搭建挑战更大。特别是当VIN还有能力认证等准入门槛,对其生态开放性的存疑,又是否会影响本土生态扩展的进程?

对此,万红表示,VMware对合作伙伴有松耦合、紧耦合之别,对松耦合的合作伙伴没有特别的要求,但需要进行互相支持和认知彼此的合作点,最终还是要落地客户价值。

对话:转型与生态

经济观察网:VMware创新网络VIN的关注点在于合伙伙伴的数字化转型上,可能传统意义上,数字化转型更多是传统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为什么像XSKY这样所谓的数字原生企业或者高科技企业也要面临数字化转型?需要转变的点在哪里?

胥昕:我觉得背后是经济周期在缩短或者说技术创新的周期在缩短。我们在持续做创新和所谓的转型,技术创新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创新也是。

举个简单例子,在今天非常开放的市场环境中,XSKY跟VMware合作VCPP,其核心在于VMware把计算和网络的技术用许可的方式授予给我们,我们来做运营,以订阅的模式,月租的模式给我们。加上我们的存储和数据管理方式,最终给用户一个端到端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实际上,这个过程我们就是在面向服务化、面向SaaS化。

就像蔚来汽车,电池可以租用,这个过程一是降低了用户成本,二是不用担心电池老化的问题。同样的道理,我们的用户不用担心硬盘坏了,不用担心以前硬盘是24TB,后来变成8TB,这就是订阅模式。这也是我们在面向客户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自身商业模式的创新转型。

XSKY最开始头部客户做得比较多,尽管今天我们依然重视头部客户,但中国2000多个区县,那里有非常广阔的的数字化转型市场。而且,我觉得,数据中心和数据管理是一个新时代的必须品,不应该是奢侈品。这么多好客户怎么能够低成本拥有服务,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另外一个原因是全球用户的使用心态和使用思想的解放。一些人说,订阅或服务化就是化买为租。我们最后是结果导向客户要的一个结果,客户更专注他的业务。

这方面看,VMware走得非常靠前。短短几年,VMware能够很快转变业务、适应SaaS化浪潮,是非常创新的一家企业。这个过程值得我们所有合作伙伴学习。

经济观察网:VMware的创新网络(VIN)对合作伙伴的认证,需不需要收费?这是否意味着VIN的生态是不开放的?我们观察到,国内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更愿意强调开源开放的生态,VIN如何面对中国当下的行业竞争?

万红:我们最终要落地客户,实际上VIN是包含很多内涵的:像很多高管层的客户,会从客户角度提出需要什么样的创新,给出方向性;未来,我们也会请客户跟我们一起探讨;们还有很多传统的合作伙伴。

此外,对这些创新企业,我们没有特别的门槛。但VMware毕竟是To B的企业,有很多专门的方向,如虚拟化数字中心、数字化工作空间、云原生、AI和区块链等。这些方向的合作伙伴、创新项目,他们都可以参加。我们每年会通过招募不断有新合作伙伴进入。

新合作伙伴分几种,一种是互联互通。但如果要进一步深入合作,VMware确实有一套体系,要参加TRP。但不是每家企业都必须参加TRP才能进来,我们有松耦合、紧耦合。VMware对松耦合的合作伙伴没有特别的要求,但需要进行互相支持和认知,我们的合作点在哪里,给客户带来怎样的价值。

胥昕:VIN其实是一个很开放的组织,从我们这一侧看没收什么钱。但我觉得开放一定是有限度的。我们不仅是做To B业务,我们还是生产工具,用户是拿来跑生产的。尽管我们这些企业有大有小,有的可能更传统,但共同一点是要对客户的生产环境质量负责。所谓精选解决方案如果没有初选,我反而会担心组织的质量。

但这不意味着这个生态是封闭模式。实际上,这个生态是非常多元化的。VMware发起了这个组织,我们在里面跟VMware合作,我们合作伙伴之间也有沟通。包括Kyligence,我们也有合作,也能看到共同的目标、技术愿景。Kyligence的大数据中心加我们的对象存储,在云原生+大数据的环境下,再加上VMware Tanzu,实际上是非常好的产业组合,给大家提供了开放的环境一起去探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管理与创新案例研究院编辑
文学学士、传播学硕士。以调查报道见长,重点关注教育领域,关注公司价值及变动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