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启示:助老策略关乎城乡防疫成败

梁嘉琳2021-08-13 13:20

梁嘉琳/文 南京疫情逐渐平息之际,扬州依然形势严峻。8月12日,扬州市发布通告,将9个街道(乡镇)调整为高风险地区,成为当下新增高风险地区最多的城市,并被高层定性为“集中暴发期”“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在本轮南京疫情向全国扩散过程中,扬州现有确诊病例已经接近500人,罕见地出现了核酸检测点交叉感染和很高的重症率,凸显新冠病毒德尔塔(Delta)变种对老年人健康保障的巨大挑战:

一是扬州疫情发端于一位老年人的长途流动。据有关媒体报道,扬州市本轮疫情首例被发现的感染者为64岁的老年人毛某宁,从南京居住地前往扬州,住在其70岁的姐姐家。她未按照政府有关通告要求,主动向社区报告南京旅居史,致使新冠肺炎疫情在扬州市区扩散蔓延,如今已被刑事拘留。由于对疫情防控的知晓率、依从性不尽如人意,部分老年人更容易忽视有关法规政策,或者钻制度空子。

二是扬州疫情扩散于老年人的室内活动。毛某宁在被隔离之前,至少活动于3个棋牌室,引发疫情在老年人之间的广泛传播。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无论是公办的村居老年活动中心,还是私营的棋牌室、麻将馆,大部分老年人活动场所恐怕都达不到防疫标准的通风条件。德尔塔(Delta)变种的病毒载量大幅提高,公众连佩戴口罩都可能被传染,室内活动场所的近距离对话、肢体接触更可能成为病毒的温床。

三是扬州疫情出现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核酸检测交叉感染。扬州市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的核酸检测点爆发聚集性疫情,感染者中已出现三代传播。多位村民、志愿者告诉媒体:现场都是岁数大的,毫无纪律,插队、抢水、推搡、根本没有安全距离;许多老年人不会用手机展示苏康码,排队愈发混乱,也缺乏秩序维持。在这起超级传播事件中,农村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时的“数字鸿沟”,以及村镇地区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时的粗糙仓促,暴露无遗。

由于存在免疫缺损或患有基础疾病,老年人同时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超级传播主体、重症高发人群。鉴于人口净流出地区的老龄化率更高,且经济支撑能力较弱,为老年人定制精细化的防控措施,决定低线城市和广大农村疫情防控的成败,也关系到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为此,笔者建议:

一是为老年人筑牢健康屏障。今年7月,扬州披露相关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率尚未达到40%。新冠疫苗对降低重症率、死亡率有显著效果。为应对德尔塔(Delta)变种病毒,以及老年人自身的基础疾病(部分为现行疫苗的禁忌症),建议加紧疗效更显著、副反应更小的新型疫苗的科研攻关。必要情况下,对老年人补充接种加强针。同时,针对老年人聚集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进行高标准的防疫改造,避免重蹈香港养老机构交叉感染的覆辙。

二是为老年人夯实医疗卫生体系。截至8月10日24时,扬州确诊病例中已出现23例重型、12例危重型,重症总数占全国一半以上。2020年,在中国293个地级市中,扬州GDP排名第36位,可谓发达地区。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抢建重症病房、培训重症医疗队之前,扬州仍需将患者转运至南京有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存在转运过程中病情耽误的风险。因此,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农村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仍需要完善,(超)高龄老人救治的多学科诊疗能力也需要加强。在老年患者康复出院后,还要确保社区医疗机构兜得住,做好“新冠后遗症”的持续监测和照护。

三是为老年人健全社会支持措施。比如,在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重点防控场所,设置助老服务专岗专员,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码核验、表单填写等志愿服务,更要借此机会开展心理疏导、普法教育,避免心理失控引发秩序失控,因管理不当造成疫情扩散。另外,鉴于部分老年人行动迟缓、信息素养低,排队付款容易降低效率,引发人流积压,建议结合老年人作息规律,在各类购物场所普及老年人专用时段(如:早7:00-9:00),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再者,老年人、婴幼儿心肺功能较弱,在长途旅行中,长期佩戴外科医用口罩容易让老年人出现胸闷气短,进而降低了全程佩戴口罩的依从性,婴幼儿则是不适合长期佩戴口罩。如果能为老年人、婴幼儿研发出既能阻隔飞沫又能保持良好透气性的新型材料口罩,也有利于一老一小的疫情防护。

(作者为价值医疗顾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立场。
价值医疗、健康治理研究者,中国价值医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价值医疗顾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健康智荟”学术思想平台总编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客座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