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看见转型中国的答案

本报报道组2021-08-13 14:53

本报报道组 如果在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企500强榜单上看山东,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和橡胶——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认知中,这理所当然就是山东。这就是那个以“群象经济”闻名的省份该有的样子。

这是一直以来山东的形象。这样的山东是稳健的。它大企业林立,特别是在产业链上游;它经济规模庞大,这些年来在GDP排行榜上稳居第三;它有比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不大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形。所以经济学家说,山东是中国经济的“底盘”。

不过坦白说,这只是山东的一面。这种说法很具有迷惑性。特别是,如果我们把山东放在新旧动能转换这样一个大背景中去看,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当我们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样的山东的时候,很可能正在错过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蓬勃生长的充满想象的新山东。

1

现在让我们将视野从500强身上挪开,关注一下另外的企业群落。比如说,我们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公布了两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名单,山东前后有147家企业入选,在各省区市中名列第二。浙江则以167家企业位列第一,广东、江苏分列第三、第四位。

按照工信部的说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仔细来看,山东入选的这些“小巨人”所处的细分行业,和它们的“老大哥”们有很大的不同。梳理一下关键词,提及最多的是新材料、生物工程与产业、生物化学、环境科技、生物制药、电子科技、智能装备等等,很少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和压延等等。

坦白地说,我们对这些企业知之甚少。虽然它们都已经是所在领域颇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生力军。这是“不一样的山东”。

2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工信部从2017年1月开始公布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名单。截至2020年已经有5批企业名单发布。山东省入选企业同样位列第二。

在这份名单上,我们同样能够看到“不一样的山东”。

比如说烟台持久钟表集团。相信只要出差的人都听到过它的钟声,但未必知道它的故事。实际上,它的产品销量连续27年保持全国第一,综合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机场达90%上、高铁达85%以上、地铁达80%以上、核电达90%以上,建筑塔钟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它是奥运鸟巢时钟系统供应商,北京站塔钟供应商,产品覆盖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到港珠澳大桥,从世博会到广州亚运会。

比如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它是世界级奥运体育器材供应商,已经服务北京、伦敦、里约、东京等多届奥运会。比如,烟台胜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是全球售后市场最大的的汽车制动盘生产企业。再比如歌尔股份和万华化学,它们是各自领域的王者。因为独特的竞争力,在资本市场上成为被追捧的对象。

即使那些我们以为熟悉的企业,比如我们都知道海信电器。但是海信的商用收款机很少人提到,它连续13年国内POS机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连锁百强占有率超过65%。

这样的山东,是人们眼中那个“熟悉的陌生人”。不过很显然,正是这个“不一样的山东”,决定着未来山东经济的底色。

3

从规模上看,很多“小巨人”还无法与500强企业比肩;从整体来看,很多单项冠军还没有产生足够强大的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对于一省经济来说,它们还不足以成长为决定性的力量。

但是动态地看,改变已经发生。

分析2020年山东民企100强榜单,可以看到,在山东确定的“十强”产业中,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文化、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产业还没有入围企业。

但是如果转头看高端化工、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新一代信息及技术和现代海洋五大产业,有17家民企入围山东民企100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数量从12家减少到7家,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数量从7家减少到3家。

这种变化如大河奔流,势不可挡。

山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2%,比2016年提高6个百分点。2017年以来,新一代信息制造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9%、25.7%和34%。2021年上半年,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7.0%,两年平均增长17.6%,较一季度提升1.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9.9%,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提升3.3、2.3个百分点。

此前,国家发改委一份调研报告指出,“2020年山东全省73个‘雁阵形’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5万亿元,7个集群入选首批66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首位”。

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齐鲁大地因此成为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如果考虑到,至今山东只是如期实现了“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五年取得突破” 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已经到来。一位学者说,山东是转型中国的经典缩影。我们说,在这个不一样的山东里,藏着转型中国的答案。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