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光伏产业链供需错配不会长期存在,玻璃板块上行空间大

高歌2021-09-08 16:4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高歌 9月6日,瑞银证券电力新能源分析师严亦舒在“瑞银 ESG投资的本地实践和双碳目标将如何促进中国的绿色转型”的主题电话会上表示,整个光伏发电的大周期毋庸置疑是向上的,但各细分板块由于供需关系短期的错配,成本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导致终端需求受到成本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短期波动。不过成本即便居高不下,需求端仍有复苏迹象。

严亦舒指出,供需的错配导致某些环节成为产业链上所谓的“卡脖子”的因素,制约产业链的需求增长。最上游的硅料的价格的上浮不容回避。“硅料作为最上游的环节,供需在今年严重错配,硅料天然建设周期比较长、能耗指标难拿、技术壁垒也比较高,所以即便是今年下游需求如此旺盛的情况下,硅料新开的产能也几乎为零,供需严重错配导致硅料价格严重飙涨。”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9月1日发布的统计,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0.6-21.5万元/吨,成交均价小幅上涨至21.1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91%;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0.4-21.3万元/吨,成交均价上涨至20.90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1.06%。但成交均价相较今年年初8.76万元/吨和8.50万元/吨的价格水平,涨幅分别为141%和146%。

硅料价格的上涨推高了产业链整体的成本,不过各环节的反应不一:受限于硅料紧缺,硅片产能释放也非常缓慢,整个硅片的供给也相对紧缺,但硅片环节尚可顺畅地将成本上涨转嫁而出,相形之下电池片和组件成本转嫁能力较弱。严亦舒表示,上述情形在电池片环节尤为明显,由于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技术壁垒比较低,上半年成本上涨带来的利润率挤压非常严重,所以今年上半年以来除了头部的厂商,其他的电池片厂商几乎都是亏损的。

上游成本上涨的持续不退也对终端需求造成了影响。“因为部分下游电站还是以6%的内部收益率(IRR)作为底线的,当组件价格超过1.8元每瓦的时候,终端这些电站的IRR几乎就已经低于6%了,所以终端需求和组件开工率都受到了明显的下滑。”

根据瑞银的观察,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即便上游成本高企,但需求仍然出现复苏的迹象:终端开工率已有明显提升,组件和电池的开工率已经回升到95%左右。

针对上述现象,严亦舒给出了两点支撑:其一是,在今年装机需求中,有一部分是前两年顺延下来的享受补贴的项目,需要在今年12月31日前并网,因此这些电站要赶在今年三季度向组件厂下订单;另一个驱动力在于,大部分下游电站由国企持有,今年是“十四五”开局年,国企存有加紧完成全年目标的动力。

瑞银判断,国内下半年需求会逐渐复苏,预测装机量约达55至60GW。海外项目的受限因素更多,运费上涨是影响因素之一,疫情对国际航运造成很大的影响,运力不足,运费较年初上涨了3至4倍,由此瑞银认为约有10%的项目会递延至明年。

短期的错配不会长期保持,根据瑞银的调研,市场上大部分硅料产能在今年年底和明年一季度几乎可以投产,将三个月的爬坡期考虑在内,明年二季度产能基本能够恢复以达供需平衡。

“明年二季度开始硅料价格可能会大幅回落,很有可能从现在205元回落到明年100元左右,因此终端组件价格可能会从1.8元每瓦回落到1.5元每瓦,而且明年随着成本的下降,终端需求复苏的弹性会非常大,我们认为有可能超过200GW的全球需求。”严亦舒表示。

在需求强劲复苏的预期下,从全产业链的投资机会看,瑞银认为玻璃板块上行空间最大。“需求复苏会使玻璃行业去库存效果明显,玻璃的库存已经从之前的平均25天以上回落至目前的13—14天左右;另外玻璃价格已经到历史低位,对于二线厂商来说现在玻璃价格对应的毛利率已经非常低,部分二线厂商会缓建或者停建,而二线厂商涨价的动力会更强,后期光伏玻璃的价格可能会有不断上涨的动力,并且供需格局会变得更加乐观,我们预测光伏玻璃价格后期可能会小幅回升,而光伏玻璃的估值相对而言不高,因而上升空间较大。”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能源、工业相关话题,线索请联系:gaoge@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