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邹永勤 9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该《规划》是广东自贸区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同时更是统筹抓好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新区三大片区建设,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行动纲领。
多家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规划》的发布,在大湾区开展相关业务的优质上市公司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三大片区定位清晰,形成错位发展格局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广东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就是“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为总定位,建设引领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世界级的贸易链接平台、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区”。
何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指出,就是以粤港澳三地经济运行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重点方向,立足“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推动三地规则机制的联通、贯通和融通,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对此,南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159984.SZ)基金经理崔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纵观国际经济版图,最耀眼的区域往往在湾区。世行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总量中的60%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在国内,粤港澳大湾区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又覆盖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珠三角9个城市中又有蛇口、南沙、横琴3个自贸区及深圳经济特区,拥有“一国两制三关税区”多元格局,这种地位在中国独一无二。
资料显示,广东自贸试验区由三大片区构成,他们分别是南沙片区、前海蛇口片区和横琴片区。从《规划》来看,这三大片区的区域功能将各有侧重,从而形成错位发展的局面。
其中,南沙片区致力于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和国际贸易枢纽功能,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国际人才特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从而打造联动湾区、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而前海蛇口片区则定位于联动香港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高端航运服务中心、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从而提升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目标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横琴片区的着力点在于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推动粤澳两地规则衔接,构建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
目标剑指全国自贸区领头羊
《规划》重点指出,到2025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高地作用更加凸显、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粤港澳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比如要形成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关、汇、税、融”制度体系,实现货物、资金、人员等资源要素更加自由便利流动等。
并强调要建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创新策源能力强、协同发展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引擎。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形成规模,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全国自贸试验区领先地位。
到2025年,进出口总额达4000亿元,全口径税收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00亿美元左右,实际使用港澳资金额350亿美元左右,累计注册港澳资企业数量3万家。
展望2035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全面形成要素自由便利流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高效统筹、规则制度机制与国际高标准有效衔接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建成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据相关机构预测,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在5年后超越东京湾区,成为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崔蕾说。
她表示,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自身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在外贸领域奠定了自己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以创新为驱动的特色,也体现在新经济龙头集中于此。
而平安基金ETF指数投资总监、大湾区ETF基金经理成钧亦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按照《规划》,未来的广东自贸区将全面建成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大湾区无疑将是中国最耀眼、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大湾区概念”上市公司迎来发展机遇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广东自贸区未来五年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在《规划》中,与对外开放相关的“港口”、“航运”等词出现的频率极高;据记者统计,“港口”出现了16次,而“航运”更是出现了42次。
在《规划》的第四章,更是明确提出要打造国际航运枢纽,促进国际贸易新业态发展,建设国际新型贸易中心,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格局、提升国际贸易功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要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构建多式联运网络,推进航运管理制度创新,提升航运服务竞争力,推动国际航运贸易中心发展。
到2025年,进出口总额达4000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43786万吨,较2020年的36612万吨增长约20%;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700万标箱,较2020年的2906万标箱增长约27%;贸易便利化指数、跨境金融指数和航运发展指数均在2020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
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当前在广东自贸区经营港口航运业务的上市公司有10多家,其中包括集装箱龙头中集集团(000039.SZ)、“以港兴市”的珠海港(000507.SZ)等,他们都将是广东自贸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贸易航运枢纽的潜在受益者。
其中,珠海港是落实珠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港兴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上市企业,是珠海市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的重要平台,其受益程度必将不菲。那么,该公司又是如何看待《规划》的出炉?
“公司将紧抓国家大战略实施和区域大融合的发展趋势,积极寻求珠海横琴新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业务机会,针对性巩固和布局原有的港口物流资源及业务,服务自贸区经济发展”,珠海港董秘处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作出了上述回答。
该工作人员进一步指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出台,为珠海港的港口航运物流主业提供了诸多发展机遇;未来,该公司将立足珠海,以珠海高栏母港及位于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四个控股内河码头为依托,提供包括传统货运、仓储、保税VMI、商贸物流以及船代、货代、理货、拖轮、报关等港航配套全程服务,充分发挥广珠铁路直达高栏港区及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水水中转等多式联运优势,以自有船队建设推动转型主动型港口,致力于构建功能齐全、服务优质、运作高效的现代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莫过于《规划》对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影响。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规划》中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内容有:要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完整期货产业链,吸引全球投资者和各类企业广泛参与打造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平台,推进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及科技创新。支持港澳私募基金参与广东自贸试验区创新型企业融资,鼓励区内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赴港澳融资、上市。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便利符合条件的投资者以人民币开展跨境双向直接投资。推动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率先在广东自贸试验区落地,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保险业经营机构在区内设立独资或合资金融机构。
资料显示,当前能够反映大湾区上市公司价格的指数分别有湾创100指数(980001)和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其中湾创100指数根据对湾区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综合考察上市公司的市值规模、行业代表性、行业覆盖面等因素,精选出100家创新能力突出、走在中国经济前沿的优质企业作为指数样本股,反映大湾区内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股价表现。
交易所行情数据显示,湾创100指数今年以来走势偏弱,从年初的1921.14点震荡下跌至9月22日的1439.21点,跌幅高达33%。但随着《规划》的出炉,湾创100指数于9月22日企稳,9月23日更是录得0.91%的涨幅,明显强于当天的三大指数走势,显示出市场对《规划》的认可。
对此,成钧指出,截至2021年6月30日,大湾区拥有市值500强公司121家,约占全国的1/4,合计市值由2010年的7.64万亿增至25.51万亿,增长333.9%。千亿市值由21家增至69家,万亿市值增至3家。随着《规划》的发布,更多投资者将关注到大湾区企业的投资价值。
而广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159979.SZ)基金经理叶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强调,《规划》的印发对于二级市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大湾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融资、人才引进等提供更多便利,这有利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大湾区上市公司有望直接受益;另一方面,《规划》明确了将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程,在大湾区开展相关业务的优质上市公司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