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 我的常识 | 城事哲谈

陈哲2021-09-24 17:37

陈哲/文 多年来看到恒大这两个字,我有时还是会发会儿呆——作为一家公司的名字,它实在太引人注目了。因为有海外业务,我还专门找过它的英文名,叫Evergrande,意思如出一辙:永远大下去。

仔细琢磨,它跟中国公司要致力于做百年老店,好像还不是一回事。

中国人常常警示:盛极而衰、月盈则亏。估计恒大在起名字时,肯定没把这些讲究当回事。即便是另一位乐观的首富马云,也只说把阿里做到102年。恒大老板到底是有多自信呢!

许家印这个人我没打过交道。多年来却有不少跟着他、在不同阶段“打天下”的朋友,透露一些他在恒大做的决策、立的规矩、交的朋友、坊间偏好等等,往事如烟、兹当段子听听。但这家公司这些年来尤其是近十年,对外做出的表达,以及后来表现出的实际状态,总让人觉得剑走偏锋,甚至有悖常识:

发可转债、玩中国足球、搞水牧粮油、运作借壳回A、大搞供应商商票、买万科、出击新能源、以八大产业引千亿战投、喊万亿市值……

这期间的恒大充满争议,每当质疑声起,就有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以缺乏想象力和不鼓励创新之类的名义弹压。至于购房人的投诉,也时常在传播链条中被莫名掐断。

长此以往,拱卫在“恒大”这个热搜词周围的,只剩下“八十万”水军了。

有好友曾用“在功利主义时代如鱼得水”概括恒大,形容精当,让人佩服。过了几年,他自己似乎又对此判断有所动摇。因为现实是恒大还活着,似乎还活的挺潇洒。

可见大众眼中,现实比常识和逻辑更有说服力,何况中国人讲求“眼见为实”,即便只是管窥一斑,那足够自动闭嘴了。

恒大终于可以在安静的世界里,一直变大,以至于大过了大地的边缘,大到悬崖边上。

天晓得它会不会滑入深渊,但庞大而隐秘帝国的盖子,肯定会被揭开。到那时,也许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原来答案是早已被丢进故纸堆的那两个字:常识。

我时常想,什么是房地产的常识,那应该是基本的供求关系。这种关系是看老百姓够不够住,再高级一点是住得好不好。还有一种是资产的供求关系,人们关心房子能不能保值增值。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高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形成了一股汹涌的进城运动,把好几亿中国人,从农村带到城市、从小镇到大城。要进城,先造城,开发商如雨后春笋冒出来。但一个基本国情被忽视了:“人多地少”。

这个人多地少,指既有客观现实,也有制度缺失。几亿人要进城,地皮房屋跟不上,必然价格飞涨,房地互抬,往复循环。

在不断上升的价格中,人类历史最雄伟的城市群矗立起来,买房者的财富也急速增值,中国开发商原地起飞,只用短短二十多年,就把自己搞成了庞然巨物,宇宙无敌,恒大就是其中佼佼者。

恒大真是个好名字,很快就变成世界五百强,中国最大开发商,首富光环笼罩。

可就在恒大登顶地产老大的2016年底,政府挥动了手中的指挥棒,提出“房住不炒”,金融脱虚向实,进城运动彻底慢了下来。

城镇化放缓,有着现实基础:从人均角度,大家也够住了。剧增的城市空间,也需要划定边界。而住得好不好,是无止境的需求,需要细水长流。

更重要的是,过高的资产价格,过多的金融资源绑定,过深的土地财政,都不是健康的现象。

但对一家立志恒大的公司来说,运动可以慢,发展不能慢。

这大概能解释,一系列有悖规律和常识的动作出现。

反常而不刹车,恒大所倚仗的,大概是他已深度黏合到经济社会的许多方面。政府要切掉隐患当然不错,可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出血不止,只能眼看问题房企坐大。

这种有恃无恐,恐怕才是最大的风险。既然是风险,就可能兑现,想要彻底阻止风险的爆发,只能割肉止损。这还是一句常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
分管房地产、大健康、文旅新闻
工作微信:hust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