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特斯拉认赔152万后转身起诉车主索赔505万元 双方尚余四起诉讼案未了

周菊2021-09-28 10:56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菊 就在外界以为随着二审结果出炉,特斯拉车主韩潮维权案尘埃落定之时,事件再起波澜。

9月26日,根据韩潮在个人微博账号上出示的一份《民事起诉状》,特斯拉已向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法院对韩潮提起诉讼,主张韩潮实施了侵犯特斯拉名誉权的行为,共索赔505万元。

韩潮是特斯拉的一名维权车主,其在2019年5月于特斯拉官网购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S P8官方认证二手车,但在用车期间发现数十种安全等问题。后来韩潮对车辆进行了第三方检测,发现该车C柱及后翼子板存在切割焊接痕迹,是一辆事故车,遂在当年12月将特斯拉告上法庭。

法院一审判处特斯拉“退一赔三”,向韩潮共计退赔151.88 万元,其后特斯拉则不服进行上诉。9月17日,韩潮在其个人微博平台宣布胜诉的消息,表示“北京二中院维持一审原判,特斯拉存在欺诈,驳回上诉,退一赔三。”

9月27日是特斯拉欺诈案退车赔款的最后期限。根据韩潮发布的最新消息,他已于当日收到来自特斯拉的赔偿款共计151.88万元。这意味着,国内汽车首例“退一赔三”判处执行落地。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法务部认证微博账号曾在事件微博评论中表示,对于该案其将依法申请再审。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特斯拉在给韩潮“打钱”152万元“退一赔三”的同时,也将韩潮告上了法庭。特斯拉的《民事起诉状》日期落款为8月20日,但韩潮表示“不出意外看这个日期像是后补的”,并指出法院的收案日期是今年9月17日,也就是二审判决的当日。    

根据韩潮出示的其收到的起诉状内容,特斯拉认为韩潮存在侵权行为,指控韩潮从2020年初开始通过个人账号长期发表诋毁、贬低特斯拉的相关言论,其行为已经严重侵害了特斯拉公司的法人名誉权,并列举了韩潮部分微博中存在的一些特斯拉认为“被侵犯”的表述。

基于此,特斯拉提出四项诉讼请求:一、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立即删除其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发表的所有侵权内容以及与侵权内容有关的所有评论和回复;二、判令韩潮在个人微博向两名原告(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汽车(上海)有限公司)置顶30日赔礼道歉和消除不良影响的声明;三、判令韩潮赔偿二原告经济损失500万元;四、判令被告承担二原告的合理维权支出5万元。

依此计算,特斯拉向韩潮合计索赔505万元,该索赔额度是特斯拉对韩潮赔款额的3倍多。虽然在国内车企起诉车主的事情非常鲜见,但这已不是特斯拉第一次起诉车主。今年7月,温州某Moldel 3车主称收到了特斯拉的起诉书,但未透露起诉内容。

据报道,这位车主曾驾驶一辆Model 3飞速撞进停车场,连撞14辆车后空中翻滚落地,事故导致车主的肠道截断30cm,被鉴定为九级伤残。有分析认为,改起起诉可能缘于特斯拉认为事故起因为车主不当驾驶,而车主言论对特斯拉造成了名誉侵犯。

有意思的是,起诉也发生在特斯拉车主之间。今年5月,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被起诉,而起诉她的人是特斯拉的一名男车主。这位男车主在《民事起诉状》中称,自从女车主以特斯拉“刹车失灵”开始维权后·,社会上越来越多人被误导,将“特斯拉”和“刹车失灵”联系在一起,并因此对其他特斯拉车主进行善意或恶意地问候、讥讽、嘲笑甚至人身攻击。

回到特斯拉和韩潮之间,他们的纠纷还不止与此。根据特斯拉法务部此前在某微博评论中贴出的一张声明,特斯拉与韩潮之间一共有五起诉讼案件。

除上述韩潮起诉特斯拉销售欺诈索赔152万元,及特斯拉起诉韩潮侵犯特斯拉名誉这两件,其余的三件分别是:韩潮于今年4月起诉特斯拉名誉侵害纠纷案,特斯拉表示目前该案件正在审理中。而两件则是特斯拉起诉韩潮的两辆代步车纠纷案。

对于这两件涉及代步车的案件,特斯拉指控韩潮曾长期占用特斯拉两辆代步车不依约归还,并先后造成两辆车损坏,且在占用第二辆代步车期间,韩潮亲属取证驾驶车辆发生事故,造成车辆损坏,特斯拉对此进行索赔。特斯拉表示这两案件正在审理中。

对于“代步车”案件,韩潮在微博上回应称,两辆代步车并非非法占用,有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录音为证。而对于亲属驾驶代步车发生事故,韩潮表示并不知情,并表示愿意承担相关维修费用和车辆贬损。不过韩潮对特斯拉对该事故车定损20万元存有质疑,“这台代步车市场总值不过20万出头。”韩潮称这为“神级定损”。

这意味着,在此次特斯拉赔款152万元落地后,特斯拉与韩潮之间的诉讼案件还有四个。而如果特斯拉在赔偿后申请再审,诉讼案件又将增多。很显然,其与韩潮之间的“撕扯”还将继续。

特斯拉与车主之间的纠纷属实不少。除了今年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刹车门”和“录音门”,经济观察报记者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特斯拉在中国各地法院共有数百条被诉讼记录;以“特斯拉”作为直接当事人(“原告”或“被告”)进行搜索,共超过250篇诉讼判决书,而特斯拉被诉和申辩的原因、理由则五花八门,涉及特斯拉频繁降价涉嫌价格欺诈,以及芯片版本的虚假宣传等。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行业产业报道部记者
关注汽车行业发展,对新能源、自主品牌及新出行关注较多,擅长深入报道及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