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科技:做移动机器人是“正确时间做正确的事”|“小巨人”时代

任晓宁2021-10-01 10:57

经济观察报 记者 任晓宁 北京报道

初次到北京灵动科技公司,就像到了一片工厂区。办公区地面都是机器人行走,你路过它时,它会躲开你。测试机器人的员工蹲在地上,现场拆装、调试,有人一边吃着盒饭一边记录数字,到处是争分夺秒的气氛。

争分夺秒的场景,在灵动科技CEO齐欧身上表现也很明显,经济观察报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中秋节刚过,国庆节马上就要来临,双节之间的他更加忙碌,客户拜访,研发测试,面试,以及数不清的会议等着他,采访前他结束了一个会匆匆赶来,刚采访完,他又迅速去另一个。

“会稍微有点焦灼感,我得再快点。”齐欧告诉记者,现在是移动机器人的关键成长期,如果按0到100分划分,现在行业进度条刚刚走到了15分左右。对于创业者,他们需要抓住这个成长的窗口期,“长远来看,速度还是挺关键的。”

几乎每天,灵动科技都会收到,来自日本、美国、欧洲或者南美的一些需求邮件,他们想买中国使用最新一代技术的移动机器人。这项技术,目前灵动科技是领先者。2020年灵动科技入选北京第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2021年7月,灵动科技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灵动科技2016年成立,5年融资6次,已经实现商业化闭环,京东、顺丰等近百家客户购买了他们的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后选择复购。现在这家公司有300名员工,明年计划规模扩大到800人,记者采访当天,刚到中午,前来面试的人填满了一页纸。这是一家在移动机器人行业风口上成长的公司,齐欧觉得,自己应该算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风口上的小巨人

机器人行业有一个有名的大赛,冠军都是行业风云人物。2004年第四届国家机器人大赛,冠军是大疆创始人汪滔。2005年选手张涛做了普渡送餐机器人,之后国内的大量移动机器人以及相关行业团队,都是这个比赛成长起来的。2003年国家机器人大赛冠军,是齐欧,他在SAP和甲骨文工作多年后,2016年成立了灵动科技,做移动机器人创业。

移动机器人是当下最火热的创投项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截止6月底,2021年上半年国内移动机器人产业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约23起22家企业,其中,亿元人民币级别的有14起,占60%。腾讯、字节跳动、联想等企业也入股移动机器人。融资数量相较于去年数量有所增长,企业融资频率加快,各家的扩张速度加快,市场化进程提速。

灵动科技也在今年3月融资2.5亿元,齐欧对机器人受到热捧并不意外,从他创业到现在,资本对于移动机器人的热度逐渐高涨,背后反映了劳动力短缺的难题。“宏观数据上,人口下降趋势已经成为事实。从供给方看,现在新毕业的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很少有人愿意去做重复性的、没有职业成长的工作。在另外一个需求方,每天仅快递数就有3亿,现在每年买东西和10年前相比,肯定现在买的多,快递物流都需要重复性劳动力,这个缺口越来越大,这是足够清晰的一个趋势。”齐欧告诉记者。

移动机器人可以解决的,就是替代人做移动类的重复性的工作,这是一直都有的需求。

齐欧认为,国内劳动力缺口每年能达到上百万人,如果补充不上,就有可能让相关产业外流到东南亚或者是其他国家去,“与其外流,不如用机器人来做补充。”

不过,现在的移动机器人还没有完全达到填补缺口。齐欧告诉记者,如果每天在产品平台上运行的移动机器人能够超过100万台,就能够补充百万以上的劳动力人口。现在,每天运动的机器人还不到10万台。

已完成商业闭环

记者上一次见到齐欧是3年前,当时他发布了一台智能行李箱,人随意行走,行李箱自动跟随,拐弯倒退,行李箱像一个真正的机器人一样如影随形。当时他在做机器人2C领域的尝试。

这次再见齐欧,他的重心已经转向了2B。同样的“激光+视觉为核心感知能力”技术,在制造业和物流业有更广阔的天地。“目前已经有清晰的估算,移动机器人的市场体量和工业机器人六轴机械臂是可以比拟的。六轴工业机械臂在全球市场一年来看有上千亿美金。移动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一样,都是在一些特定场景辅助人做一些重复性体力劳动,发展起来也是千亿美金左右的市场规模。”齐欧说。

在看起来很像大型厂房的灵动科技,地上随处可见外貌、体型不一的移动机器人。与国外领先的轨道型、二维码型一代、二代机器人相比,灵动科技的机器人可以自动行走,不用铺设轨道。对于使用移动机器人的工厂而言,就意味着他们改造自己工厂的成本会降低,它不需要再专门铺什么,或者弄一个标准化的东西。现在,工厂只需要提前一两天,做一些扫描加视觉的训练,就可以让移动机器人入驻,灵动科技称之为“无痕迹部署,然后零成本迁移。”

2020年到2021年,灵动科技先后获得了两轮融资。上一轮融资时,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把技术商业化,如何把产品真正落地,现在,这些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灵动科技已经开始大规模商业化。

今年3月,灵动科技完成Pre-C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2.5亿元,当时宣布签约的客户和渠道商30多家,包括TCL、丰田合成、京东物流、顺丰供应链中国等。9月底采访时,齐欧告诉记者,签约合作伙伴已经接近100家,并且这些客户会选择复购他们的机器人。

“我们产品出货量也是翻倍的速度,100%以上的增长速度。”齐欧规划,接下来每6~12个月,出货数量翻一番。他告诉记者,如果灵动科技不再做进一步的场景的拓展和全球化,现在已经可以商业闭环,可以自己造血,自己养活自己。

领先国外,走向国外

2021年,灵动科技每天都会收到,来自日本、美国、欧洲或者南美的一些需求邮件,他们想购买来自中国的移动机器人,希望能给他们设计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

在移动机器人发展史上,第一代导轨机器人中国晚了30年,第二代二维码机器人中国晚了11年,第三代激光AMR距离国外产品还有差距,第四代视觉AMR借助深度学习技术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反超,目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InteractAnalysis高级研究总监张键研究机器人行业已超过10年,她告诉记者,与国外相比,国产的移动机器人已经形成一种新势力。“中国厂商无论是在应用规模、产品线丰富性还是解决方案的成熟度上,都处于领先位置,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占比越来越重,一些品牌已经占据世界头部位置。”调研多家公司和工厂后她发现,国内移动机器人的崛起是理所应当的,“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制作业和物流试验田,技术解决能力在全球先进。”

“以深度学习为主的核心技术能力,今天中美是在同一个起跑线的。但国内的试错环境,工程师的快速迭代能力都比国外好,所以滚动起来就比较快。”齐欧这样解释。

海外市场也是灵动科技重点布局的市场。“本质上,我们做的是机器补充劳动人口短缺的事情,劳动力缺口不仅中国有,日本、欧美澳等地的劳动力成本在国内3倍以上,出海会带来更多的一些商业收获。”齐欧说,灵动科技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机器人平台,“目前还没有海外的四大家族去吃掉市场的最主流的全球化部分,走的最靠前的反而是国内企业,所以这是一个可以全球化做商业拓展、做技术对外赋能的时间窗口。”

2016年之后,国内涌现出一大批移动机器人企业,今年融资热潮下,又不断有新公司冒出。风口过后,移动机器人行业会走向何方?齐欧认为,这个行业未来头部应该也是会有若干家,“通常是4家上下,像机械臂有4大家族工业机器人。我们移动机器人实现全球化的应该也是若干家,这个数字会少于10家。”

2015年左右,磁条机器人头部公司基本上稳定。2020年左右二维码机器人公司稳定了,头部公司不超过5家。新一代移动机器人,齐欧认为,可能在2023年左右能把座次会分得更清楚。

届时,专精特新“小巨人”也有望成长为大巨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TMT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并报道TMT(科技、传媒、通信)领域重大事件,擅长行业分析、深度报道。
联系邮箱:renxiaoning@eeo.com.cn
微信号:tangtangxia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