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CEO李笛:今天的AI还处于蛮荒时代,迅速实现未来商业化是不对的

郑琳娜2021-10-14 19:37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郑琳娜  “商业化上我们一直常说的是,我们要克制。”10月13日,刚在一场论坛上展示完小冰最新语音成果和虚拟人像的李笛,向经济观察网表达了他对AI商业化的看法。

百度的小度,小米的小爱同学,OPPO 也在今年9月份公布了语音助手小艺,李笛在界面REAL科技大会上戏称,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目前处在一个“小”字辈时代。但目前几家互联网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商业化布局并不小。据今年百度Q1财报,小度智能设备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并布局教育赛道,推出小度智能学习平板。小爱同学也穿梭于小米的各类智能设备,2021年月活用户突破1亿,被用户熟知,而在“小”字辈中算是老牌的小冰在其中却一直显得相对低调。

2014年小冰推出第一款产品,如今小冰已经有了九个版本的迭代。从穿着学生制服,头上戴着粉红色的发卡的“AI少女”,专注于语音自然度(Naturalness MOS)和平均舒适时长(Average Comfort Duration)的升级,到今年九代小冰年度发布会上,提出了最新的技术指标:多样性(Diversity),正致力于在“小冰框架”下呈现多样的AI Being(人工智能个体)。

今年9月份,一个扎着马尾辫,抱着吉他在天台弹唱的少女突然走红,除了肢体动作在现实中有迹可循外,她的声音和面容全部由计算机生成。这就是小冰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推出的AI Being“华智冰”。随后,小冰公司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推出的“夏语冰”也面世。除了高颜值的“高材生”,小冰框架下,还有擅长国画却操着一口方言的山东大哥。

不同于普适性的AI助手,小冰公司目前在追求一种多样化和定制化。李笛表示,“今天为止,尚未得到广泛重视的一项工作就是就是人工智能多样性的问题,如何用一种比较好的基础框架可以去支撑各种各样的AI Being,而不是倾全天下之力做一个AI Being。”

为什么需要数量如此庞大的AI Being?李笛认为,人们和人工智能之间有一个更底层、更基础的一个关系层,“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需求,然后他需要多样的性格,他需要不同的能力,我们会认识一个爱因斯坦这样的一个好朋友,但是我们不只需要一个朋友。所以我们去年的时候开始把小冰框架做一个提高,是把它更通用化一些,这样的话用小冰这个框架做出来的不是一个小冰,而是各种各样的‘人’。”

这些“人”将出现在AI社交软件“小冰岛”APP中。这个APP以“人类第一个AI社交APP”获得诸多期待。但在李笛看来,这并非一个需要流量变现的商业化软件,而是一个回收数据的实验场地。“所有的产品都变成一个可以反过来去迭代技术的一个数据,形成一个回路,这是我们这类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说技术不是用来生产产品的,而是产品是用来去促进技术的。”李笛说。

在李笛看来,今天的AI还处于蛮荒时代,把商业化放在5年之后再来看,都非常的早期,迅速实现未来商业化是不对的。但其表示,商业化的克制不是说畏首畏尾,而是把商业化局限在几个具体的领域,包括金融、体育等,诸如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是坚决不碰的。李笛透露,小冰目前B端的收入已经是亿元的规模。

“中国的市场纵深特别大,从一线城市到六线城市,而且普遍的受众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所以坦率来讲,只要我有一个技术,然后迅速把技术拓展开,那么我就有可能产生短期的比较好的收益,但这种收益是否能持续是应该需要去考虑的。”李笛说。

以当下最新的小冰为例,其在交流能力上已经基本与人无异,并且声音不机械,语气有起伏,基本与真人一样。小冰可以根据用户提交的30分钟到60分钟的音频,做出与用户的声音完全一致的声音。

李笛告诉经济观察网:“很多家长找我们,说能不能把我的声音做出来,然后我就让这个声音每天给我孩子讲故事。这个需求很好,但是不能做,为什么?因为这个声音能给你的孩子讲故事,也能在某一天打一个电话给你的孩子,孩子说爸爸今天能不能去门口,有个叔叔站在一辆白色车那儿接你。因为不能确保你的系统是安全的,所以唯一的方法是不对普通人建模。”

在声线模仿上,李笛表示,小冰框架目前不针对普通人去建模,B端方面也不开放API。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