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字金融》:金融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实操与路径

邓宇2021-10-30 10:32

邓宇/文  数字化与其说是一个非常全新的概念,不如说是一个全新的生态,在这个生态系统的背后是智能化、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等技术迭代,进而对经济、金融以及工业等一系列传统模式进行了的“颠覆”,数字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进,数字金融的诞生和演变可以认为是顺其自然的选择,而金融本身就与数字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字金融》这本书立足于从行业自身的角度来剖析数字科技发展背后的宏观因素,以及各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案例,进而给处于当下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的金融机构以新的启发。

数字金融

本书的结构框架既有宏观政策与经济层面,也有金融科技行业和具体案例,对于数字金融涉及到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体现了实操性与理论性的融合。本书的作者既有在多个金融机构从业的实践,也有在金融领域深耕理论的思考,对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形成了有效的互补,增加了本书在理论探索、前沿实践与实际观察的多重积极效应。

从宏观层面构建数字金融的尝试

《数字金融》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将数字金融的发展脉络或者说重要的驱动要素放在了宏观层面,这也源于三个层面的背景:

一是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推动传统的行业发生质变,包括贸易、金融以及制造业等。本书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所覆盖的数字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达1/3,近几年的年均增速超过20%。其中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自然成为了转型最快的领域,数字金融与工业互联网、数字贸易等产生了很强的共振效应,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数字金融的快速升级。事实上,我国的数字金融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银行机构自身进行系统性转型的同时,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也在同步进行,如人民银行2019年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 发展规划(2019—2021年)》、银保监会目前正在制定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都将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指导。

二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元素向传统金融领域渗透,技术创新带来的传统金融的转型在加速,不仅改变了过去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流程和场景生态,而且将金融服务和产品向更广泛的群体,包括过去未能触达的小微企业、个体商户以及偏远地区人群,实现了数字金融的“万物互联”。传统的物理网点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群体的“7*24”的服务需求,并且在移动互联时代,许多的非金融服务已经渗透到传统金融,比如支付机构、互联网平台等,这些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银行所无法达成的场景和获客渠道优势。但是,银行机构的规范和稳健运营仍是这些非金融机构所无法替代的,这就促使银行更加有动力去加快数字化转型,以主动拥抱金融科技的姿态重塑自身的竞争力。

三是传统的金融行业正处于内外转型的关键时间节点,低利率、同业竞争以及金融监管趋严等新的变化不断涌现,使得传统金融不得不思考如何改变净息差收窄、业务发展创新不足以及产品服务创新滞后等问题,数字金融则提供了金融机构转型的充足动能。本书给出的路径是十分契合金融发展实际的,即“得下沉用户者,得未来”,数字化工具和智能平台等提供的客户精准画像,最终都是让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够实现有效对接,匹配客户需求,这样才能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客户,而非过去采取的“广撒网”或“人海战术”。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实践

从中观层面而言,数字金融涉及到的领域类型多样,本书的结构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经验,增厚了数字金融的普及程度。据银保监会数据,2020年我国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增长20%和27%,显示出金融机构数字化的巨大投入和行业整体的转型在加快。

作为其中影响最广泛的银行数字化是本书着墨颇多的领域。一方面是,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比较活跃,从中台、App、营销渠道到区块链技术应用等,银行的数字化深入到传统银行业务的各个角落;另一方面,银行机构作为我国金融行业的重要基石,其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诸多层面的影响更加深远。同时,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也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发展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以及服务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带来积极效应。

首要的是中台模式的转变,即从技术、数据、移动端和开放平台等进行了的技术迭代,促使银行的业务运营更加智能化,使得传统的业务流程线上化、移动化,能够将金融服务与各个群体无缝对接,既可以解决内部的流程问题,也可以解决客户一直诟病的服务效率问题。其次是从App、营销渠道和场景生态等进行的数字化,将更加便捷的服务和更加优质的产品扩展到更多的客户群体,因而数字化转型的要义即在于扩大银行机构的服务覆盖面,增强客户粘性,并在金融与非金融领域建立畅通循环的金融生态,以此提升银行金融服务的效能和竞争力。最后是银行通过改造传统的物理网点和服务结构,使得传统的金融服务更加亲民化,打破了物理网点的界限,包括各类智能网点、轻型化网点等,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而且也促使银行服务更加柔性化。

如何把握数字金融的发展路径

回到《数字金融》这本书的初衷,如本书所言,金融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因噎废食“。这其中仍有两大关键领域是必须关注到的:

一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无论是银行数字化,还是保险或资管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均立足于为我们的客户和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而金融科技作为重要驱动力,在技术层面提供的解决方案很好地补齐了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的短板,并正在改变金融服务的生态。以客户为中心所包含的既有通过数字金融发展普惠金融,推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升级的现实迫切需求,也有将更多的财富金融产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向大众,促使金融机构向普惠性的金融转型。

二是严守金融科技发展的边界和风险防范底线。金融科技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不能否认金融科技本身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漏洞,比如金融科技信息的隐私保护、网络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等,科技的“双刃剑”作用在数字金融领域有着相似的呈现,如何通过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和数字金融风险防范来堵住漏洞是当前乃至今后数字金融发展必须加以解决的难题。因此,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应坚持风险底线,在借助金融科技这一外力的同时,更应锻造风险防范和内控管理、合规管理的能力。

(作者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