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时间】74天备战北交所!券商基金竞跑,81家公司、400万投资者尝鲜

姜鑫2021-11-13 10:37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11月15日!

一个在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钟声,即将在北京鸣响。

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官宣:开市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定于2021年11月15日开市。

首批81家公司、新增超210万户、合计400余万户投资者,以及全力备战的券商、公私募基金们,都在期待着这个投身其中的时刻。

此时,距离9月2日北交所宣布设立,仅仅过去两个月的时间。与创业板十年磨一剑、中小板五年孕育相比,昔日科创板从提出到开板用时260天实为迅速,而北交所70多天的筹备落地速度则再度令市场惊叹。

北交所的横空出世在资本市场掀起了热烈的讨论,也打破了张可亮和同行们平静的工作状态。

作为银泰证券股转系统业务部总经理,张可亮的工作随着北交所开市时间的临近愈发繁忙。“除了同行交流、企业咨询,媒体采访,还有很多机构、单位来邀请去做关于北交所的分享,”已经做了8年新三板业务的张可亮被称为是新三板的堂吉诃德,一路陪伴新三板走到今天,一直坚信新三板的价值,所以一直坚守在新三板市场,“北交所的设立对于三板人来说,是在2021年立冬前迎来了春天。”

据了解,在一场“专精特新”大会过后,申万宏源正在组建超300人的“北交所”专业服务队伍,同时计划设立100亿一级市场股权基金、100亿二级市场公募基金、资管产品……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同样忙碌,自9月份以来,他的公司已经发行了四只新三板专项基金,目前浮盈20%-30%。在他看来,目前正是政策窗口红利期,开市前期的资金推动行情不容错过。

尽管只是精选层的整体平移,但为了迎接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参与者们不约而同地迈入了北交所的备战时间。

在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诞生的北交所,也为资本市场拉开了新的业态:三大交易所错位竞争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型企业将得到更为实际而直接的支持。

开市前夕

工作于某大型券商的张猛(化名)已经连续几周加班,从事技术支持的张猛即将和同事们迎来最后的冲刺。

为验证各市场参与者技术系统对于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各类业务的技术准备情况,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联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证券通信有限公司、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共同搭建测试环境供市场进行通关测试。各证券公司、信息商、基金公司亦是测试参与者。

据了解,通关测试不额外设置测试场景,所有场景以2021年11月15日生效的业务场景为准。重点验证北交所行情更新频率为3秒一次、证券分层公告中不再显示“精选层”,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所属层级显示为“北交所”以及北交所首日上市股票(证券简称为“N”开头)不设涨跌幅,触发临时停牌情形时,北交所下发临时停牌公告等场景。

同样在等待这一刻到来的,还有81家企业。就在11月10日,晶赛科技、科达自控、中寰股份、同心传动、大地电气、志晟信息、中设咨询、汉鑫科技、广道高新、恒合股份十家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经北交所同意,于11月15日在北交所上市,这些企业均为刚刚完成精选层挂牌流程的新股,是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有71家企业已经在精选层挂牌的企业,会平移至北交所。

因为北交所的开设,这80余家企业已经被多次研究,有不少券商研报对其进行了扫描:这些公司主要集中于机械、电子等板块,总市值2743亿元,流通市值1085亿元,市盈率中值31.3倍。

这并不是北交所的全部,据了解,另外有50余家企业处于精选层在审阶段,这些将成为北交所的后续储备队伍。此外,还有200余家企业发布了精选层意向公告。在张可亮看来,明年北交所挂牌企业数量有望达到三百家,2023年有望突破1000家。

对于开市行情,张弛表示看好,目前正是投资新三板和北交所的黄金阶段,当下是资金推动型市场,先进来的人赚后进来人的钱。“新上市的十家企业有望有不错的表现,前期市场关注比较高,不排除有阶段性的估值溢价,加之目前二三十倍的市盈率远远低于创业板和科创板,但后续可能会出现分化。”一位关注新三板市场许久的投资者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自精选层成立以来,有了较为活跃的交易,特别是近两个月以来,不少企业都有不错的市场表现,目前来看,估值并不算低,更多的机会在创新层甚至是基础层,但这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风险承受能力。

券商厉兵秣马

“9月2号不忙,点了烤串和家人一起吃晚饭,就在这时,北交所的消息出来了,从此电话、微信一直响个不停,最后烤串也没吃成,聊到凌晨一两点才睡。”在谈及北交所的设立时,张可亮表示并不在意料之内,消息甫出,自己也很震惊,但很快被纷至沓来的咨询和讨论打断了。“市场还是很关注,自那一两周后,我一直都是忙碌的状态。”

忙碌的并非张可亮一个人。另一位某中型券商相关业务负责人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筹备事项的推进,自己越来越忙,一天内要去两家企业。

在诸多市场参与者中,券商是重要的一环,面对北交所带来的业务机会,各家券商可谓厉兵秣马。“北交所的建立,会使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合格投资者热情高涨,踊跃参与,交易活跃度将大幅提升,会给券商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包括投行业务、一级市场投资业务、经纪业务、两融业务等。预计北交所的建立将显著丰富投行的客户结构,大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直接成为投行服务客户,补上投行传统上不重视中小企业的短板。”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开源证券和申万宏源证券是新三板市场上督导项最多的两家券商,也是挂牌企业数量超过500家的两家券商。北交所推出后,两家公司反应迅速。

在谈及北交所业务的准备工作时,开源证券股转业务总部总经理孙剑屾表示,“对于北交所相关业务,公司非常支持,更是将其作为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因此,在北交所设立的消息推出后,公司进一步在人、财、物各方面强化了布局,首先是加大了人员的招聘力度,进行了北交所、新三板业务的培训,不断完善打造北交所业务的全产业链条,为企业提供从挂牌到持续督导,从定增、投融资对接道北交所上市的保荐,目前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团队之间也有很好的磨合。”此外,开源证券还计划和股东成立一只规模较大的北交所专项基金,加大相关业务的布局。

据了解,目前在新三板业务上提供全链条业务的券商并不多,由于市场原因,很多券商的新三板业务发展缓慢。

10月中旬,申万宏源召开了“专精特新”大会,并制定了“专精特新”战略,据其投行业务负责人介绍,公司计划组建超300人的“北交所”专业服务队伍,提供“北交所”全产业链服务,并计划设立100亿一级市场股权基金,设立100亿二级市场公募基金、资管产品,投入不少于10亿元资金用于北交所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做市,组建业内最大的“专精特新”研究团队之一。“北交所设立的消息宣布后,公司投行子公司立即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并召开内部会议进行讨论,确定将加大在新三板业务领域的投入并制定了北交所业务行动方案:针对北交所业务开展专题培训;建立了新三板业务部门+投行业务部门+分公司及其下辖营业部的协同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的北交所目标客户覆盖体系。”上述人士表示,在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长三角、大湾区、川渝等地将增设相关团队,目前正根据人员扩充计划扩充新三板队伍,招聘新三板推荐、保荐、销售相关人才。

此前并未把新三板业务作为重点方向的券商也开始发力。

中金公司也在采访中表示,目前其已经建立起由公司领导挂帅、主要管理层全部参与的北交所业务专项工作指导小组,动员了包括投资银行部、研究部、股票交易部、中金资本、中金财富在内的多部门、跨专业支持中金公司北交所业务发展,形成投行、投资、研究、经纪、做市等部门高效协同联动机制。

据上述国金证券负责人介绍,国金证券也围绕新三板和北交所的相关业务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具体策略上,优化存量项目,完善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发掘优质项目,提高挂牌项目分配比例;适时调整立项标准,扩充储备。具体来看,在梳理督导企业的基础上优化存量项目,为承接外部督导项目腾出人力。

研究领域同样是券商发力的重点。一位券商从业人士表示,“目前来看,沪深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基本上会被现有的研究力量覆盖,新三板则不然,北交所设立后,其标的股票也将成为券商分析师的需要覆盖的范围,或许不少研究团队会扩大规模。”经济观察报记者发现,已经有券商在招聘“专精特新”分析师职位。

基金布局进行时

“9月份的时候还不太明显,最近就有不少出资人主动找过来买基金。”临近北交所开市,张弛在募资中感受到了市场风向的变化。在他看来,以前新三板相关的基金不太好募集,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据张弛介绍,目前其公司有9只新三板专项基金在运行,其中有4只基金是在2021年9月后紧急募资完成的。在他看来,参与市场的黄金机会,也在9、10月份。

不少个人投资者也开始行动。“这几天咨询北交所的客户多了起来,可能前几天咨询的是投资机会,这几天多是问如何参与的。”中信建投某券商营业部一位工作人员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北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累计有超210万户投资者预约开通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权限,开市后合计可参与北交所交易的投资者超400万户。

北交所成立后,昔日的精选层企业也被纳入到了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据了解,目前已经有9家基金公司申报了专门的北交所主题基金,6家公司申报了专精特新主题基金。据了解,这些基金将以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80%的比例投向北交所市场,且均为“两年定期开放”或“两年持有期”产品。

对于一级市场投资人来说,北交所同样带来了改变。一方面,投资人可以更便捷地参与早期的企业投资,以更低的价格入股创新型中小企业,同时也对投资人的判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资人需要有能力挖掘早期项目投资价值。此外,在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看来,北交所的成立还有望将一二级市场分界线前移。“北交所的成立允许发展阶段更为早期或是规模更小的企业进入二级市场,对于一级市场投资者而言降低了投资的退出难度,提高了早期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而更为明显的影响是,北交所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范围。它的建立将直接快速增加市场可选标的。北交所不仅从标的数量和市场容量上带来广阔延伸空间,更在上市公司的种类和特征上拓宽了边界,为机构投资人增加了资产配置的灵活性和空间,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人的需求。

张可亮认同上述看法,但就目前市场资金量看来,优质企业的市场供给尚有不足。截止到9月底,新三板有7000余家挂牌公司,精选层71家,占比1%,只有更多的优质企业到北交所来,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

三足鼎立新态势

“在沪深交易所于1990年相继设立后,时隔30余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又一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所,意味着资本市场全新时代的到来,作为北交所设立的见证者和市场的参与者,我们感觉到很振奋。”谈及北交所设立的感想,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在他看来,北交所的成立有利于构建大中小企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完善服务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融资需求的资本市场基础设施。

该负责人认为,从市场功能上看,北交所设立后,将形成京、沪、深三地交易所功能互补、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证券市场新格局。沪深市场的主板主要为成熟的大中型企业服务,科创板为硬科技板块的企业服务,创业板为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服务,而北交所将定位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对象“更早、更小、更新”;区域上看,北交所成立后,我国交易所版图将覆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主要城市群,与我国城市群发展战略相配合,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产业链的竞争格局看,我国很多产业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产业链关键环节存在短板,迫切需要“补链强链”。北交所将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行业龙头企业提供关键产业链环节的产品或服务,相互协同,相互促进,解决卡脖子问题,共同提升我国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

而就新三板自身来说,北交所的设立也具有重大意义。申万宏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交所解决了新三板成熟企业最后上市的问题,不再需要额外的专板及组织,现有精选层企业可直接成为上市公司。

不难发现,企业离开新三板的现象正在发生改变,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先来挂牌、发展成熟、最后上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公开透明的Pre-IPO企业池,使得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投资业务也将迎来春天。

曾在2017年出版书籍《新三板改变中国》的张可亮,依然坚持对新三板和北交所的看法。他认为,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能带来大量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有的沪深交易所主要面对大中型企业,北交所将有力弥补我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短板。新三板市场也将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在他看来,定位于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北交所将和工信等部门形成联动,各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也将连贯在一起。

11月11日晚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将深化与证监会合作,强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支持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加强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对接资本市场。

面对机遇,9月份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一位负责人,决定放慢企业精选层的挂牌进程以等待北交所的开市。“对北交所既看重又期待。”上述负责人表示。而这,也是更多市场参与者的心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