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商要情(11.8—11.14)

种昂2021-11-15 11:45

1.前10个月山东进出口值2.39万亿元 超去年全年

11月9日,青岛海关、济南海关联合发布消息:今年前10个月,山东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3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6%,比2019年同期增长43.2%。其中,出口1.41万亿元,增长38.9%,比2019年同期增长56.2%;进口9799.7亿元,增长31.9%,比2019年同期增长27.9%。

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是山东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前10个月,山东机电产品出口6104.1亿元,增长43.6%,占出口总值的43.4%,拉动出口增长18.3个百分点。同期,山东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931.6亿元,增长31.5%,占出口总值的20.8%。这两项数据充分体现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效,以及在融入全球制造业重塑过程中的优势。

提示:前10个月,山东进出口值、出口值和进口值三项指标均已超过去年全年;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项指标增速在前六大主要外贸省市中均位居首位。

2.山东 “十四五”海洋经济布局“一核三极两带”

11月1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进行解读。根据《规划》,山东省确立构建“一核引领、三极支撑、两带提升、全省协同”的发展布局,以青岛为引领,以烟台、潍坊、威海为三个增长极,发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带、鲁南临港产业带作用,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推动海陆高效联动、协同发展。

《规划》提出,到2035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和科技水平位居国际前列,对国民经济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跃上新台阶;沿海港口发展水平整体大幅跃升,建成世界一流港口;高水平海洋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优良、海洋文化先进、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强省。

提示:中国实施海洋战略,山东获批首个蓝色经济区,成为探路海洋经济的先锋。如今山东海洋动能转换,已成为引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前沿阵地。

3.山东出台20条举措 畅通黄河流域出海通道

山东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意见》,推出6大项20条举措,确保到2025年,山东省全社会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现代流通服务优势进一步塑成。

《意见》提出,在优化流通网络布局方面,山东将进一步畅通黄河流域出海通道,在沿黄地区合作建设50个内陆港,推动建设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的东西向大通道;同时,积极推进济南、青岛、临沂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提示:与长江经济带有着内河航运相比,目前黄河流域只有陆路运输,这是黄河流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4.潍坊前三季度GDP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前三季度,潍坊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6.8亿元,同比增长11.3%,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从重点关注的主要经济指标看,GDP、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等两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两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第3位。

潍坊市最有优势的工业生产增势在延续。前三季度,潍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重点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7.1%,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增长36.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3.6%,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30.6%,纺织服装、服饰业同比增长26%;造纸和纸制品增长20.3%。

提示:潍坊GDP与排名第三的烟台迅速拉近,潍坊喊出了“十四五”新目标——GDP过万亿。

5.山东海阳打造国内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11月,北方地区进入供暖季。地处黄海之滨的山东海阳市,却早已拆掉锅炉,建起了核能换热站。本月9日,“暖核一号”提前6天投运,标志着海阳城区450万平方米核能供暖实现“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2019年5月,海阳市政府与山东核电正式签约,共同推进核能供热项目,首期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当年开工、投运、供暖。在此基础上,海阳市放大核能供热资源优势,今年实现了城区450万平方米核能供暖“全覆盖”。

提示:开创国内核能商业供暖的先河,加快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这是一份全新的“海阳方案”。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度调查部资深记者
关注石化、钢铁、机械制造以及山东地区区域新闻报道,擅长公司新闻分析、人物特写、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