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如何打造国际人才港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给出这三招

汪青2021-12-03 12:3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青 就浦东人才港如何完善引才育才基础设施,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在12月2日召开的“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上提出三点建议。汪泓认为,浦东要不断强化人才的“磁场效应”,努力打造拥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化人才高地。具体举措主要包括:其一,应着力引进能级高、排名前、模式新的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其二,全力打造机构联盟、人才论坛等多样化引才育才品牌;其三,还应加强与人才港外各类创新服务机构的合作。

汪泓强调,浦东打造国际人才港,不仅要将浦东打造成为人才的“聚宝盆”,还要成为人才的“摇篮”,不仅引入人才为上海、浦东的发展贡献智慧,更要输出人才,帮助人才走出上海、走向国际,迈入更广阔的舞台,展现上海、浦东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港,全面打赢“人才争夺战”,为浦东和上海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实际上,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国家的发展要靠人才,民族的振兴要靠人才,所以在百年大变局当中,世界经济大格局的变化,地缘政治的变化,产业革命的到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新商业模式的发展。特别是疫情给我们带来的管理模式,治理结构,特别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在变局之中立于世界强林,还需要资源的集聚和交流。”汪泓表示,而在此过程中,浦东国际人才港要担当历史使命。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作为新兴大国,也遭到美西方等守成大国的遏制。

“比如,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还缺少重大突破,原创能力、特别是从零到一的技术还掌握得太少。”汪泓认为,这导致我国目前在许多关键领域仍依赖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其中既包括光刻机这样的重大装备,也有特殊性能轴承这样的关键零部件,还有操作系统等等都严重依赖发达国家。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卡脖子”情况之下,我国吸引海外人才“回流”的拉力也在不断增大。科学界重量级人物都流向中国,中国已经超越韩国成为日本科学家的优先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分析科学家们来中国的原因,汪泓表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空间广、研究经费足。至于深层原因,则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外人才的流入,加上自己人才的培养,中国2019年的科研人员数量已达210万人,位列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6167位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国内地上榜人数达770人次,位列世界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队全球人才吸引力持续加强。目前,来沪留学回国人员22万人,在沪工作外籍人才28万人,上海连续8年在“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排名全国第一。

重点领域人才是全球竞争的焦点。比如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但是目前中国相关领域的人才仍较为紧缺。

汪泓表示,人工智能将未来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中国、美国、欧盟、英国、德国等国家纷纷从战略上布局人工智能,加强顶层设计和人才培养。我国相比欧美国家,中国高端人才只相当于美国 20%。预测到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的缺口将超过1000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
主要关注金融领域,重点报道银行、保险和金融科技等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wangqi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