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HMO模式 中国平安医疗生态圈的谋与略

2021-12-08 12:14

咆哮的时代,穿行于现在时、未来时,擎着"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旗帜朝着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方向前行——深度布局医疗生态圈的中国平安正稳步向你走来。

这或许亦是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经之路。此刻,历史的峡口万水奔腾……

人曰"互联网医疗的每一步都存在未知,即便是在一次次大浪淘沙后,照旧无法预料下一步将迈向何处";也尽管,互联网医疗下半场将以医为本,即从监管到市场主体均开始思考医疗本质,试图构建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完整闭环;拟做疾病的全周期管理,真正为患者的结果负责,实现医疗的长期价值。

11月19日,中国平安集团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议,针对全会精神开展集中研讨交流。会上,平安集团董事长、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马明哲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全局性盛会,发出了在新时代新征程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的号令,对平安在新时代紧跟党和国家步伐、实现新征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平安始终坚持一个初心,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专业创造价值,解决人民‘烦心、烦时、费钱’的烦事,提供省心、省时、省钱的高质量服务,以保险+HMO为人民谋求幸福感。"马明哲表示。

会议号召,中国平安全体党员职工要紧随党和国家战略,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效;并强调中国平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构建"综合金融+HMO服务体系"。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还强调,要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调整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并非偶合,一直都将企业使命融入国家战略的平安,不只是布局医疗健康产业,其在绿色金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成效,以及养老服务体系方面的铺垫亦掷地有声。今年7月,平安人寿重磅升级"平安臻享RUN",5大健康医疗尖刀服务体系迈出了寿险改革"保险+健康管理"的重要一步。5月中国平安发布"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及首个高端产品线"颐年城",通过"金融+医疗+康养"结合的模式,布局康养产业。

诚如,马明哲在去年报致辞中所言,"战略创新上,积极部署未来,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我们将从医疗管理机构、用户、服务方、支付方、科技五方面加速构建医疗生态闭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未来,公司将在继续优质高效提供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基础上,围绕广大客户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服务需要,积极发展医疗生态,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综合金融+HMO管理式医疗’模式,推动‘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朝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方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平安表示。

中国平安迈步"未来时"的过程,亦是其打开业务边界与增厚客户池、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增长之道;其核心突围的进阶之路能否夯实竞争壁垒,得以破局缔造中国版HMO呢?

核心突围

当我们仰望被业界奉为圭臬的HMO模式,并欲向其看齐效仿时,紧随国家战略的中国平安可能已近乎完成业务模块之布局。

如果说"综合金融+HMO管理式医疗模式"的潜台词是转向中国版联合健康,那么在诸多学习联合健康的公司中,就业务模块而言,平安的资源禀赋亦无疑最具代表性。

何谓HMO?即健康维护组织(HealthMaintenance Organization):管理式医疗的一种形式,HMO通过与特定的医生、医院和诊所协商,为本地区的自愿参保者提供成套的综合医疗服务。HMO计划通常只对医疗网络内的医疗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进行赔付,参保者医疗服务供应商选择的灵活性最低,但理赔最简单。

有人说,不管是做保险,还是做医疗,联合健康(UNH)都是一家绕不开的公司。

UNH在2021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8名,是全球领先的健康与福利管理公司,打造UnitedHealthcare(健康险)和Optum(健康服务)两大品牌, 链接保险与医药服务。

天风证券研究所分析,联合健康以HMO为核心纵深拓展,定位于市场的每个关键部分。其有两个"护城河"。一方面,健康险业务以管理式医疗为抓手,聚拢医疗资源,构建庞大的医疗网络护城河,快速吸引大批量客户成为会员,为营业利润率高的健康服务业务提供稳定客源;另一方面,健康服务业务在健康管理、信息技术服务和药品福利管理领域形成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加固了健康险业务的护城河,同时协助保险公司加强医疗行为监控,有效降低成本,帮助保险主业实现风险控制,两者协同互补,打造"医药险"业务闭环。

结合联合健康模式,天风证券认为积极布局健康服务业务,在拓展业务增长点的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健康险业务的竞争力。当前,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与友邦保险均在加速布局健康服务产业链,"保险产品+健康服务"融合已取得明显进展。

但是,"我国健康险仍需依托寿险、财产险经营,独立的医疗+保险产业生态始终未形成,这是我国未出现联合健康模式在公司商业模式层面的体现。"天风证券认为。

也有研究人士称,国内公司学习联合健康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三座大山":销售模式、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医疗资源控制能力。

想做中国版HMO的中国平安能否从中"突围"呢?巧合的是,平安健康2020年就提出聚焦渠道、服务、能力三大方向的战略升级;这意味着什么?

10月22日,投资者开放日上,平安健康披露了"融合HMO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会员制与O2O医疗服务三大模式"的战略2.0升级。

其中两大亮点是:"从B端到C端的拓量路径"与"家庭医生会员制"。前者聚焦B2C渠道(用户触达广、支付意愿高、增长空间更大);后者以"1个家庭医生+5大专业服务+1个会员健康档案"为轴心,通过家庭医生连接线上医生及线下医院服务,实现日常的健康管理,以及诊前诊中诊后的陪护,包括后续康复。

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表示,整个集团医疗生态圈的战略就像"联合健康+O2O+会员制家庭医生"的模式,她在平安健康投资者开放日上表示,左边是平安的保险业务,右边是平安健康提供的线上线下整合的医疗健康服务。保险+服务中的"服务"将由平安健康来推动。

国泰君安证券在分析健康服务作为寿险公司盈利的第二增长曲线时指出,中国平安有望实现健康管理服务全流程应用以及与医药险产业链融合共赢,这基于其布局的医疗生态圈体系。

似乎中国平安的信心在于"底气",以及由量变到质变,渐趋隐现的"护城河"?

"销售模式"这座大山来看,团险、联医保等"批发型"产品其实是联合健康的主要业务,即ToB型业务。

今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兼CEO方蔚豪再次表示,"将聚焦金融渠道和企业客户渠道的高价值用户转化,未来会从平安寿险、平安养老险等保险渠道,进一步延伸到平安银行、平安普惠等综合金融渠道。"这背后更深层次的用意是,其从原来围绕用户端做产品,到围绕支付方做产品,也就是从2C转向2B。事实上,平安健康通过多方位的渠道探索,B端引流已经占到48%的比例。

平安健康的资源独特性还在于,集团坐拥超2亿金融客户,商保方面有近6500万人寿保险用户,健康险保费规模国内排名第一。有人说,打通集团内部保险资源和渠道,平安健康便能从B端企业客户和F端保险客户收费变现。

"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之大山而言 ,相较于同行,联合健康的优势是"在保险+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下的效率更高,以及较强的医疗能力。据平安介绍,今年平安健康进一步上线商保直付功能,投保相关保险产品的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平安健康APP问诊、购药,还能够享受零结算便利——责任内的问诊服务和药品费用直接由平台与保险公司结算,实现"无感化"商保直赔。这也意味着,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看诊、买药、报销等系列操作,大幅缩短了以往较为繁琐的结算流程。

再看看"医疗资源控制能力"最后这座大山,更是重中之重!研究人士分析认为,政府是重要支付方,因为联合健康的相当一部分收入来自于Medicare、Medicaid等政府相关的业务;其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在美国体制下,健康险公司有机会从政府获得"医疗税"的转移支付,而这恰是联合健康商业模式成立的源头。"中美两国政策、市场机制的不同,决定了掌握核心医疗资源的机构不同,进而决定了保险和医疗健康资源连接的难易程度、方式的不同,这是影响联合联合健康为代表的管理式医疗运营效果的关键因素。"

不过,表面来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平安健康已与18.9万家药店、超4000家医院、约1700家体检机构、超1800家健康机构建立合作,并通过持续整合线下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如此,上述关乎销售、服务、医疗资源的三座大山,平安能轻松攀越吗?

实际上,从一家企业的基因来看,平安健康是最具有未来在国内实现HMO模式的潜力,这也符合其背后平安集团意欲打造"平安医疗生态圈"的野心。根据最新财报,平安健康注册用户达4亿人,其自身成为强大的互联网医疗流量入口,同时也是协同商业保险、政府、医保等多方资源的医疗服务网络平台,能够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平安通过自建健康生态,构筑了自我独有的‘护城河’"提及平安生态建设,信达证券如是评价。其逻辑是,平安生态设施以自建为主,需要前期巨额的资本投入,但由于拥有各个环节的掌控权,能将核心数据与资源留在集团当中,产业协同将更加有效。

纵观行业全局,平安走了一条有别其它互联网医疗玩家的路,即生态共建,集团军作战——这其实也是平安健康有别于其它玩家的独特资源优势。

以科技为抓手,截至目前,平安生态圈通过10余家单位有机协作,联结政府端、用户端、服务方、支付方,撬动医院、医生、医疗核心资源,旨在谋求最大化价值。也因此,有人评价,在平安医疗生态圈中,平安健康作为线上医疗服务的流量入口,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正在为平安集团打下一个坚实的生态地基。其串接和实现该价值主张的利器是家庭医生会员制——以之为纽带,令前端C端和B端客户的保险+医疗健康需求得以满足,助力后端O2O线上线下价值闭环的实现。"用家庭医生来连接两端,完善用户的就医旅程,弥补线上线下的断点。"

进阶之路

由量变到质变、由"两烦一费"到"三省";行至新阶段的平安努力践行HMO模式。

量变是指在2.0阶段,平安健康会从过去的注重"数量"(用户的注册量第一,用户的在线问诊量第一)的方向转向注重用户的"质量"。

"回顾1.0阶段,我们的亮点是三个。业务模式独特、垂直领域领先、生态赋能显著。"方蔚豪称。而这些亮点在2.0战略阶段依然会发光……如平安健康副总裁汪坤介绍C端方向时所言:是过去战略的升华,依然要做好C端的服务能力,不管哪个端最终都是个人,都需要使用我们的服务。

因为面向未来,中国平安的愿景就是——成为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服务集团。

而业界向HMO看齐、保险步业入高质量发展大趋势的今天,中国平安需要提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之精细化的健康管理服务。被赋予重任的恰是"平安臻享RUN",该计划是中国平安打造"有温度的保险"的重要探索,也是其构建"寿险+"产品体系、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特别举措。

平安人寿于今年4月重磅推出"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为购买重疾险的客户,提供"保险保障健康管理 医疗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7月,平安人寿即重磅升级 "平安臻享RUN",即聚焦原有核心服务,构建"1个专属医生、5个健康医疗尖刀"服务体系,通过"好教练、好体检、好医师、好预防、好就医"五好服务升级,形成平安臻享RUN健康医疗核心服务优势。

很明显,此次平安臻享RUN升级,无疑依托了平安集团强大的医疗生态优势,协同顶级医疗资源,赋能客户的健康生活。

平安医疗生态圈的四点独特优势何在?诚如陈心颖解释:"经验优势",平安有30年的健康管理观念,及在此之上的诸多技术支撑;"科技优势",截至2021年9月末,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5423项,累计达36835项。平安运用领先科技全面提升核心金融业务端到端服务水平,2021年前三个季度平安AI坐席服务量约15.4亿次;"庞大的客群基础",坐拥超2亿金融客户,在商保方面有近6500万人寿保险用户,健康险保费规模国内排名第一;"平安具备全球领先的资源优势",连接了线下4000多家医院,也包括1100多家海外顶尖的医疗机构。

而今,平安的医疗健康生态圈仍持续在被完善与补缮;"收购"是其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复盘联合健康的成长史,也会发现其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收购"功不可没。相关统计显示,成立至今的四十余载,联合健康完成了数十次助力其扩展市场、扩大客户群、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且提升市场地位的重大并购。

无独有偶,2021年4月中国平安发布《关于参与方正集团重整进展的公告》;耗资数百亿收购新方正集团资产。有人说,中国平安和方正旗下北大国际医院实现了两个路径(保险+健康)的合二为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助理王国军表示,平安积极补齐的医疗生态圈元素,正是为打造中国版的联合健康和凯撒医疗提供了底气。

缘何大手笔收购?中国平安坦言,旨在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加速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诸如,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无论是在线下产业规模、医疗科技研发及应用水平,还是医疗健康大数据积累方面,均与平安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布局高度契合。

中国平安解释,通过将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优质医疗资源与平安保险专业能力、医疗科技能力紧密结合,构建"有场景、有服务、有温度、有频率"的医疗健康生态圈,打造公司未来价值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拥有线上线下医疗机构+科技化的健康风险管理"之外,一边是专业高效管理团队的深化布局,一边是彰显全球医疗水平的科技助跑。平安似渐入医疗健康生态圈之胜境。

今年来,中国平安不断加速落地医疗健康生态圈,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掌控。截至 2021年9月末,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5423项,累计达36835项,金融科技、数字医疗专利申请数位列全球第一;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比近 96%、PCT 及境外专利申 请数累计达 8,715 项。同时,平安在国际顶尖科技比赛中频频斩获荣誉,2021 年 7 月在国际权威视觉问答竞赛 VQA(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获得“识数”任务单项冠军、总成绩亚军。

就在12月7日召开的2021世界糖尿病大会上,由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平安科技、平安健康、平安智慧城市联合举办的“糖尿病综合管理国际人机大赛”的比赛结果正式公布,平安AskBob “AI医生”的糖尿病综合管理能力以92.4 vs 89.5媲美参赛国际内分泌主治医生团队,证实了AskBob“AI医生”通过对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和大量经典案例的学习,已经达到跟国际知名医院专科医生相当的诊断、治疗方案水平,具备为更多国际医生提供诊疗辅助的能力。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恰如由量变至质变,平安今日的背后不只是恒心,还有旨在提供"五星"服务的"五心",多措并举构建服务生态。

在今年3月中国平安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动员大会上,马明哲指出,平安怀揣着服务国家实体经济和保障社会民生的初心,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爱心,提供优质金融产品的安心,为客户创造简单便捷服务的舒心,以及金融加医疗健康的暖心,以"五心"的平安,打造有温度的金融。

回眸过去,十年来平安一直在布局医疗行业——旨在两个目的:为C端客户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利用保险和好医生4亿的用户,做线上最大的医疗健康流量入口;其次是打通B端的医疗资源,与全国百强医院紧密合作,利用平安的医疗科技做好资源整合。

此过程中,平安的医疗生态资源整合亦在提速。10月28日,中国平安首批高端健康管理中心在北京、深圳两地同步挂牌成立;该中心致力打造行业最佳健康产品与服务场景。发挥集团优势,以平安健康为医疗生态核心,协同医疗生态圈,进行本土化实践,打造平安版HMO模式。

谋略与破局

尽管,囿于国情、体制机制以及阶段的不同,作为全球健康险行业执牛耳者的联合健康,有其特定的历史发展机遇与条件,此"医药险闭环"可能非彼"医药险闭环",但殊路同归——均着眼于用户的线上线下顺畅就医体验,换言之,是"三省";就此而言,诸多HMO模式追随者中,中国平安或许最为显性。

"平安发展医疗业务,与公司金融主业紧密相关;"马明哲曾在3月25日的股东大会上表示,"我们希望在传统保险的基础上升级,不仅做客户财务的保障者,更要做服务的提供者,紧密围绕着金融和保险的场景,构建核心竞争力。平安对于走出新模式非常有信心,过去几年我们也确实找到了感觉。"

而某种程度上,平安或者说马明哲的信心也源于其有支专业、高效的精干管理团队。

去年8月11日,在福布斯中国发布的2020年中国最佳CEO榜单上,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均赫然在列,分别位居第3名、第16名;分行业来看,马明哲名列金融行业最佳CEO第1位,谢永林名列第3位。

中国平安对此曾表示"中国最佳CEO"荣誉是对平安管理团队的领导能力、管理与经营能力、决策水平等各方面工作的肯定。尽管马明哲自2020年6月不再担任首席执行官,但其投身于平安"总教练"的角色——主要负责平安的战略、人才、文化及重大事项决策,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用人观"来看,平安一直秉持"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用人上不拘一格,不论是海外人才,还是本土人才,只要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就是好人才"。一定程度上,这或许保证了平安管理团队不一样的品质。

"平安就是一个被挑选出来的建立了良好‘现代企业制度’的样板: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业界人士曾这样评价。

"战略上"则先行一步。马明哲亦说过,"小胜靠机遇,中胜靠人才,大胜靠平台,常胜靠生态"。显而易见,行至第四个十年的中国平安想要常胜,成为百年老字号。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一抬眼,辛丑年将逝,那个33岁青年已携平安走过33年青葱岁月,但马明哲的志向是要把平安打造成百年老店。"希望平安到了一百周年那天,那时的管理者回顾过往,可以说一句,第一个伙计干得不错!"他说。

以人为本,笃信生态常胜,战略谋略制胜的平安能否破局,缔造中国版联合健康?三十三岁的中国平安在迈向第四个十年之际,即2018年就宣称,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的新十年;即着眼于未来的战略先行,每十年一个台阶,步步为赢。

不言而喻,如今内外宏观环境生变,以及无时不在的危机意识——令平安当下的"转型升级"之路不易,恐布满荆棘、且进阶之道极不寻常,这是挑战,更是机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21年即将收官,三重达峰(碳、债、人)的这一年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严峻,中国保险业亦面临并不多见的增长困境。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将以什么样的姿势迎接一个老去的中国?有人说,我们自己可能都没做好准备;但时不我待,已着手"未来时"的平安之答案是"医疗生态圈"、是构建综合金融+HMO服务体系;如此深意的产业链布局,市场读懂了中国平安吗?

文/欧阳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