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同城上市破发,越亏越多的同城配送是个好生意吗

任晓宁2021-12-14 14:4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任晓宁

带着亏损上市的顺丰同城(09699.HK),不出所料,上市即破发。

顺丰同城发行价16.42港元。开盘报15.200港元/股,盘中下跌一度超11%,截至发稿,报每股14.8港元,跌幅9.87%。

12月14日上午,顺丰同城举办了上市敲钟仪式。顺丰董事长王卫敲钟时回答了为什么在此刻上市的问题。他引用和一个朋友的对话说,即时配送是一个大趋势,并且顺丰有这个条件,那么,“我们具备所有条件,我们是好的企业,好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好的团队,在任何时间上市都没问题。”

比破发更值得关注的,是顺丰同城的商业模式。与达达、闪送、美团配送、饿了么蜂鸟等同城配送一样,顺丰同城依靠骑手,为商家和用户提供同城即时配送服务。这种模式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让顺丰同城亏损连年增大。曾经,试图走通本地生活服务的O2O留下一地鸡毛,现在,做本地配送生意的同城配送,会是个好生意吗?

上市破发不意外

顺丰同城上市即破发,并不令人意外。

上市前夕,12月13日,顺丰同城暗盘破发,跌幅扩大至10%。顺丰自己对股价也没有信心,此前,顺丰每股招股价介乎16.42至17.96港元,最终,顺丰以招股价下限16.42港元定价。

“同城快递竞争激烈,顺丰份额较小且优势不明显,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市场信心不足。”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经济观察网记者分析说,这是顺丰同城上市首日股价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而且,这个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比较低,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苦力活大家都能干,只能拼价格,缺乏想象空间。”

不过,即使破发,顺丰同城也有上市需求,“如果资本不够,则业务无法快速启动,就会在竞争中落于下风。顺丰同城希望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有强烈的IPO融资需要。”张孝荣认为。

顺丰同城最初为顺丰控股集团旗下的一个事业部,2016年开始涉足同城配送业务,2019年3月独立运营。从成立到上市,共用了5年时间。

顺丰同城共完成过5轮融资,股东中包括赛富投资、BAI资本、中信资本、喜马拉雅投资、挚信资本、君联资本等明星股东。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其基石投资人阿里巴巴。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认购金额为8.51亿港元,按照最低发售价16.42港元,对应股数为518.44万股,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其占已发行股本约5.55%。同为阿里系的哈啰出行也认购了3879万港元,对应股数为236万股。

对于顺丰同城上市,快递物流专家、贯铄资本CEO赵小敏分析称,中国即时配送市场已是近万亿市场的规模,可以容纳更多的选手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空间还很大,头部企业的要务是在此期间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效应,做精做专。

此次顺丰同城上市,也在继顺丰控股、顺丰房托、嘉里物流之后,为王卫带来了人生第四个IPO。

订单越多亏损越大

顺丰同城的商业模式与闪送类似,为商家和个人提供帮取、帮买、帮办等跑腿业务,比如帮买生鲜蔬菜、鲜花水果、药品3C等,收取服务费,最大成本是跑腿员工的人力成本。

从招股书数据看,顺丰同城是个亏损的生意,并且,随着订单的增多,越亏越多。

2018-2020年,顺丰同城订单量分别为7980万单、2.1亿单和7.6亿单。这3年,顺丰同城分别亏损3.28亿元、4.70亿元和7.58亿元,3年合计亏损达15.56亿元。

截至今年前5个月,顺丰同城订单总数达5.14亿笔,同比增长151.2%,亏损则达到了3.53亿元,同比增长近64%。

实时配送平台为劳动密集型,需要足够的骑手提供及时、高质量的配送服务。人力成本也成为顺丰同城亏损的主因。2018至2020年,人力外包成本及顺丰同城雇员福利开支分别为11.98亿元、23.77亿元、49.21亿元,均高于当期营业收入,占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97.8%、97.3%、97.8%。

顺丰招股书预计,目前上述的财务状况将另外持续3至5年,直至其超越早期发展,并建立规模经济。顺丰称,目前公司专注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上取得长远成功,会继续专注扩大客户群、服务网络等,而非寻求即时财务回报或盈利能力。

顺丰同城的竞争对手达达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公司一直未能实现盈利。

目前,同城配送还出现一个趋势,对母公司的依赖正在变大。2020年各年及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5个月,来自顺丰控股的收入分別占同期总收入的33.6%及38.6%,顺丰同城的最大客户是其最大股东顺丰集团。美团配送和饿了么蜂鸟,依赖美团和饿了么的外卖业务。达达集团的京东到家业务收入占比为63.6%,对京东依赖度也在进一步提高。

截止2021年5月的12个月里,顺丰同城平台营收为30.46亿元,共完成10.7亿单,对应22万活跃商家和750万活跃消费者。若没有来自大股东的订单扶持,即时配送营收增长速度如何,目前仍存疑问。

同城配送是个好生意吗

同城配送是一个伴随着本地生活消费市场,特别是外卖市场而崛起的新业务。2011年,全国同城配送企业仅为26家,2016年,同城配送公司510家,2021年,全国范围内现存的同城配送相关企业有超3100家。

3000多家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同城配送相关企业是该市场的主力军,占总量的57%;而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仅占总量的6%。

顺丰同城注册资本8亿元,且背靠顺丰集团,毫无疑问是同城配送赛道的大玩家。同样的大玩家还已经赴美国上市的京东达达,还有尚未上市的美团配送和饿了么蜂鸟,以及创业公司闪送等。

同城配送玩家增多,与市场规模扩大有关。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实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从2016年的46亿单增至2020年的210亿单,复合年增长率为46%。考虑到服务场景的不断扩展及新业态与消费模式的创新,预计2025年中国实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将进一步增至795亿单,2020年至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0.5%。

与竞争对手相比,顺丰同城目前不占优势。2020年,达达订单量约为11亿单,顺丰同城为7.6亿单,仍有较大差距。按照每单的平均收入来看,顺丰同城单笔订单2.85元,达达集团去年全年的每笔订单收入已达到5.19元。不过,达达目前也在亏损中。根据达达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达达集团2021年第三季度净亏损为5.427亿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3.240亿元。同比亏损扩大。

顺丰同城预计,2021年净亏损将比2020年进一步扩大,主要因为还要进一步扩大服务的覆盖范围。截至2021年5月31日,顺丰同城业务覆盖全国超过1000个城市。

持续加大投入的同城配送玩家们,寄希望于网络规模效应,这也是互联网平台的惯性思路与惯常做法。当订单量足够密集,骑手的满载率提升时,平台对骑手的议价能力也会不断提升,最终在不降低、甚至提高骑手单位时间收入的前提下降低自身成本。

“即时配送业务,正在发展初级阶段,整体门槛不高,这也是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张孝荣告诉记者,未来同城配送可以结合无人配送和大数据运营,形成技术壁垒。目前,则是“天下未定,群雄逐鹿”,大家都有机会。

不过,这个赛道是新的未来还是一地鸡毛,要经过市场的验证。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TMT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并报道TMT(科技、传媒、通信)领域重大事件,擅长行业分析、深度报道。
联系邮箱:renxiaoning@eeo.com.cn
微信号:tangtangxia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