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回复深交所问询函:考试周期变化等因素影响三季度业绩

李静2021-12-29 08:2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静 12月28日,中公教育(002607.SZ)发布深交所关注函回复公告,详细解答了市场对于销售收到的现金由正转负、存贷双高等方面的疑问。

在此次关注函回复中,中公对于2021年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转负解释称,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净流出现金5.05亿元,主要受考试周期变化影响导致,收款不及预期,尤其是叠加退费周期因素、当季学员协议班退费率较高等因素影响,导致销售回款首次出现负值。

公告显示,中公教育2021年第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净流出现金5.05亿元,主要因为该季度公司收到培训费52.24亿元、支付协议班退费57.25亿元,形成净额负数5.01亿元(其余0.04差额为其他业务影响)。

收款不及预期方面,中公在此次关注函中称,受疫情影响,2021年省级公务员联考时间提前,学员备考时间缩短,培训意愿降低,省考培训招生规模和培训人次出现下滑,导致公司整体收入水平被拉低。此外,三季度的教师序列招录公告和报名人数大幅减少,同样导致公司收款减少,整体收款不及预期。

以多省公务员考试为例,此前,中公业务部门也测算过,多省联考提前导致公司收款金额减少25—35亿元左右。按照2019年和2020年两个完整年度平均退费率测算,减少的收款金额影响公司收入13.63至19.08亿元。

退费方面,公告显示,2021第三季度退费率远高于往年各个季度。中公教育解释称,受疫情影响,2021年度多省公务员考试提前,其笔试面试成绩公告早于过往年度,教师招聘公告高峰也已在上半年结束,三季度成为集中退费高峰期,同时叠加考试周期变化影响导致收款不及预期,从而形成高于其他季度和远高于年度平均退费率的退费。同时,2021年度由于大型考试项目均在上半年或三季度早期全部结束,部分参培学员备考时间较短、协议班通过率有所下降导致协议班退费较多,因此退费率较高。目前,中公今年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也做了很多有力举措,控制退费占比。并在经营层面加大内部资源整合、降本增效,三季度已初见成效,多措并举有望逐步改善公司运营情况。

“受收款不及预期、退费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三季度公司业务收款金额小于支付退费金额,导致销售回款首次出现负值。”中公教育同时表示,公司会计处理方式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相符。

此前,深交所曾问询到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存贷双高”问题。具体表现为,2018-2020年,剔除预收款项后,公司货币资金、定期存款及理财产品等金额仍大于短期借款金额。中公被要求解释在货币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持续大幅新增债务的合理性。

中公教育称,由于公司协议班的服务与模式优势,从稳健经营的角度出发,公司需要保有一定规模的货币资金或者可以及时变现的资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协议班退费。同时,公司人才招录和资格认证考试的时间分布具有一定周期性,导致公司的收款及退费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而员工工资、管理费用等支出具有较强的刚性,全年的发生较为均匀需通过部分短期银行借款以应对季节性的资金需求。

不仅如此,中公在关注函回复中还指出,公司构建长期资产的规模较大,先后在山东、吉林、辽宁、陕西、北京等地购置建设学习及办公场所,以满足面授培训需要和提升学员学习感受等,对资金有一定需求,需要通过短期借款补充运营资金。”

中公教育表示,为应对疫情反复影响带来的潜在风险,通过银行贷款增加现金储备,可提高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双减》政策的出台亦是对公司所处的职业教育培训行业亦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对公司市场开展和日常经营产生了一定影响,致使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性净现金流出现负数,产生较大金额的经营亏损。此外,公司各年度及各年末资金余额真实、银行贷款都是真实的。

关于三季度业绩大幅亏损问题,中公教育回复称,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因为收款不及预期、退费率较高、成本费用增长幅度较大,致使公司出现经营亏损,这既有大型考试备考时间缩短通过率下降,也有教师招录公告人数减少招聘条件严格、双减政策的出台造成业务和人才竞争压力加大并导致各分公司运营的人力物力增加等客观外部环境影响,也有公司对困难预计不足年度经营计划调整不及时等主观因素影响。

尽管受到疫情及多重因素影响,导致中公教育2021年经营表现不及预期。但中公方面认为,支持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核心发展要素未发生改变,同时中公已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并将依托自身品牌、教研、师资、渠道、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职业教育尤其是现代技能型人才培训领域持续发力。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教育、财经领域。新闻线索请联系liji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