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伟道来 | 核武国家领导人声明之后,全球裁军路线图指向何方

王义伟2022-01-04 11:01

王义伟/文 1月3日,包括中、法、俄、英、美在内的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发表了一份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

这是一件大事,对于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核扩散和核战争具有实质性的现实意义。

在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把乌克兰的核问题捋一遍。

1991年苏联解体,独立之后的乌克兰继承了大量核武器,如何处理这些核武器就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结果,1994 年 11 月,乌克兰批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同年12月,乌克兰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签署了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根据这个备忘录,乌克兰销毁、处理了所有的核武器,美、俄、英则在备忘录的第一条就声明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现存边界。

20年之后,原属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出现重大变故。

克里米亚是一个半岛,位于黑海和亚速海之间,面积2.47万平方公里。为了这块土地,俄罗斯与土耳其进行了反复的争夺,其中仅在17世纪双方就爆发了9次战争。1783年,俄罗斯终于将克里米亚并入自己的版图。苏联建立后,克里米亚半岛上成立了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成为苏联的一部分。1954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划归当时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决议的理由是:“鉴于克里米亚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经济上有共同性、地域接近、经济和文化关系密切。”在苏联时代,这算得上是行政区域的变更,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在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成为俄、乌两国不可调和的矛盾。

2014年3月,克里米亚举办了一场公投,结果97%的民众赞成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当月,克里米亚完成加入俄罗斯程序。从1954年到2014年,时隔60年后,克里米亚重归俄罗斯。

这起领土变更由此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冲突的焦点,也成为乌克兰的“痛”。2020年5月,在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发言中感叹:能保护乌克兰的只有三种东西:强大的军队、核武器、以及北约。在泽连斯基看来,乌克兰从来没有受到过来自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的保护,却眼睁睁放弃了作为代价的核武器,并因此丢了克里米亚。

在笔者看来,泽连斯基关于核武器的感叹和反思,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就1994年的国际局势看,不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英国,都不可能允许乌克兰拥有如此庞大的核武库,何况,当时的乌克兰经济极端困难,没有维护核武库的经济实力。

回过头来分析此次五个核武大国的领导人声明。这个声明,一方面非常难得,因为五个国家达成一致,是非常困难的。但同时,这份声明也契合了五个国家各自的国家利益和需求。对于美国而言,拜登政府去年3月发布了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引,申明今后美国处理国际纠纷,外交优先,军队靠后;对于俄罗斯而言,俄、乌冲突危机还没有解除,发生常规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和北约、美国发生正面对抗的可能性不可能排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为可能的冲突画一条红线,以免将这个世界带入灾难;中国一直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并且将核力量维持在维护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至于法国和英国,基本上是跟着美国的步调走的。上述因素综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这份重要的声明。

根据这份声明,五大国不但要就核裁军及早进行真诚的谈判,而且,还要通过双、多边外交方式防止军备竞赛。也就是说,不但要核裁军,还要避免军备竞赛,这是全面裁军。

那么,全面裁军、包括核裁军的路线图指向何方呢?

当然是首先指向美国。

在笔者看来,如果将来有一天,五大国进行核裁军谈判,或者全球各国进行军备控制沟通和谈判,中国至少要向美国提出如下五份清单:

第一,鉴于美、英协助澳大利亚获取核潜艇可能导致核扩散,应该立即停止这个军事合作项目。

第二,五大国的核武器力量平衡问题。让中国、法国、英国的核武力量水平达到美、俄的水平,是不现实的。现实的做法是,美、俄继续削减核武器,最终实现五大国家核武力量趋于均衡,这才能为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消除核武器奠定基础。

第三,关于常规武器方面的防止军备竞赛,中国首先要提的,是美国持续售台武器,阻挠中国统一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第四,是美国军费削减的问题。美国军费削减,不但有利于世界和平,也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建设。

第五,是美国的全球驻军问题,美国必须缩减海外驻军基地数量和驻军规模,不能再充当世界警察了。

希望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发表的这份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尽管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纠纷和冲突难以避免,但终究,和平解决问题,哪怕困难再多,也比武力解决好。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