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观澜 | 立陶宛,被台湾当局精心挑选用来搞事的“碗”

王义伟2022-01-06 10:50

经济观察网 王义伟/文 茶壶风暴小,碗里故事多。

笔者说的碗,是“立陶宛”。非常意外地,这个万里之外的小国,被涉台外交斗争烫红了。背后的始作俑者,是台湾当局。可以说,立陶宛是被台湾当局精心挑选的、用来搞事的“碗”,历经3年的时间,把事情搞大了。

立陶宛为什么被台湾当局选中?笔者分析,至少有三个原因:第一,立陶宛是欧盟成员国,打通了与立陶宛的关系,等于是打开了一扇欧盟的窗户;第二,立陶宛与俄罗斯为宿敌,俄罗斯与中国关系密切,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有挑拨的空间;第三,立陶宛是小国,小恩小惠就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于是,2020年4月,台湾率先出手向立陶宛示好,赠送该国10万片医用级别口罩。台湾当局此举,对大陆网友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因为武汉疫情刚刚爆发之际,不少台湾民众和机构紧急动员起来,向大陆捐赠口罩,而台湾当局也很快发布禁令,禁止口罩出口,这明显就是针对大陆。一方面禁止向大陆出口口罩,一方面向立陶宛慷慨捐赠,够狠!

台湾捐赠立陶宛口罩,立陶宛的回馈是疫苗。2021年7月和10月,立陶宛先后捐赠给台湾2万剂和23.59万剂的AZ(阿斯利康)疫苗。对于立陶宛此举,台湾当局一片赞扬声。当然,很多台湾民众并不领情。因为AZ疫苗毒副作用很大,陆陆续续有国家宣布禁用该疫苗。立陶宛将有风险的疫苗捐赠给台湾,实在是有点不地道,而且他们第二批捐赠的,是很快就要到期的疫苗。其实,不光是立陶宛,日本赠送给台湾的也是AZ疫苗。果然,台湾民众施打AZ疫苗后,出现了明显升高的死亡病例。

尽管有不如意之处,还出了人命,但是,台湾投之以口罩,立陶宛报之以疫苗,这一来一往之间,双方关系升温了。

与此同时,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降温了。

立陶宛与中国关系降温,有两起标志性事件,都是立方主动出手的。第一起事件,是2021年5月20日,立陶宛议会通过决议,污蔑中国在新疆实施所谓的“种族灭绝”;第二起事件,是2021年5月22日,立陶宛宣布退出2012年实施的中国-中东欧“17+1”合作机制。

接下来,这个事件的发展,就逐渐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立陶宛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的名义设立了代表处。中国先是召回驻立陶宛大使,然后又宣布将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然后,立陶宛驻北京的外交官集体不辞而别。

然后,就是立陶宛的经济发展开始遭遇挫折。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和台湾先后出手援助立陶宛。

美国出手就是6亿美元的出口信贷额度。

台湾则是两次出手。一次是不久前,一批立陶宛的朗姆酒,大约2万多瓶,本来是出口到中国的,现在进不去了。台湾方面宣布,照单全收。这2万多瓶酒,目前正在运往台湾的途中。一次是1月5日,台湾方面宣布,将设立2亿美元规模的“中东欧投资基金”,其中主要的投资方向就是立陶宛。

这也算得上是台湾和立陶宛之间的第二轮投桃报李了,立陶宛投之以美酒,台湾报之以美元。

在这个过程中,1月4日,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表示,立陶宛政府决定让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开设“驻立陶宛代表处”是个错误。

如此一来,情况开始复杂了。

这大概是台湾当局始料未及的,他们精心挑选的这只“碗”,开始烫手了。

接下来,事件可能的发展方向,有两个。

一个是,立陶宛政府改弦更张,收回错误做法,取消台湾当局所设立机构的“台湾”名号。当然,如果这样做,要等到台湾收下那2万多瓶朗姆酒之后。

一个是,立陶宛继续在海峡两岸游走、取舍,在大陆这边遭受的损失,向台湾那边要补偿。如此一来,立陶宛就会成为一只台湾当局填不满的无底“碗”。

台湾当局承诺的2亿美元投资基金还没有落地,2万多瓶朗姆酒入台应该是确定的了。

这一批酒,是美酒呢,还是苦酒呢?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