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 | 满足乡村电影消费,仅有公益电影院还不够

韩浩月2022-03-07 14:08

韩浩月/文 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每年来自文艺界的委员、代表的建言献策,都会受到特别关注。今年,“电影”是个热门关键词,成龙、蒋胜男、侯光明、张光北等人,都提交了与电影相关的提案。其中,成龙有关在乡村建设公益电影院的提案,吸引了不少关注。

成龙将视线对准乡村电影消费,关注到身处乡村的观众看电影的门槛比城市观众要高。于是他提议:号召社会上的资金、各类慈善基金在乡村建设公益电影院。

提到乡村观影,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过去在农村很常见的露天电影。虽然露天电影条件简陋,但在过去时代,它给农村观众带来的快乐和陪伴,令人难以忘怀。现在,露天电影在农村已经很少见了,即便有放映,也没多少观众捧场,“我见过人山人海看电影的场面,也经历过一场电影三五个人的萧条。”一位在农村放了几十年电影的电影放映员如是说。

据相关数据显示:1979年全中国观影人次为293亿,疫情前的2019年全国电影观影人次为17.3亿人,40年来,中国电影整体观影人数的下降幅度惊人。近些年来,城市观众成为电影的消费主体,他们不断刷新中国电影票房记录,但这一记录的形成,多是高票价带来;消失的农村电影观众,并没有重新拥有观影习惯,像1980年代《喜盈门》在农村获得5亿观影人次的状况,已成不复再来的神话。农村电影观影人次之所以迟迟无法有显著提升,除了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之外,还因为在农村免费放映的电影多是老片、旧片,甚至是宣传片、广告片,没法引起农民的观影兴趣与习惯,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这次成龙提议设立公益电影院,建设起来或许并不那么难,真正的难点在于,公益电影院建立起来之后,走什么样的运营路线。是紧扣“公益”主题,像以前那样免费对农民开放?还是在公益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市场化运营,让农民以买票的形式观看最新电影——当然,票价不能太高,一定要让农民消费得起。疫情之前,在不少农村,已经兴起年轻人带父母去县城看电影的潮流,疫情之后,农村人看电影的需求如何被更好满足,值得更多的声音参与进来探讨。

一个解决办法是,成龙所强调的农村电影院的公益性,可以体现于县城电影院。现在多数县城,都拥有不止一家以上的电影院,经济条件好些的县城,甚至有三四家以上的电影院,这些电影院在节假日之外,上座率并不高,完全可以通过社会资金、慈善资金补贴的形式,把县城电影院的价格降低下来,吸引农村观众进城看电影。现在乡村到县城的交通比较便利,对于农村观众来说,进县城看电影已经不是最大的障碍。

另外,如果想要一步到位,真正实现让农民在家门口看电影,除了公益设想之外,也要从渠道、平台、市场、商业收益与分配等多个层面周到考虑,要把农村观众当成真正的消费者来看待。乡村电影院可以在公益的基础上建设,但从长远考虑,还是要依靠农村观众的消费能力,让农村电影市场真正融入整个大的电影市场,变成商业放映行为。唯有如此,整个电影产业才会重视农村市场与观众,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受欢迎的作品,让农村电影电影市场拥有再次繁荣的可能。

(作者系文化评论人)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