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观察】振作经济稳市场预期,政策该出手时要出手

欧阳晓红2022-03-17 10:1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欧阳晓红  市场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了么?有人开始乐观,还有人着手中长期布局。

俄乌战事、美联储加息前夜,全球市场急剧波动;殊料A股、港股震幅更甚。当A股跌破3100点,市场情绪跌入谷底之际;当专家疾呼资本市场岌岌可危,政府应维稳股市之时,一如2018年8月、10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简称“金融委”)出面发声了。

3月16日上午,围绕“宏观经济运行、房地产企业、中概股、平台经济治理、香港金融市场稳定”等五大问题,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当天亦公布了新闻稿,午后A股和港股均转为大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数分别收涨3.48%、4.02%、5.20%。恒生指数飙升9.08%。而前一天,上证指数、深圳成、创业板指数的跌幅分别为5%、4.3%、2.55%。

“形势比人强”、“市场信心强势回升,A股港股绝地反弹”市场惊呼;一句“昨天跌得有多狠,今天就涨得有多嗨”更道出市场心声,但大盘稳了吗?回答可能尚需时日。

无独有偶,就金融委提及的“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16日晚间,财政部官网刊文明确“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包括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亦在第一时间开会传达金融委会议精神,并做出相应的安排,合力维稳。

逐一对照,市场会嗅出什么信号?各部委将有何动作?尤其企业资产负债表待修复,中概股和港股明显承压、北向资金持续大幅流出的背景下,相关部门该出手时要出手。

一颗囊括金融市场五大关切热点的及时政策“定心丸”不仅令3月16日的A股、港股欢呼雀跃,当日美东时间的中概股亦延续了前一交易日的涨势,继续飙升;市场信心正在一点点被重拾与恢复吗?

不妨先看宏观经济运行方面,就金融委提出的“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中国央行表态,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若要振作Q1经济,据中航基金首席投资官邓海清测算,一季度的GDP增速要较2020-2021年两年同比水平持续提升,即将一季度的经济增速至少维持在5.2%以上。这意味着3月份经济增长要克服疫情影响,延续1—2月良好发展态势;3月份社融和贷款数据要扭转2月份的不佳局面,迎来上行拐点。后续央行将采取更多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快贷款投放,宽信用的确定性更高。

我们知道,中期借贷便利(MLF)连续2个月等价超额续作,3月15日降息预期落空。有人甚至将此视为当日A股暴跌肇因之一;原因在于2月信贷数据疲软,市场寄希望央妈宽松,稳预期提振信心。不过,央妈也确有难言之隐:俄乌冲突升级,原油、金属、农产品等大宗价格大涨,输入性通胀风险加剧;不能不加以防范,尽管目前通胀无恙,风险可控。

而全球通胀高企、债务风险隐忧下,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均以紧缩为主,以抑制通胀和资产泡沫;美联储进入紧缩周期,且基于其加息预期,中国的降息窗口期恐在缩小(虽说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以避免与之直接对撞;这可能也是中国央行在2022年开年第三周,连续两次降息的原因。

如1月17日央行降息,下调7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利率各10个基点;20日央行再降息,将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3.8%下调至3.7%,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4.65%下调至4.6%。

逻辑上,宽信用是当前货币政策重心,而非宽货币;更多是需畅通宽货币到宽信用的机制。当下降息未必能带来“宽信用”,降准或者说数量型工具可能优于价格工具。

的确,“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的话外音是“在信用派生方面,央行需要多做工作,旨在配合宽信用”;而从央行的表态中,可能也不难发现这一迹象。

但换种角度看,当市场情绪一度跌至谷底,二月信贷(中长期房贷)崩塌时,可能也需要大力度的宏观政策来扭转房地产与股市预期——此时降息或降准的信号意味更强,至于其能否带来实际需求则另当别论。有人说,都啥时候了,降息降准,该出手时就出手。

金融委的意图很明,话也撂这儿了;接下来就看中国央行的实质操作。不乏有分析人士称,降息降准举措有望出台,推动经济平稳发展。但若市场情绪就此向好,且市场流动性无忧,预计央行宽松之策可能会有所保留;或者说其主动应对的工具未必会祭出降息。

就此,银保监会则表示:要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全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从大局出发,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满足市场主体合理融资需求,加大融资供给,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金融运行。”证监会也如是表态。

落实到具体举措方面,金融委强调,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央行回应:坚持稳中求进,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持续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地产长效机制,积极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变发展方式,鼓励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银保监会表示。

证监会则回应,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合理融资,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有力有效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

至于一度飘摇的中概股,金融委强调,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就此,证监会表态,继续加强与美方监管机构的沟通,争取尽快就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达成协议。抓紧推动企业境外上市监管新规落地,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保持境外上市渠道畅通。

再看3月16日美东时间的中概股,画风突变——几乎可以用一日ICU,一日KTV来形容;当晚媒体给其贴的标签是“中概股涨疯了,最牛股翻倍”;当然,可能也不乏另一重要因素,即“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至0.25-0.5%”。当天加息靴子落地,全球市场遂集体大涨:纳指上涨3.77%,道指上涨1.55%,标普500指数涨2.24%。欧股方面,英国富时、德国DAX、法国CAC等分别收涨1.75%、3.76%、3.68%。

一时间,全球市场人气暴涨。甚至有专家高呼“从今天起,开始乐观”。

诚如,金融委所言,“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国务院金融委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必要时进行问责。金融机构必须从大局出发,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

平台经济方面,金融委表示,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针完善既定方案,坚持稳中求进,通过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央行就此回应,将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针完善既定方案,坚持稳中求进,通过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银保监会如是说。

对此,证监会亦表态“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最后是“香港金融市场稳定”,金融委表示,内地与香港两地监管机构要加强沟通协作。几大部委中,银保监会表态称,要加强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作,支持香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综上,不难发现,上述五个方面均为市场关切热点,金融委逐一发声定调,明确稳增长基调,可谓给市场打了一支强心剂;相关部门亦第一时间回应,投资者可以从其表述中甄别虚实,并观望其后续政策举措。

其实,当极度超卖、反应过度的市场情绪被激活后,无论正向还是负向均有待商榷。

当前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可能并不利于市场之稳定。尤其市场得以提振的初期,各部门更需审时度势,及时付诸相应的行动;将利好政策落实到位,真正合力扭转局面,并小心呵护这来之不易的市场信心。

我们看到,金融委发声之后,媒体报道,诸如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等投行方面亦表态称,超配中国市场;或上调中国股市配比。这说明外资也看到了当前的变化——政策大拐点,并伺机而动。

而值得一提的是,这其间也有市场信息传,监管部门正酝酿联手打击做空的措施。因此前有人怀疑,A股、港股、中概股等被投机资本刻意做空。

此外是3月15日晚间,国家卫健委医政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调整出院时新冠核酸检测标准等;这无疑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减少管控时间和管控资源,包括缓解城市防控压力等,防疫政策适当的柔性化利于稳增长。这甚至也被视为次日市场大涨的重要利好因素之一。

这些因素加上美联储加息落地,包括此次金融委的“动真格”——如其表示“国务院金融委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必要时进行问责”;对市场而言,均不失为利好消息。

邓海清就此分析,未来各监管机构政策出台将更加审慎,运动式、一刀切等“任性政策”将进一步减少。且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筹协调下,政策碎片化、各部门政策相互冲突、政策“合成谬误”等情况有望进一步减少。

这个时候,一些市场的回应亦颇为有力。“虽然近期市场波动依然较大,但情绪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并没有改变我们此前的策略逻辑,在国内基本面稳定、稳增长政策适度发力以及当前合理估值情形下,叠加金融委会议明确了积极政策方向,将逐步进入中长期布局阶段,市场也有望迎来逐步走稳机会。”东莞证券表示。

事实上,倘若复盘此轮A股大跌,重要原因是市场对于稳增长政策能否提振经济增长的担忧。“对经济的悲观、对政策的悲观、对地缘政治环境的悲观是看空A股的三重原因。”邓海清称,“本次会议之后,悲观预期得到修正,当前处方符合稳预期需求,后续留意具体措施的落地。”

现在,市场情绪似开始被“捂热”;剩下的,就看各部门如何承上启下“出手”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