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万敏
“你觉得你是新市民吗?”
“我是吗?”李薇回答的很迟疑。
李薇是成都人,不管是从身份证户口本的登记信息,还是从她对自己的地域身份的感性认知来说都是如此。尽管自2011离开成都“进京”,她已经在这里居住生活了11年,未来她可能也会像很多北漂一样,在这里生活的时长追平甚至超过在家乡成都的岁月。
即便如此,李薇也不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新北京人”,“房子是租的,车牌是外地的,没有北京户口,只有社保和纳税跟北京有关系,能算北京的新市民吗?”
按照银保监、央行出台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李薇确实是一个典型的“新市民”。这份文件,明确新市民范围,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
随着城镇化建设提速,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小城来到大城的人口数量几乎翻倍。据可查数据,2006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5.77亿人,城镇化水平为43.9%。2006年,有关部门提出“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统计局数据称,2021年末,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14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
对这些新增的城镇人口来说,不管他或她们来自何方,安居与乐业是一致的目标,政策的“指挥棒”也在围绕从量到质的提升重心变化。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在其《金融的逻辑》一书中曾指出,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原来由亲情、友情实现的互助互惠式隐性金融交易正在消失。而替代性的显性金融交易如保险、信贷、养老、投资产品如果无法跟上,人们可能会对未来感到更不安。
现在,三亿新市民的金融需求迎来了一次全新的“蓝图”绘制。
“折腾”
李薇在大学毕业后本已进入成都一家国企,收入虽然不高但是清闲稳定。但是在还没有“社畜”、没有“996”这些概念的年代,年轻人厌恶“安逸”,“北上广”的吸引力不仅来自经济,更是一种精神的向往。
2011年春夏之交,李薇来到北京,同一年北京开始车牌摇号,房价则刚刚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第一波大幅上涨。
当时,非应届生已经很难找到可以落户的工作,但她并未在意,也没有兴起成家买房子的念头。李薇按照自己的消费习惯买了车,办理了河北的牌照,“办进京证呗,其实用习惯了也还好。”李薇没有将租房居住、外地车牌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放在心上。
几次跳槽后,在2019年李薇和友人合伙创立了一家广告咨询公司,在她成为一位“小微企业经营者”时,才体会到在北京没有固定资产带来的压力。
李薇的公司需要给客户垫付部分预付款,预估约有100万的资金缺口,她尝试了几家股份制银行在APP上的小微经营贷,“贷款难,基本上贷不到。”李薇没有房产可抵押,申请小微经营的纯信用贷款,直观感受“银行这套流程就不是给那种小微企业的。”
2019年开始,政府工作报告开始给小微信贷提出具体量化的增长指标,即国有大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2020年,这一目标定为40%,2021年目标再次回到30%。
从各家大型银行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有的银行甚至超额完成了任务。但在李薇的个人感受中,贷款一直是难的。
对此,一家大行的支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小微企业申请纯信用贷款需要查税务信息,没有税务信息的会直接拒掉。有税务信息之后,还需看是不是在银行的白名单内,至于白名单里有哪些企业,则无法告知。如果有在京的个人产权房产作为抵押物,则需要已还清全部房贷,否则也不能批贷。
另外一家大行支行网点工作人员则称,该行的小微企业信用贷不查税务,但是需要在该行开立对公账户,银行会审核账户上的资金往来流水信息,金额越大批的额度越大。另外还需要有固定经营场所,银行人工上门核对信息。如果是自有住房抵押,有房贷的也可以批,但批下来的额度中会扣除房贷未结清部分。
李薇认为这些条件都不适合在创业初期的经营者申请,“如果我账户上能有那么多钱,业务做到能交那么多税,还何必去申请贷款?”
现在,李薇在用的还是个人信用贷款,最多能借到20万,这类贷款虽然利率比小微经营贷略高,但是可以随借随还,到账快,她可以在需要垫付资金的时候申请下来,与客户结清款项后还上,这样滚动起来,也勉强能满足资金的周转所需。
老邢遇到的金融问题看起来更加“具体而微”。他今年已经年逾70,在北京做批发转零售的小生意近二十年,没有注册公司,没有交税,库房就是他和老伴租住在北五环外的一间平房的隔间,平时接到客户的电话要送货,他就开着自己拆掉了后排座椅的国产SUV出发,老伴用记号笔在库房的墙上记下客户的电话,拿了多少件货,就是他的账本和出货记录。
虽然做生意精明,老邢对手机和互联网还是不太习惯。曾经有一次,因为不会用手机导航,他从老家开车进京的高速上多次超速,被摄像头扣罚了20多分。
老邢很少跟银行打交道,因此当他去年因为生意需要得新开一个银行账户时,没想到现在银行已经跟他印象中的大不一样。“跑了两趟,头一回说要单位开介绍信。”老邢跟银行的人说他没有单位,好在后来他还是搞到了,结果办卡的时候,银行的人又让他在手机上一会下载APP,一会要关注公众号,开通这个功能,推荐那个理财,老邢在手机上倒腾了小半天才办好一张银行卡。
银行的挣扎与追求
3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透露,近期,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将联合发文,要求做好“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工作。
3月4日,银保监会、央行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一位多年工作在信贷部门的商业银行人士认为,就银行来说,能提供的金融服务早就提供,能覆盖的人群早就已经重复覆盖,以小微和个体经商户的信贷来说,银行首先是需要抵押品,然后是要看征信和负债率核心,户口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此前监管部门此前对银行提高小微“首贷户”比例、不强调收入证明和历史征信等普惠性金融服务,已经数次下过文件通知了。
上述银行人士认为,银行机构经营风险,严格要求合规。在连续几年的小微高压指标下,能做的小微信贷已经“绞尽脑汁”都做了。对于剩下三无,即无历史信贷记录、无资产、无担保的新市民,金融机构从风险角度出发,很难提升服务意愿。就算像互联网贷款机构一样通过不断提升贷款利率来覆盖损失的方式提供服务,这也是违反规定的,与其这样,不如不干。
而就开户这项业务来说,银行也需要平衡风险和服务便利性。
在银行开户对很多人来说曾经不是一件难办的事,基本上只要拿着本人身份证就能很快办理。在2020年10月,为严厉打击违法贩卖电话卡、银行卡等行为,杜绝电信网络诈骗案的频发,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此后,不少商业银行对个人新开账户的审核增加了不少手续,比如“单位介绍信”,对流动就业人群来说,增加了办理难度。
由于“部分商业银行未能采取与客户风险特征相匹配的差异化身份核实措施,向客户‘一刀切’提出不合理或超出必要限度的身份核实要求,加之宣传解释不足,造成客户误解和困扰。”到2021年月10,央行下发了《关于做好流动就业群体等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商业银行推出个人简易开户服务,即在“风险为本”原则下,适当放宽开户条件,精简辅助身份证明材料,根据客户身份识别程度设定账户功能,并对简易开立账户建立事前承诺、事中监测和事后跟踪服务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据央行3月份发布信息,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国已有12.6万个银行网点提供简易开户服务。而据此前银行业协会报告,202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2.67万个。据此粗略估算,2021年末全部银行网点数量或有20余万,未来简易开户是否将覆盖到更多网点,仍有待观察。
从行业层面来说,金融机构依然还有发挥金融杠杆,调动资金支持薄弱环节的空间。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认为,当前银行业在服务新市民普惠金融需求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发展不均衡问题。相关数据表明,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五个省份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全国近50%,而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省份发展相对较慢。在保证新市民群体安居需求方面,商业银行要利用好保障性住房不纳入房地产集中度考核的政策,积极给予融资支持,尤其要关注新市民群体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需求,通过场景开发,挖掘相关业务潜力。
杜阳认为,商业银行要建立注重长期收益与风险考量的产品体系,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适度增强中长期限资管产品收益水平。并且要根据该群体的风险偏好、财富积累、收入现金流等特征,形成差异化、系统化产品组合,进一步强化养老理财产品稳健性、长期性以及普惠性特点。
最后,“新市民”金融服务新地图如何打开,可能还取决于挣扎与追求的银行如何找到或发现与其风控合规匹配的“新市民”金融需求。但行业层面看,金融机构调动资金支持薄弱环节的空间仍在。关键在于,怎样解决和打通其中的“痛点与堵点”。同时,金融之外,如何解决关系新市民教育、社保医保等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痛点也尤为迫切。
(应受访者要求,李薇为化名)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