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资金”为什么纠结

欧阳晓红2022-04-02 10:15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聪明资金为什么纠结?市场情绪何以安抚?

2022年一季度收官之日,有“聪明资金”之誉的北向资金,净流入10亿。这天出炉的3月份PMI数据弱于预期,制造业PMI回落至荣枯线以下,昭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不难发现,前期大量流出的北向资金开始企稳。包括不久前走软、双向波动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似乎也逐渐“示强”:连升三日,31日高开84个基点,报6.3482。

不过,即便如此,当日与之对应的A股市场仍显低迷。3月31日,在人民币汇率高开、北向资金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的情况下,一季度的A股仍以全线收跌收官。尽管外资被称为风向标,对A股的企稳作用不容小觑,但风向标也会有抛锚的时候,尤其国际秩序规则崩塌,全球通胀高企、俄乌冲突、国内疫情持续发酵之际,从北向资金的流向来看,其乍进乍出之躁动,颇显纠结。

较前期的规模化流出相比,外资当前的表现已有天壤之别,但并未真正安定下来。

不难理解,国际地缘政治、国内疫情持续发酵、动态清零措施下,疫情风险地区的民生保障等问题未能及时完全解决之时,资本也会犹豫不决。该怎样提振市场信心呢?

我们注意到,这样的非常时刻,高层会议频频发声,旨在安抚市场,提振信心。如国务院金融委“3·16”会议和国常会“3·21”会议均明确,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稳定预期,稳定资本市场发展。

有外资机构表示,重大政策宜加强事前沟通,重振市场信心更需要具体政策行动;跨部门政策协调机制也有利于稳定政策预期,可有效缓解市场波动等。

形势逼人。国常会“3·29”会议评估,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发展面临新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会议强调,稳定经济的政策要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

局势微妙。其一,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剧变,国际地缘冲突关系或已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有人认为“逆全球化”趋势将会加速。经济复苏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将更为脆弱。

其二,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加息缩表的背景下,中美利差收窄,可能导致追求利率差的外资流出,进而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负面作用。同时,10年期和2年期美国债收益率利差持续缩小,美国或面临阶段性衰退的预期逐步升温。历史上的每次10y-2y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均预示经济衰退,尽管每次都会有经济学家解释“这次不一样”。

外资流出还是流入?表面看,是当前影响A股是否企稳的一个问题。细究之,则关乎汇率、关乎经济基本面。而汇率中又不乏中美利差因素。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美利差仍可能进一步被动收窄。就此,逐利的外资极可能快速转向,危机诱因往往就藏在跨境资本的大进大出之中。

其三,国内方面,政策底已见,却不见经济底。市场普遍认为,在疫情反弹的形势下,经济复苏受抑制,一季度GDP增速恐难符合预期。2022年出口增速回落,同时进口又会带来输入型通胀。若如此,无疑不利于达到全年GDP增速5.5%的目标。

回看历史,过往20多年,仅两次未完全达成既定的GDP增速目标:一次是2014年,目标7.5%,实际7.4%;一次是2019年,目标在6%-6.5%之间,实际6%。

现在,也许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来描述当下现状——“双向波动、稳中偏软的人民币+中美利差收窄+外资流出+低迷的资本市场+N”,这也昭示当前形势复杂严峻,需小心连锁负反馈效应。

鉴于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周期的不同,也包括中美利差的收窄、外资的纠结,我们不妨两手抓,一方面,各部门各项政策该出手时要出手,及时稳住预期;另一方面,为了防范外部冲击与国内系统性风险之间合成共振,适当保留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空间,可能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之策。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