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心背后蕴含了向上的力量

韩明丽2022-04-27 05:39

最近被我的虚荣心折磨着。

升入大学之后,原来在县城无论是家庭的经济条件,个人的成绩,乃至本人的气质相貌都算是佼佼者,一直是被大家仰视,被大家羡慕的人。但是升入现在的大学之后,在一线城市的同学圈里,我发现周围有人家庭条件比自己好,有人身高长相比自己好,就连业余爱好也有人比自己更有逼格。成绩也有人比自己好,而且大学已经不单是比拼学习成绩的时候了,什么实习、科研、社团都要强。忽然觉得怀疑以前的自我感觉良好是不是都是虚幻的,我不就是所谓的小镇做题家么。

有时候也想展现出一些优越感被大家注意到,但是实力做不到的情况下就会用一些别的办法,比如节省自己的吃饭的钱,用来买更好的手机或者衣服等。我给家里人说我的苦恼,他们说我太虚荣了,我也感觉到我的虚荣心在作祟,但是就是很难过自己心里的那一关。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自己还努力,我的挣扎还有什么意义呢?

                   -----EMO


被尊重、被看到、被爱是每个人底层的内心需要,是心理层面生存的阳光空气和水。所以,想要被人关注和看到的愿望与所有人的愿望一样,是正常且美好的。


一个社会圈中的优等生,放入一个更大的社会圈中的时候,由于新的社会比较产生的个人价值感的动摇,是很多人都体会过的心理波动。


说两个故事,看看两种不同应对自卑心的方式。


一个学生升入北大后,是全班唯一的农村生。因为家里穷,衣服几乎都打着大补丁。体育老师从来不叫他的名字,一直都是:“哎,‘大补丁’,出来做个动作!”因为来自农村,他普通话也不好,蹩脚的发音经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他之前学的典型的“哑巴英语”让他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尽管体验到了自卑,难受了很久,但自卑之后,一系列的不适应没有把他吓倒。他慢慢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普通话不好,他就跟着收音机里的播音员学说话;英语不好,他就天天坐在未名湖畔背单词。渐渐地,他的英文水平大幅度提高。


小公务员的妻子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第一个故事来自俞敏洪的演讲,第二个故事来自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于1884年的短篇小说《项链》。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中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人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它取决于人们赋予生命的意义。”“只是想逃避困难的人,必然会落后于他人。”


我读到这些部分的时候,关于自卑心理的阴云一下被智慧和阳光照亮,那些许久想不明白的问题一下子清晰起来。


自卑心理是人人都有的,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关于什么是更优秀的,什么是更好的,我们都会从社会比较中获得“更好”的标准和目标。社会圈子变大的时候,也是社会比较的参照系变化的时候,所以最容易出现个人价值感的危机。原来是 “数一数二”的优等生,进入高手云集的高校,大概率就会变成“平平常常”的,甚至“弱爆”的。



“人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它取决于人们赋予生命的意义。”当我们不想再体会自卑感,想找回优越感的时候,会采取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有人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刻意练习,把不好的变好,把不强的变强,比如俞敏洪的例子;也有人会重新评估和发掘自己的优势,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二十几年前从农村升入大学,发现周围很多同学擅长唱歌弹琴跳舞,业余爱好都有一技之长,童子功是练不成了,他独辟蹊径和同学组织了散打、梅花桩的社团,收获了自己独特的爱好和朋友圈;


也有人戴着不属于自己的“项链”,想获得暂时的满足感。比如前段时间热议的“校园贷”就是这类心理的反映。虽然我们都会有一些小心思,想把最好的呈现在众人面前,但是当这种呈现是虚假的时候,会带来更多的人生债务,因为虚荣心会占用精力,妨碍把有限的注意力用到真正有效的行为上,用到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解决自己的困难上。所以,“只是想逃避困难的人,必然会落后于他人。”


 “动机没有错,只是方法没有效果”,甚至方法本身会制造问题,成为问题。就像你说的虚荣心。


梁漱溟曾经说,人的很多痛苦在于把欲望当做志向。志向指向具体的行动,指向能力的不断琢磨不断提升,欲望指向获得更多,从而被人艳羡更多的贪念。


意识到自己的虚荣心,即是转念的开始。


《时光之书》中余世存说过的一句话:“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正是春天,三四月要做的事就在当下,愿超越虚荣心,走向更踏实的耕耘。

韩明丽 文/摄


心理学是关乎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看见的学问,有时候陷入困境,可能需要的是多一个视角,多一份情感支持。我们会从读者来信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解答。希望每个暂时陷入困扰的朋友都能遇到被理解被倾听被支持的善意,更希望激发出你内在对自己的最大温柔,开始一段自我理解、自我支持、自我关怀的崭新旅程。来信可发送至邮箱hanmingli8598@ 163.com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韩明丽】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