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资产及财富管理战略咨询总监杜剑敏:养老财富市场正在发生三大变化

李晓丹2022-04-28 17:25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2021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从业规范财富管理》。这是首份全金融行业通用的财富管理从业标准,其对“财富管理”进行了定义,并就从业人员的知识体系、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职业能力水平评价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财富管理不再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

“资管新规”时代以来,财富管理行业的合规监管日趋精细化,在不断重申和强化金融行业持牌经营要求的同时,过去的灰色业务空间持续收窄,伴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的密集出台,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已成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必然趋势。

与此同时,高盛最新的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居民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31万亿美元,2016至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到2025年,中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达到50万亿美元,2021至2025年期间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细化规范行业,对金融消费者来说又多了一重保护,对于基金行业来说则意味着进入“买方时代”。伴随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增大,完善居民收入“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成为关注问题,这会对财富管理带来哪些影响,财富管理行业正在发生哪些变化?经济观察网专访了毕马威中国资产及财富管理战略咨询总监杜剑敏。

杜剑敏认为,财富管理行业规范化的重要起步,规范化本身对于财富管理机构而言是有成本的,客观上将加剧机构间的分化,促使财富管理机构进一步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杜剑敏表示,中国进一步完善养老体系建设,相较于海外发达金融市场,当前国内养老金主要来源仍以第一支柱,即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未来的养老财富市场将出现三大变化:养老理财产品供给进一步丰富;养老年金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将成为发展重点;财富管理机构将推出更多具有老年特色资产组合配置方案。

资管新时代

经济观察网:202111月以来,基金投顾业务指引文件密集发布,投顾业务监管法规体系加速成型,监管的重点是什么?

杜剑敏:2019 年10 月25 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基金投顾试点机构的资质要求、业务范围、产品构建流程与限制、业务收费方式、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做出规定。尤其是对“基金投顾”进行了定义,从此,中国市场上“买方投顾”业务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值得关注的是,在此通知中基金投顾的定义是“管理型投资顾问服务”,而对“咨询建议型基金投顾业务”的定义和归属并未明确规定,各机构对基金组合产品的经营尚未处于严格监管。

自2021年11月以来,基金投顾业务相关的指导文件包括:北上广三地证监局的《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协议内容与格式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风险揭示书内容与格式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开募集证券基金投资顾问服务业绩及客户资产展示指引(征求意见稿)》,投顾业务监管法规体系加速成型。

监管重点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明确基金投顾业务的范畴。将管理型投资顾问服务和咨询建议型基金投顾业务均纳入范围,应符合《通知》的各项要求;

二是明确基金投顾在机构业务资格以及改造时间。只有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机构,才能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建议、基金组合中具体基金构成比例建议,展示基金组合业绩,提供调仓建议等。若机构不符合规范条件,需在限期内将存量业务进行规范化转型;

三是细化机构开展基金投顾业务的要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三个征求意见稿对投顾服务协议和投顾服务风险揭示书内容及格式、基金投资顾问服务业绩及客户资产展示等方面做出规范化。

经济观察网:如何看待监管加强趋势?对于金融机构提出哪些要求?中国特色的基金投顾业务有哪些新的趋势?

杜剑敏:近期的一系列基金投顾业务指引文件进一步规范化基金投顾行业发展,利好基金投顾持牌机构。未来中国基金投顾市场势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从中国投资者的利益出发,呈现出投顾受众普惠化、投顾内容定制化,投顾方案专业化及投顾手段智能化的“四化”特色。

第一,投顾受众普惠化,指的是在我国“共同富裕”目标下,机构将会向有基金投顾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产品及服务,投资门槛降低;

第二,定制化,指的是机构中长期将对全人群客户提供“千人千面”定制化财富规划体系,并针对性进行行为引导及教育,具体体现为需求理解定制化、方案设计定制化、投后服务定制化;

第三,投顾方案专业化,指的是机构应对客户提供最优的资产配置策略、持续更新优化,提供专业的投教服务,尤其是在投研方法、模型工具、投后策略、投资者教育四个方面加强专业化能力;

第四,投顾手段智能化,指的是机构应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实时、全面、最优的服务。

经济观察网:养老财富市场将发生哪些变化?

杜剑敏:2020年以来,监管出台多项支持第三支柱养老产品的政策,“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目标和要求。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中国进一步完善养老体系建设,推动养老金融发展的决心可见一斑。

相较于海外发达金融市场,当前国内养老金主要来源仍以第一支柱,即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根据《中国养老财富储备调查报告(2021)》的数据显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83%的养老需求,“一支独大”、第二和第三支柱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凸显。一系列养老政策的出台,为国内养老财富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受政策积极引导,将成为未来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另一条重要赛道。

近期来看,有三个重要发展趋势:

一是养老理财产品供给进一步丰富。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获批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近期广州新晋成为养老试点地区,同时监管机构亦首次允许有外资基因的理财公司贝莱德建信理财试点发行养老理财产品;

二是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开业。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其将重点发展养老年金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商业养老计划等创新型养老金融业务。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2022年3月25日发布会上透露,养老储蓄试点也即将启动,这将进一步丰富我国的养老金融供给。

三是财富管理机构对养老财富规划愈发重视。部分机构已经推出具有老年特色资产组合配置方案,利用专业的配置策略,保障养老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并通过家族信托实现高净值家庭的代际资产有效传承。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逐步落地,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未来也将进一步推动养老财富的发展。

经济观察网:截至2020年中国居民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31万亿美元,财富管理市场有哪些发力点?

杜剑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中仍以现金和存款为主,占比高达39.1%,其次为银行理财和资管产品,占比为26.6%。股票与基金等金融资产的占比不足10%,这一数据远低于海外发达国家。海外发达市场的居民资产配置中以权益、债券、保险与养老金等金融资产占据主导,权益类资产占比高达33.9%,而现金与固收类资产仅占11.9%。随着当前境内外经济形势动荡提升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未来中国居民从避险、养老、保值等需求出发,资产配置向理财、资管以及基金的趋势转型有非常大的空间。

养老市场加快金融科技化

经济观察网:居民资产配置逐步从房地产等实物资产转向金融资产,权益类产品能否成为增加点?

杜剑敏: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显示,中国居民非金融资产比重逐年下降,金融净资产占居民总资产的比重从2000年的43.07%上升至2019年的56.53%。

未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叠加当前“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房地产投资高收益、低风险的属性被逐渐弱化,可以预见,中国居民的家庭资产配置将持续从房地产等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发生迁徙。

资管新规以来,打破刚兑、推行净值化使中国居民投资从单一产品逐步拓展至净值化理财、基金、股票等产品,风险与收益将更加匹配。相较海外发达市场,中国居民风险偏好相对保守,理财产品多以固收类和现金管理类为主,风险偏好相对较低,预计未来随着养老理财试点的进一步推广,理财产品仍将使居民投资方式的首选。而得益于权益市场景气度的提升,叠加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大力支持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权益类产品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权益市场的“赚钱效应”会推动股票等权益类产品的资产配置需求,基金产品特别是权益型公募基金有望继续保持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势头。

经济观察网:财富管理行业也受到金融科技的影响,如何提升竞争力?

杜剑敏:应该主要围绕客户、渠道、产品、中后台建设四个方面提升竞争力:

一是在客户方面,加强客户需求洞察能力,提升方案的定制化程度更加科学地开展客户分层分群,通过客户数据积累和分析,持续提升客户360°画像视图的精细化程度,并建立差异化、科学高效的客户需求与方案定制的衔接流程,提供更精准的营销、咨询和投后服务;

二是在渠道方面,打造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能力,提升服务体验增强客户粘性数字化时代在加速布局线上渠道建设的同时,应充分关注各渠道间的交互和无缝衔接,通过端到端的客户旅程设计与优化,打造财富管理服务闭环,通过一致、丰富、专业的服务体验持续增强客户粘性,把客户长久地留在机构内;

三是在产品管理方面,构建开放式产品货架,提升财富规划能力转变传统“卖方产品销售”思维方式,围绕客户不同生命周期需求,持续提升基于客户目标的定制化财富规划能力,并基于此构建全谱系、开放式、精品化的产品货架,力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同时,打造自身明星产品;

四是在中后台建设方面,全面赋能前中后台通过诸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金融科技应用,前台赋能服务团队持续提升客户服务精准度和相应速度,中后台加强业务风险控制能力和运营效率,并通过建立敏捷开发等机制,加快相应速度,打造卓越运营能力。

经济观察网:海外的财富管理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杜剑敏:从监管趋势来看看,全球各国的监管机构现在更积极干预市场,以促进竞争、改善网络安全、保护数据、增强企业韧性、支持弱势客户并增进消费者对财富管理行业的信任。同时,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影响亦日益上升,反映了社会公众和投资者的意识和行动主义不断提高。财富管理公司应与客户期望保持一致——这不仅需要企业在投资和管理中考虑ESG因素,还要建立以ESG目标为导向的文化。

从全球技术趋势看,数字化转型正在持续改变客户关系。毕马威对83个国家的4000名首席信息官和科技主管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财富管理领域现金的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人工智能的采用率很低(大多数企业不到15%),科技投入增长潜力巨大,尤其是在提升客户体验方面;

从北美市场来看并购交易频繁,美国市场在2020年达成了205笔财富管理并购交易,创下新高,其中独立管理账户(SMA)领域是各机构收购的重点,目的是为客户提供更多定制化投资管理策略;除此之外,自2017年以来,财富科技行业的投资实现了强劲增长,投资者尤其青睐新数字服务平台,其往往能够帮助客户实现轻松理财、开立网上银行账户和降低投资服务佣金等目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宏观经济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