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核酸检测要避免衍生问题

梁嘉琳2022-04-29 12:29

梁嘉琳/文 4月28日起,杭州开始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全市市民须每隔48小时以内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否则,将无法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国已有多个大中型城市开始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政策,在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时限方面,深圳目前是72小时内,武汉是48小时,安徽芜湖是5天内。

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史上最强”的核酸检测措施,突破了口岸物流等重点人群,突破了封控区和管控区等重点区域,突破了“无疫情不核酸”的成见,实现了“平战”全周期、全区域覆盖、全口径人员、全时段服务。

鉴于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传播力极其惊人,如果做不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原则,疫情就可能多点散发、社区扩散、面上蔓延,导致不得不采取全域静态管理的休克疗法。当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或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代价相对最小的一种防疫方式。另外,在经济性方面,新冠核酸检测服务价格,无论是一人一管的单检,还是多人一管的混检,都大幅下降。部分城市对全民常态化核酸检测都全额报销。

但是,一旦核酸检测成为一座城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为每位市民的日常起居,因动静更大,也有可能会衍生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首先是依法性问题。在涉疫区之外,政府要求不属于新冠肺炎高风险人群的大部分市民定期化开展核酸检测,需要得到城市立法部门的法定授权。对于因故未能按时检测、反复提醒拒不接受检测者,将健康码一律赋黄码,参照中高风险人群管理,涉及到人身自由等基本公民权限制,更需要最高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的法定授权。此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尽早出台常态化核酸检测技术导则,统一不同省市的管理标准,避免各地土政策出现“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

其次是便利性问题。核酸检测的便利性直接决定了公众的配合度。为此,深圳、杭州提出步行不超过15分钟、排队等候不超过30分钟的核酸检测点布局,并充分利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健康驿站和便利店开展核酸检测服务,类似于“15分钟便民医疗圈”。杭州还推广核酸检测预约制,公众可通过手机查阅不同网点的排队时长,便于市民科学安排时间、地点。下一步,建议根据市民反馈和科学测算,合理布局核酸检测网点,动态调整不同网点的开放时段,探索不同年龄、职业人群的错峰检测。

第三是规范性问题。在各地宣布常态化核酸检测政策后,一些核酸检测企业的股价大幅上涨,但服务能力也要跟上商业回报。随着核酸检测点及其服务人员数量暴增,网点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人员聚集和交叉感染,检测人手跟不上可能导致排队过长,采样动作不规范可能出现阳性漏报甚至疫情扩散。因此,企业总部需要高度重视技术人员培训、检测物资调配、风险监控预警等工作。有关省市也可以探索建设区域级核酸检测质控平台、监管平台。

四是科学性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全样本、前瞻性核酸检测数据,通过研究这些真实世界数据,我们可以根据新冠肺炎疾病谱与风险人群流动图,科学灵活地推行防疫政策,比如隔离管控的频率和周期,从而提高防疫决策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实现在控制疫情和保障经济民生之间的平衡。

作者为价值医疗顾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价值医疗健康、国家健康治理研究者,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理事(政府类智库),“健康国策2050”学术平台创办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客座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人口学会健康战略传播专委会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