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随笔 |说日课

吴重生2022-05-19 17:19

(花香拥家园   吴重生 摄)

吴重生/文

所谓日课就是每天要做的功课。在我的朋友圈里,坚持日课的人很多,有的人坚持每天写一首诗,如杭州市文广新局原局长陈建一先生;黄山市文化委员会原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吴鹏凯先生;有的人坚持每天用毛笔写一封信札、一篇日记,如嵊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张鹊屏女士、浙江画院研究员吴建明先生等等。

每天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工作节奏都很快,一些人常常忙得昏天黑地,觉得时间不够用。其实,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就看你怎么安排。2014年,我提出“一日一诗”倡议时,有人惊呼:“一日一诗,庸常的生活里,哪里会有那么多诗!”殊不知,古人习诗,都是坚持一日作一诗的,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日课说到底,是对一个人毅力的考验,是一个人自信、专注、果断和自制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毅力是指一个人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的一种意志品质。这种品质包括愈挫愈奋的“心理忍耐力”、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工作持久力”,自觉向消极怠工宣战的“自我革新力”。

日课说到底,是对一个人时间管理能力的考验。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和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的过程。时间管理者首先要确立个人的价值观。价值观好像是给孤航者设立一座灯塔。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专心创作是有必要的,而对于一个渔夫来说,就没必要安排创作时间。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每天、每周、每月和每年的工作计划,然后严格按计划行事。

一般成功人士每天都会给自己设置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不被干扰”时间,仿佛有一个开关,把他自己的精神从纷繁的世俗里切割开来,真正进入属于自己的封闭思想空间,以便专注做某事。这样的工作方式,效率一定很高。享年仅55岁的鲁迅先生给世人留下了640万字的精神文化遗产。有人作过这样一个统计:鲁迅从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起,到1936年10 月逝世为止,他每年平均写作35万多字。“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这是鲁迅先生的经验之谈。现在很多作家用电脑写作,一年用键盘敲打几十万字也是有的。而今天我们所能目睹的鲁迅手稿,都是用毛笔写成的。且不要说创作,就是让你一年用蝇头小楷抄写35万字,都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日课说到底,是对一个人专业水平的考验。假如说工作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那么事业就是一个人卓立于世的根本。而专业水平,是支撑一个人事业大厦的梁柱。

日课要用心用情用功,不能流于形式。我们要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握好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利用好所有的碎片化时间,以持久的耐心和专注的精神,通过日课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才能。经年累月,必定会大有收获。

坚持日课就是要倒逼自己学习,“成功请从日课始”。



2022年5月19日晨6时写于北京储云楼北窗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吴重生】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