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实现无人化作战,谁就是战场上的王者

崔振华2022-05-20 19:28

【振华观点·第7期】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武器装备的深度融合,现代战争形态正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无人化作战已经登上战争舞台,当仁不让地成为战场上最耀眼的明星。

这次乌克兰战争中,俄乌双方在战场上都使用了无人机作战,尽管这只是无人化作战的一种方式,或者说只是一个雏形,但已经给对方造成了大量伤亡。根据俄乌双方发布的战报视频可以看到,无人机已经成为展示己方作战效能、震慑对方心理的最重要的手段。

俄罗斯此次使用的无人机有“海鹰—10”、“猎户座”、“牵牛星”等,都是自家型号。乌克兰使用的无人机比较杂,有美国的“凤凰幽灵”和“弹簧刀”、土耳其的“旗手TB2”和自家的“鹳鸟—100”无人机等。这些无人机在战场的使用率不是很大,也就相当于各型武器装备使用总量的百分之一,但作战效能却远远超出了这个比例。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感到,俄乌双方对无人机的使用远远不够,离现代无人化作战的要求更是差得比较远。我们用最新技术的标准衡量和判断,这仍然是一场掺杂了无人化作战元素、以机械化作战为主、具有较大信息技术含量的传统战争,总体没有跳出1991年美国发动的海湾战争的作战形态。当然,这一定与他们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过去有很多人讲,发展武器装备的目标就是给机械化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比如,俄军新先进的T—14“阿玛塔”坦克,配备了先进的雷达、数字化系统甚至防空导弹,无疑是插上了信息化翅膀,是传统意义上的硬核装备,对于其它坦克号称碾压式的,但对于幽灵一样的高空无人机来说,其对抗成本过高,对抗胜算几乎为零。说白了,这个翅膀在无人作战领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它属于另外一个维度。

这只是陆战领域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但也足以表明,无人化作战技术就是一种颠覆性技术,对于传统作战来说就是一种降维打击。谁掌握了无人化作战技术,谁就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谁实现无人化作战更全面更深入,谁就立于不败之地。

无人化作战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可以适应任何最恶劣的战场环境对敌精确打击。大家对无人机都比较熟悉了,它可以在高空进行长航时侦察监视,并根据指令进行打击,但这是在人操控的情况下完成的,还没有实现无人智能化。无人智能化,就是无须人操控,自动完成寻敌并进行精确打击。比如,在万里之遥的大洋或海峡中,有外国军舰对我国货轮进行了攻击,我们就可以出动远程智能化无人机进行反击,省时省力又管用。当然,这需要一个庞大的体系支撑。

在陆战领域,可以用“蜂群”无人机、“狼群”无人战车对敌方进行攻击,到那个时候,令人头疼的巷战、丛林战、高原作战甚至地道战,都成了小儿科。试想,一个蜜蜂级的微型智能无人机,在大楼内自动寻找、识别、攻击敌方狙击手的情景。还有无人智能潜航器,是不是会让舰艇和潜艇感到无法生存?这就是无人化作战的威力!

在无人作战领域,美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军有一整套无人智能化作战理论和战略,很早就研制了“捕食者”、“死神”等一系列无人机并运用于实战,2014年美军又确立了人工智能、无人系统、微型能量系统、大数据、高能武器等重点发展方向,并投入巨资进行研发。除此之外,美军还在海上、陆地等领域研制了一系列无人智能武器装备。比如海上的“杀人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游骑兵”、“流浪者”号无人水面舰艇,智能化水平都很高,建立了很大优势。

俄军也制定了无人化作战的战略规划,只是限于人工智能发展整体水平,所以有些关键项目推进得比较慢。从俄乌战争可以看出,俄军没有拿出几个像样的无人化作战手段。尽管如此,俄军却先于很多国家取得了一些实战经验,比如有叙利亚战场上使用并验证了“天王星—6”系统战斗机器人。

欧洲主要国家也早就开始了无人智能化作战的规划和研究,但从各方面公布的信息看,都是几家商量来商量去,总体进展不算快,也不成体系。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比较快,在很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在军事应用上,与美国相比还有差距。好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追赶的速度比较快,但还需要在体系建设、部队编成、资金投入等方面下很大功夫。

这是一场跨维度、跨体系的军事比拼,连着国运,连着人民的幸福未来,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以坚定的意志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