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随笔|说寄居

吴重生2022-05-22 13:51

松风浩荡(局部) 王玉山作

吴重生/文

一场新冠疫情,使多少人在猝不及防中,成了寄居者。或寄居于亲友家,或寄居于宾馆,有家不能回,有门不得出。在病毒面前,人类是何其渺小。

一位朋友被“封”在管控区里半个多月,好不容易解封了,结果仅仅过了一天,大数据查到其某位家人与新发疫情有过“时空伴随”,于是社区干部立马上门,告知要居家隔离一周。社区干部不易,居家者不易,理应彼此理解,善待,相信疫情终将过去。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是苏东坡在夜流赤壁时的感怀;“人生忽如寄,万岁更相迭”,这是汉代诗人驱车上东门时的感慨;“俯观五狱闲,人生如寄居”,这是三国曹植《仙人篇》中的诗句;“生为寄,死为弃,何分冀北与江南乎?大丈夫但知忠于国家,余何顾焉”,这是吾先祖吴直方北游燕京时的誓言。人生天地之间,有如寄居。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终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居家办公,固然会带来很多不便,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节省了上班路上往返的时间,工作效率更高了,等等。那些流落他乡的寄居者,是多么向往以往的居家时光啊。

如果说“人生如寄”,那么,寄者是谁?毫无疑问,寄者是我们自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生命的精彩?如果说“人生如寄”,那么是不是就该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些问题,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人类对于人生价值的探究和讨论,从古至今未曾停止过。

“寄”是一种人生的状态,也是一种生命的常态。寄可以不是临时,居也一定不是永久。临时和永久,本身就是相对而言的。看天地间多少良田美舍,仿佛在顷刻间换了主人?人生百年如过客,我们要把握好当下,珍惜每一个看似平淡无奇却富有生活真味的日子,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用好心态铸造好心境,用好心境圆满自己的人生。

居,是生活的日常,是行走者得以休憩、休整的心灵港湾。管控的日子里,我每天至少下楼遛弯两次,开始关注小区里花花草草的成长,聆听草丛中夏虫的吟唱,尝试从不同的视角给自己的家园拍照。与小区西部仅一栅之隔的萧太后河,河畔的花草长得很茂盛。在小区内散步时,可以通过栅栏看见河面上的水草,倾听此起彼伏的蛙鸣。原来那么多静谧的美,都被每天来去匆匆的我们给忽略了。

唐代司空图在《借居》一诗中说:“借住郊园久,仍逢夏景新;绿苔行屐稳,黄鸟傍窗频。”诗人眼中的美景既是自然所见,亦是其心境的反映。我们常用“时节不居,岁月如流”来形容时光的易逝,从而生发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感慨。

从广义上来说,我们一生都在“寄居”之中。而狭义的寄居生活,终将在疫情结束之后与我们告别。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寄居吧!寄居于自己家中,让时光慢下来,沉淀自己的灵魂,过滤自己的思想,以便在宜于出行的日子能够重整行装再出发;寄居在他乡,可以让自己换个角度看世界,看生活,体会距离所产生的亲情之美、友情之贵。


2022年5月22日中午写于北京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吴重生】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