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的不同演绎

诗意与记忆2022-05-24 07:02


和贝多芬、柴科夫斯基一样,勃拉姆斯终其一生只写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而这部作品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虽然可能没有贝多芬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那样耳熟能详,然其评价早已并驾齐驱。

勃拉姆斯在在以贝多芬为标杆,不仅交响乐如此,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和贝多芬一样的D大调,结构和主题多少也有贝多芬的影子。同时代的柴可夫斯基,据说对这部作品很不感冒,在给赞助人梅克夫人的信里,批评勃拉姆斯缺乏诗意,特别爱装深刻。

柴科夫斯基的批评足见两人的差异。继承德国理性精神的勃拉姆斯作曲结构严谨,织体清晰、节制有度,与柴科夫斯基的悲情沉郁、汪洋恣肆恰成对比。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更像一部交响乐,据说,西贝柳斯在听了之后改写了他自己的那部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把这部作品献给同时代的小提琴大家约阿希姆(旧译姚阿幸),首演就是由勃拉姆斯本人亲自指挥,约阿希姆独奏的。据说,约阿希姆对小提琴独奏部分提出了许多意见与批评,但是勃拉姆斯只接受了一部分。因此,这部作品无疑是一位作曲家的小提琴协奏曲,而十九世纪许多小提琴协奏曲是小提琴家自己写的。和柴科夫斯基一样,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当时受到很多小提琴大家的批评,包括维尼亚夫斯基和萨拉萨蒂。

尽管如此,这部协奏曲从首演就大获成功,至今不衰,几乎每一位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家,都留下了自己的录音。虽然未必是让人一听就一见钟情的作品,却是百听不厌,历久弥新。于是,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尤其适合多选几个版本,多听几次。而且由于版本众多,选择的空间很大,像我这样只听黑胶,不刻意收藏冷门唱片的,都有十几个不同演奏家的版本。

最为人熟知的经典演奏,自然是海费茨和奥伊斯特拉赫。海费茨与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影子狗名盘,出品于1955年,是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范本。海费茨的精准演绎,其实是蛮适合勃拉姆斯的。不过我大概是年轻时候听他听得太多,这些年就基本上去听别人的。

奥伊斯特拉赫和克伦佩勒合作的这个版本也非常有名,他另一个广为人知的版本是与塞尔的合作。奥伊斯特拉赫的温暖与克伦佩勒的方正在这里颇有互补的效果,相当从容地表达了勃拉姆斯的庄严与柔情同在。这张唱片是1961年出品的,此时的克伦佩勒已经年近八旬,在几经沉浮后,大器晚成,老而弥坚,在最后十几年达到了上个世纪伟大指挥家的境界。

卡拉扬指挥的两个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版本也是受众颇多,第一个版本的小提琴演奏家是法国小提琴家菲拉斯,曾经被誉为因飞机失事身亡的女小提琴家内弗之后法国最具天才的一位。他少年师从埃内斯库,职业生涯一路顺遂,却由于长期压力患上忧郁症,刚过不惑之年就被迫隐退,49岁那年复出,几个月后就跳楼自杀。

第二个是和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女小提琴家穆特合作。那时穆特还是一个有点婴儿肥的天才少女,因为与卡拉扬合作的几张小提琴协奏曲一举成名。

DG为卡拉扬制作的唱片素来品质精良,声效极佳。所以听起来感觉是很好的。菲拉斯的细腻多变,和海费茨、奥伊斯特拉赫自是大相径庭,穆特多少有点像梅纽因,少年时代的演奏比长大后更予人印象深刻。

帕尔曼在美国几乎和流行歌星一样广为人知,就不必说他的版本了。与他同时代的两位著名小提琴家阿卡多、克雷默都非常出色,他们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也很值得一听,而两个人的风格迥异,却又都不那么勃拉姆斯。

阿卡多以演奏帕格尼尼著名于世,技巧华丽,音色唯美。他的勃拉姆斯很好听,但是有些轻盈飘逸。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我对于战后古典音乐演奏中的客观主义倾向多少有些保留,在我看来,个人化的演绎才有可能赋予音乐新的生命力。

克雷默则是一条不同的路向,他的琴声富于张力与内在的强烈情感,弓下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虽然中规中矩,偶尔竟有一些激情四射的元素。这使得他的演奏别具一格,又因为是比较晚近的录音,可以听到更多细节。

我曾经以为勃拉姆斯这部作品更适合男性小提琴家,然而在听过莫里尼的演奏后,我修正了自己的看法。莫里尼是上个世纪女性小提琴家的先驱,在二十世纪初,女性小提琴家还极其罕见,不似今日音乐会节目单上更多是女小提琴家的名字。我曾经写过一篇有关她的短文,其中写道“听她演奏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由罗津斯基指挥伦敦爱乐, 录于1956年,是西敏寺出品的名盘之一。我收到的这张是1977年的再版,虽然效果差点,仍觉震撼。莫里尼这时已52岁,听上去却似恋爱中少女般投入而纯粹,尤其第二乐章抒情部在在奏出决然的凄美。”

其余二十世纪小提琴大家的演奏在此不再赘述,像这样好听的作品,真正值得多找几个版本,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聆听。关于古典音乐的感觉与领悟,我不相信会有任何捷径,只有沉静下来,多花时间,用心倾听。

李大兴/文图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诗意与记忆】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