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对上海的稳定预期,比补贴更重要

克鲜2022-05-31 22:18

克鲜/文 5月29日,是大上海保卫战的重要节点,在这一天剧情突然快进了。当天上午,上海市贯彻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工作部署会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指出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极端严峻性和稳住经济大盘的极端重要性”。当天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重振经济50条》)。当市民们还在问:50条里为什么没有提“市民能否出小区”这个根本性问题时,第二天下午,上海官方宣6月1日零时起,上海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上海在谈“重振经济”时,她绝对是认真的,经济正是这座城市的任务所在,是上海之为上海的所在。

《重振经济50条》的力度是空前的: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同时拿出大笔资金稳企保岗、缓缴社保、退税减租、刺激消费。

上海对非居民用户给予3个月应缴水费、电费、天然气费10%财政补贴;对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养老、医疗保险费缓缴至2022年底;对餐饮、零售等行业,不裁员少裁员的,给予每人600元一次性稳岗补贴(每户企业补贴上限300万元);鼓励引导非国有房屋业主或经营管理主体,向最终承租经营的小微企业给予6个月房屋租金减免,同时,按照减免租金总额的30%给予补贴;上海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对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一次性1万元补贴。

复工复产复市,保企保岗保信心,真金白银的大手笔补贴、退税,这对于上海来说很罕见。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上海也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发过消费券。这次上海大手笔地把财政资源投到保岗位、保小微企业上,既说明了当下经济形势的严峻性,也说明上海急于稳住经济大盘。

《重振经济50条》的补贴力度很大,但是,修复上海的市场信心,修复对上海的稳定预期更为重要。

因为,上海本身就不是一座资源型城市,也不是吃政策红利的城市。上海的成就源于所有上海人的共识:市场是有效的,政府是有限的,劳动者是勤奋的,所有权是受保护的,治理是精细的,城市是开放的。这也是无数人选择上海的原因。金钱和补贴不能堆出一个上海,上海人也不会用这种方式实现重振。

去年6月,上海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一定程度上,上海把资源优势、竞争优势放在既讲规则秩序,又显蓬勃活力,既有国际风范,又有东方神韵等“软实力”之上,这种官方表达后面还是对城市游戏规则的稳定预期。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的确打破了很多人对上海的固有认知,最严重的后果并不是众多企业的停摆,而是上海经济环境的稳定预期出现了裂痕。从国际层面上看,基于上海的研发、制造、装配的产业链发出安全警报,曾经合作多年的上海外贸公司、制造企业突然拿不出提单、付不了款、交不了货,这会促使外企向海外转移产业链。从国内看,基于上海发达海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链似乎显得很脆弱。甚至,有好事者提出了“肢解”“疏散”上海的假想。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重振经济50条》之后,还特别强调:“上海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没有变,上海在新的发展格局中应有的地位没有变,上海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变。”“三个没有变”可以看作上海官方对于疫后上海定位官宣——上海没变。上海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没有变,还是中国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从内部来说,上海的内生动力的“基本盘”没有改变,上海的管理风格、营商环境没有改变。

希望这几个“没变”,能修复人们对上海的稳定预期,其中既有对上海营商环境的稳定期待,也包括对上海产权保护、创新保护、执法环境、城市软实力的稳定预期。这比天量补贴、退税以及大手笔刺激大宗消费的措施更当务之急。

在上海的发展史上,她屡踣屡起,战乱、动乱都没有影响阻断她向上的步伐,这一次她也不会让人失望。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