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健康|国科投资殷雷:自免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是研发里的“硬骨头”

未来健康2022-06-24 07:54

自免是肿瘤外最受关注的赛道,覆盖人群极其广泛。代表性疾病之一的银屑病,在全球潜在患者超过1亿人,药物市场规模达到100亿美元。近几年,国内银屑病领域的创新研发也进入了一个高潮阶段,十几款新药获批,几十条研发管线推进到临床阶段。

产业端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上游医药投资人的资金支持。6月21日,第四期《未来健康》节目邀请到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殷雷,从医药投资人视角分享他认知里的银屑病及自免市场的现状和未来机会。

近几年,国内银屑病及自免市场的发展被按下了“加速键”。在患者端的直接体现就是产品多了也便宜了。殷雷分享了身边的案例,十年前大三甲医院主任医生得了相关疾病后,需要长期使用“修美乐”,都很难承受起治疗费用。当时市场价格达到了5000多元一针,每个月的治疗费用超过万元。“打不起”是这位主任医生的真实反馈。

相当多的患者面对早期生物制剂高昂的价格,往往就会忍着,不去接受治疗了。近几年,修美乐多款生物类似药获批,还先后被纳入医保。患者的治疗费用较之前降低70%多,前述中的主任医生也在用生物类似药来进行治疗。

在殷雷看来,这首先是顶层的药审制度改革为国内自免领域的创新研发提供了土壤。比如2017年中国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国内医药研发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包括生物类似药在内的新管线开始大规模涌现。

同时,国内企业在医药研发领域的布局也开始多元化思考。早期国内创新药企的管线主要聚集在肿瘤领域。这可能与临床有关,因为肿瘤治疗关乎病人生命。所以相对来说这一领域的临床方案周期会比较短,符合当时企业想尽快推动产品获批的需求。

但现在风向已经变了。殷雷表示,这种扎堆研发的情况已经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背离了创新的初衷。比如有多款获批产品的管线,后来者再以同类管线去FDA申请上市,就被拒绝了。或者即便获批上市,在同质化严重的领域,商业化一样成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得去做真正的创新,找到存在巨大未满足治疗需求的领域扎下去,啃“硬骨头”,自免领域就有不少这样的机会。事实上,在辉瑞、艾伯维、阿斯利康等跨国医药巨头的研发规划里,炎症和自免的管线数量已经是第一,肿瘤排在第二。但对于国内药企来说,还处于跟随学习的状态。

这和自免领域的研发难度有关。据殷雷介绍,自免疾病发病机制都很复杂。一个临床适应症对应的靶点往往不止一个自免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被行业人士称之为“打地鼠”的情况,即一个症状得到缓解其他症状出现了。现有科研界对自免疾病的认识还在在不断发展中,远没有到完全解决的水平。

对于企业来说,直接结果就是市场机会很多,但难度很高。自免领域原创新药的研发可能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投入,对创业者来说是不小的挑战。而如果选择做跟随性策略的药物,研发难度低但会面临比较激烈的竞争压力。

不同类型企业会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作为一名投资人,殷雷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医药公司。在他看来,企业不同的研发路径、布局逻辑主要还是与企业本身禀赋相关。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要找到自己的能力边界,而不是赶风口。

企业的能力不仅体现在研发上,还包括商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比如CRO(医药外包)公司能力其实不在于原研技术,而在于服务,在于整合资源的能力。他们通过投资的方式也大量地布局了医药研发行业,这也是一种路径。

对于科研背景的创业者来说,研发路径其实有很多。现在不管是做小分子,还是大分子甚至是细胞与及基因治疗都有机会。关键是通过自己的平台技术,瞄准某个市场潜力大的适应症,做出产品的差异化优势。据他观察,已经有一些干细胞技术、双抗技术的产品进入临床二期,数据也很不错。

殷雷表示,在考察项目时主要关注其科学逻辑是否合理和研发数据是否扎实,在每个里程碑节点能否顺利推进。对药物研发的研发周期和成功率其实他们都有心理预期。行业里一款创新药研发周期10年是很正常的情况,研发成功也是小概率事件。

对于未来机会,他表示有临床维度和地域维度两方面机会。在临床维度,现有银屑病药物只能做到缓解而非根本性治疗。患者一旦发病,会反复复发。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银屑病病因既有和基因遗传相关的情况也有后天的免疫失调。

在殷雷看来,接下来银屑病的治疗要溯源,找到免疫失调的原因,在患者身体内调节出免疫稳态。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企业通过微生物疗法去修复内在的免疫稳态。如果能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再考虑到银屑病全球上亿的患者群体,这肯定会出现爆款产品。

在此之外,殷雷指出,地域拓展也是未来的机会点。随着国内科研水平,消费能力的提高,现在大大小小各种形态的创新药企已经非常多了。但坦率地讲,今天的中国医药企业如果只做国内市场,它的市场空间还是有限的。走出去立足于世界,这可能是国内创新药企的发展趋势。

当下,正是银屑病赛道的“春天”。他表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现在整个赛道的需求存在的,但想要抓住这个机会需要艰辛的付出。从播种到收获,中间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就像冠昊生物的产品光研发就花了20年,上市之后还需要做大量市场推广工作。

现在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也越来越谨慎。对于创业者这颗种子是否值得不断施肥除草浇水,市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作者:余诗琪、张昊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未来健康】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