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李嘉图: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巅峰(下)

李义平2022-07-25 14:04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李义平/文

一、李嘉图的分配理论

李嘉图研究的重点是分配问题。显然在他面对的经济环境里,不很好地解决分配问题,经济社会就难以发展。李嘉图所讲的分配是指社会产品如何在工人、资本家和地主阶级之间进行分割。李嘉图的经济学是处在机器大工业时代的经济学,新生的工业资产阶级大多以企业家的形式存在着,他们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破土而出,奋力前行。地主阶级拥有大量土地,是既得利益者。李嘉图认为,分配应当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而不是地主阶级。

李嘉图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依据劳动价值论,劳动这个商品的价值应当由生产劳动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因此,劳动的价值既不是工人得到的货币,也不直接是工人得到的生活资料,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维持工人及其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样,虽然李嘉图不知道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但是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事实上把劳动的价值等同于劳动力的价值。马克思写道:“如果撇开把劳动和劳动力混淆起来这一点不谈,那么李嘉图倒是正确地规定了平均工资,或者说,劳动的价值”。

李嘉图进一步证明,为什么劳动(力)的价值是工人最低限度生活资料的价值。为此,他提出了劳动力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取决于劳动者维持其自身与其家庭所需的食物、必需品和享用品的价格。劳动(力)的市场价格虽然会围绕着自然价格上下波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与自然价格相适应。如果人口和劳动力供给增加,劳动的市场价格必然会减少,反之则增加。

二、李嘉图的地租学说

李嘉图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按照李嘉图的意见,地租的存在必须有两个条件,即土地的有限性以及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上的差别。他说,如果一切土地都有相同的特性,数量是无限的,质量也完全相同,那么,使用时就无需支付代价,除非是它在位置上有特殊便利。

李嘉图认为,由于对农产品的需求的增长,就必须耕种愈来愈劣等的土地,故此,农产品价格由劣等地的农产品价格决定。优等地较之于劣等地会形成级差收益,此即级差地租Ⅰ。继之,李嘉图考察了级差地租Ⅱ,即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同量的资本和劳动,后追加的资本和劳动与前追加的资本和劳动的效率不同,随着追加的资本和劳动越来越多,其报酬显示递减的趋势。

在李嘉图的地租学说里,只有级差地租,没有绝对地租。他说,“肥力极小的土地绝不能生产任何地租;肥力中常的土地,由于人口增加可以提供中常的地租;肥力大的土地则能提供高额的地租”。按照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因而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地租。李嘉图所以否认绝对地租,是因为他不能解释绝对地租的形成。马克思认为,绝对地租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农产品的社会价值,是超过一般生产价格的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这里的超额利润没有参与利润的平均化,而是保留在农业中,以绝对地租的形式支付给地主。

三、马尔萨斯与李嘉图的论战

围绕着分配问题,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76-1834年)出生于英国萨立州的一个土地贵族家庭,曾在剑桥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马尔萨斯是十九世界初英国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的代表。他的经济理论站在土地贵族的立场上反对工业资产阶级,站在地主和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反对无产阶级。

使马尔萨斯出名的是他的人口理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18世纪英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18世纪下半期,英国农村剥夺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正接近完成,同时开始了工业革命。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同时作用,造成了大量失业人口。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于以下两个前提: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现状。由此出发,马尔萨斯认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则按算术级数增长,所以要节制人口。节制人口的办法有贫困、战争和道德抑制。马尔萨斯断言工人的工资水平完全取决于工人的人口数量。他认为生活资料是有限的。当工人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生活资料的数量,劳动市场供过于求时,工资就会下降。工资下降引起工人贫困,就可减少生育,学界称此为“铁的工资定律”。

马尔萨斯反对《济贫法》,反对穷人有获得救济和生存的权利,他认为救济穷人只会使穷人越来越多,违背人口自然规律。他写道:“一个出生在已被占有了的世界的人,如果他不能从他的具有正当要求的父母那里得到衣食,如果社会又不需要他的劳动,那么,他就没有权利要求最小量的食物,事实上,他没有权利活在那里。在大自然的盛大的筵席上,是没有他的座位的。大自然叫他离开,并且将很快地执行她的命令,如果他不在她的某些客人的怜悯上的话”。

大卫·李嘉图代表着新生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他和马尔萨斯展开了论战。李嘉图认为,在粮价不断涨高的情况下,最终受益只能是地主阶级。李嘉图指出,资本家——他首先是对社会负有责任的人——现在却处于受到两面夹攻的境地。第一,由于粮食涨价,他将支付较高的工资。第二,由于越来越差的土地陆续投入使用中,优质土地的地租在提高,故此,地主的处境越来越优越。可怜的工人阶级永远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上,每一次提高工资都被增加的孩子抵消掉了。李嘉图要求废除《谷物法》。《谷物法》禁止进口便宜的粮食,维持国内粮食的高价,维护土地所有的利益。李嘉图当时所讲的新生工业资产阶级,大致相当于我们所讲的民营经济的企业家。

其实,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只是出于对经济科学的追求,各自崇尚一种经济学思想,他们实际上是很好的朋友,马尔萨斯曾经委托李嘉图代为经营股票。马尔萨斯曾给李嘉图写信,“除非这样做是错误的,或给你带来不便…,还是尽早趁机把您许诺我的股票卖了,以便多少赚点儿。李嘉图按照马尔萨斯说的做了,而他自己的股票等到了最佳时机才卖出。

有意思的是,马尔萨斯的经济思想虽然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但自己并没有多少土地,而李嘉图反对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却拥有大量的土地。马尔萨斯写道:“有些奇怪的是,李嘉图是个大量地租的收入者,却会那样低估地主在国家的重要性;而我在地租方面从未有过任何收入,却可能要受指责,认为我过高地估计了地主的重要性”。他们忠于自己的学术观点。李嘉图在给马尔萨斯的最后一封信里说,“亲爱的马尔萨斯,现在我的工作算完成了。像别的争论者一样,经过了多次讨论以后,我们依然各抒己见,相持不下,然而,这些讨论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友谊。”

 

1696433942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英] 大卫·李嘉图 | 著
郭大力 王亚南 | 译
译林出版社
2014年10月


四、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比较优势学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从分工开始讨论,分工加上交换就是市场经济。分工的原则是比较优势。斯密举了一个例子以阐明比较优势。他说,在狩猎社会,一个人开始时既打猎又造弓箭,后来他发现,他更擅长于造弓箭,他就专门造弓箭去换猎物比二者都干效率更高。另外一个人开始也是既打猎又造弓箭,后来他发现自己更擅长于打猎,他专门打猎去换弓箭比二者都干效率更高。于是,他们各自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进行交换,这样不仅把自己的“蛋糕”做得更大,整个社会的蛋糕也因此做得更大。斯密把个人之间的交换扩展到国家之间的交换。认为各国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都有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一种商品如果由别国来生产所需的成本比本国低,那么本国就不要生产,用输出自己最擅长生产的商品所换的钱来购买别国廉价商品会更划算。因此,他不仅主张国内的自由市场经济,也主张国际上的自由贸易。

李嘉图继往开来,发展了斯密的比较优势学说,使之成为支配国际贸易的著名的“比较成本”学说。斯密讲的是绝对比较优势,李嘉图讲的是相对比较优势。李嘉图举例说,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五分之一或百分之二十,而制鞋时则强三分之一或百分之三十三,那么,这个专门制鞋,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两个人进行交换,两个人的产出都可以做得更大。在李嘉图看来,对于个人来说是合理的,对于国家来说也是合理的,国家间应当实行自由贸易。

其实,这种适合个人之间的自由交换的比较成本优势,扩展到国家之间的前提是两国互助友好。一旦涉及至国家安全就很难自由贸易。如果真是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自由贸易,中国相对美国的贸易就不会出现大量的顺差:我们有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的产品换得的美元,我们愿意用这些美元去购买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如果美国愿意卖,就不会相对于我们的贸易出现大量的逆差。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借口国家安全,不愿意出售他具有比较优势的这些产品。在一国个体的人之间适合的规律,推至国家之间就不一定适合了。

李嘉图的神圣贡献使自己成为古典经济学的巅峰,使经济学受到普遍的欢迎,以至主妇们雇用家庭女老师的时候要查问,她们会不会把李嘉图的经济学原理教给孩子们。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