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观澜 | 今日台海局势之三问三答

王义伟2022-08-03 11:34

经济观察网 王义伟/文 由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引发的台海大变局正在演进过程中。

昨夜至今晨,不少朋友与笔者通过微信漏夜讨论、分析此一重大事件,也有朋友敦促笔者尽快撰文谈谈看法。

在笔者看来,将三个问题说清楚了,今日台海局势的大致框架和未来演进方向也就基本清楚了。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演习而不是其他?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公告是解放军将于北京时间2022年8月4日至7日在台岛周边6块区域进行重要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东部战区的消息是8月2日晚开始陆续在台岛周边开展一系列联合军事行动,包括联合海空演训、远程火力实弹射击、常导火力试射。

上述专业军事术语,一言以蔽之:演习。

而在此之前,对两岸问题特别热心者、包括些许网络知名人士提出的建议,则包括所谓对某一架飞机进行击落或伴飞、进入台岛上空、夺取某个台军控制的小岛等等。

这些建议,不是演习,而是兵戎相见。

到目前为止,这样的建议并未被相关方面接受。

为什么?

因为在笔者看来,1979年之后,两岸之间就只剩下一次兵戎相见的机会了。

1979年之前,大陆对台政策的主基调是解放台湾,两岸动辄兵戎相见,包括1955年的解放一江山,1958年的金门炮战,由台军飞行员驾驶的美制高空侦察机更是频频被解放军防空部队击落。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大陆的对台政策正式由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从那之后,迄今43年,两岸再无兵戎相见。岛内“台独”势力每有异动,大陆均是以军事演习震慑之。

2005年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一方面规定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另一方面,则对动用包括武力在内的非和平手段进行了限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依照前款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反分裂国家法》的上述条款隐含着一个重大的细节和要求: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放弃和平;一旦放弃和平,必须一击成功。

所以,两岸兵戎相见,只有一次机会。要么不动手,要动手,就一次性地、干净利落地、彻底解决台湾问题。零敲碎打,不符合大陆的对台策略,也不符合《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精神。

从这个角度讲,此次接近实战化的军事演习,意义重大。解放军只有通过演习,才能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提高进步,以备将来需要时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第二个问题,此次台海变局,和1996年的台海危机有什么异同。

相同之处,1996年的台海危机和现在的台海变局,都是美国一手主导、挑拨的。

不同之处,1996年美国出手,是因为美国觉得两岸走得太近了,有实现统一的可能性,所以通过允许李登辉访美,将两岸拉开。当时的美国,并不觉得大陆的军事实力足够武统台湾。

而此次美国出手,则主要是因为中国崛起了,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挑战,美国必须利用台湾这颗棋子遏制中国的发展。

比较两任美国总统,拜登确实比特朗普老道。特朗普主要看到了中国从美国赚了太多钱,抢了美国工人的工作机会。拜登政府则在去年3月公布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引中明确指出:“(中国)是唯一有能力将其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结合起来,对稳定和开放的国际体系发出持续挑战的竞争对手。”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所以拜登本来可以阻止佩洛西的台湾之行,最后还是听之任之了。在拜登看来,让佩洛西搅和一下台海局势,搅得中国不得安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手里拿着一张三权分立的挡箭牌,可以两面做好人,何乐而不为。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不趁机。

这是个要命的问题。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国和西方国家都在非常紧张地盯着中国的一举一动。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中国趁机发起强行统一的行动。

中国网民中也有不少人有类似的想法,认为这是个机会,中国应趁美国和西方国家全力应付俄乌冲突的机会,在国家统一上有所作为。

到现在为止,中国没有这么做。

为什么?

答案在中国国家领导人的讲话里。

2021年10月9日,北京举办了一场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说:“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

进一步解释,解决台湾问题是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安排,不会被其他国家带节奏,也不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讨巧。

当然,解决台湾问题,文武两手都得齐备。

从这方面讲,解放军的责任重如泰山。

相信此次解放军的演习,是认真的。

因为将来有一天,可能需要他们来真的。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