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健康|GE医疗戴红东:民营医疗未来十年要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蜕变

未来健康2022-08-04 13:17

过去三年,疫情给线下业态为主的诊疗市场带来了一次全方位的冲击。下游民营医疗机构客流下滑,收入锐减已是常态。在上游的产品供应端,厂家对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深有感知。在这样一个节点,产业链上下游如何在不断出现挑战的环境下找到增长机会?

本期《未来健康》聚焦民营医疗领域,邀请到GE医疗中国副总裁、非公医疗业务总经理戴红东共同对话,探讨在后疫情时代下,民营医疗市场的新增量在哪?

“蜕变”是戴红东给民营医疗未来十年发展提取的关键词。“现在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已经是公立医疗机构的两倍,接下来的十年肯定要实现从数量到质量上的蜕变。”他表示。

现有的医疗体系还是以治疗为中心,这在严肃医疗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大城市的公立医院治疗水平跟发达国家基本齐平。但在未来一定是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这个过程中,民营医疗体系和公立医疗体系可以互相补充,错位发展。

疫情甚至可以看成一次特殊的机遇。戴红东表示,在后疫情时代,严肃医疗端的冲击是无法避免的,民营医疗机构需要主动在规模和成本上做减法。其实早期相当多的民营医疗机构对标公立医院,一股脑的巨额投资做综合医院。结果后期运营困难,投资收不回来,医院关闭甚至转卖。

在他看来,提效降本是当前民营医疗机构的刚需。找准细分赛道,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做强科室,像慢病管理、急诊体检、康养这些领域。因为公立体系还是聚焦在严肃医疗,没有太多精力和资金放在“治未病”上,这些领域目前还存在大量的空白。

这个策略在未来十年都有机会。2030年-2035年,中国的老龄化可能会达到30%-40%,甚至超过日本,这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仅靠严肃医疗端无法满足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其实现在已经有一些趋势了,在高端体检领域,相当多中老年人希望能早期发现病灶,干预疾病发展。

基于这个策略,一方面是对厂家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早期病灶都比较小,需要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不断迭代更新。另一方面对于诊疗机构来说要更聚焦在细分的赛道上,很多民营医疗机构都相对年轻,建立专科对它们来说是从0到1的事,中间挑战很多。

在细分赛道之外,戴红东还看到了民营医疗在下沉市场的机会。据他观察,现在的民营医疗机构相对集中在大城市,满足了发达城市居民对于大健康的个性化需求,但在县级及县级以下仍存在大量未满足的需求。基层市场的潜在客户群体随着他们收入的增加,健康理念的提升,在医疗服务上的需求会有指数级的增长。

比如心血管疾病、脑科这些就医需求很大,基层诊疗水平有限的细分领域就存在专科化的机会。事实上,现在已经能看到在心脑血管领域有潜力的医疗机构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早诊早筛、体检康养、影像诊断这些细分赛道也都有机构在做下沉市场的布局,如瑞慈医疗、全景医学未来战略中都有可能基于二线城市的支点,覆盖更广泛的基层区域。

这中间还存在数字化、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的机会。基层医疗现在在硬件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医生资源比较匮乏。目前通过医疗设备辅助AI诊断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水平不高的医生。对于广大的基层医疗机构来说,未来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远程诊断的技术把数据连接起来,用设备去赋能医生,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作者:余诗琪 张昊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未来健康】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