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

韩明丽2022-08-10 09:07


我是985的硕士,目前在大学任教。收入不错,有车无房,如果买房的话,我的父母能够给我支持几十万。目前有一个公务员的女朋友,她是本地人,父母有几套房子,其中有一套地铁学区房在她的名下。她的缺点是颜值一般,性格平淡,我们之间也没有特别热烈的感觉。


去年我们学校进来一个女同事,985硕士做辅导员,是我喜欢的类型,性格开朗,有生活情趣,我俩挺聊得来,她也对我表示很有好感。她的缺点是,家是乡镇的,如果买房,家里一点儿支持都没有。我也很担心她的父母生病是否我能负担得起。

不知道何去何从,挺纠结的。

                    ——-小米糊



同款的纠结让人想起东食西宿的故事:


俗说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汉·应邵《风俗通》)


一般这个故事比喻贪利之人,一厢情愿地企图两利兼得。不过,我更认为这个故事重点体现的不在“贪”,而是一种“惑”,即不能得兼的情况下,如何取舍。


比如你说的两个人,一个能带来一定的物质支持,让你奋斗的历程瞬间缩短,一个能带来情感的满足,更能体会到恋爱的感觉,在不能得兼的情况下,该如何取舍?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答案在每个人的心里。


有的人更注重外部评价体系,他们选择对象、婚姻,首先在意能否获得更高的社会评价,比如更好的社会地位,更好的经济条件,更大的房子,更般配等等;有人正注重内部评价体系,比如跟他(她)在一起感觉好不好,我们是不是聊得来,我们三观是不是一致,我们能不能形成共同的愿景,可以奔着同样的目标去奋斗……


择偶这件事,其实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生存需求、归属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都能在每个人的选择中找到相应的位置。


有人的优先级是生存需求,如果没有信心独立满足生存需求,需要依赖外界支持,就会把经济条件放在优先位置考虑;


而有人把经济条件放在优先位置并不是因为生存需求,而是归属感的需要,因为好的经济条件能够带来广泛的社会认可;


归属感的需求还会导致特别重视家人、周围人,或重要他人的看法。周围人对择偶的认可,间接代表着对自己的认可,失去周围人的认可,对这一类型的人来说,是一件特别冒险,特别没有安全感的事情。


不管用什么样的理论框架来解释择偶行为,不断地发展自己,是最不会出错的选项。当有了更好的能力,有了能够养活自己和家庭的底气和勇气,也许就可以允许自己把喜不喜欢,感觉好不好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了。你就有了出于自己的喜欢而去做选择的自由。 

韩明丽/文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韩明丽】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