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观澜 | 台湾政客为什么只喊和平不谈统一

王义伟2022-08-10 12:02

王义伟/文 面对解放军在台海周边以封锁6块区域为标志的、持续72小时的重要军事演训行动,以及东部战区继续实施的实战化联合演训行动,台湾政坛各党派、以及几乎所有的政治人物纷纷发表声明表明态度。

这些政治人物的表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喊和平、不谈统一。

唯一一个谈统一、还算有一些影响力的,是已经78岁的海基会首任秘书长陈长文。他投书媒体,建议蔡英文放弃“台独”,采用“良制一国”策略处理两岸关系。卸任海基会秘书长后,几十年来,陈长文的身份是律师,不算政治人物。他第一次以海基会秘书长身份访问北京,就当面向大陆领导人提出“良制一国”。几十年来,他一直在为这个建议持续地鼓与呼。

为什么,为什么现在的台湾政治人物即使面对解放军大军压境,也只喊和平,只字不谈统一?

在笔者看来,大概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时移世易,台湾已失去了主导国家统一的实力。

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得美国产业外移之便,经济快速发展,与香港、韩国、新加坡一道成为亚洲四小龙。到90年代,台湾GDP与大陆相比,几乎占半壁江山。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1994年,台湾GDP为2564.4亿美元,大陆GDP为5664.7亿美元,台湾GDP占到大陆的45%。

台湾的经济优势不仅体现在GDP上。在大陆改革开放初期,大批台商登陆投资,带来了丰厚的资金,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让大陆人耳目一新、钦佩不已,同文同种又让两岸的交流水乳交融。

经济实力雄厚是一方面,在当时的台湾精英阶层看来,与大陆相比,台湾也有强大的制度优势。

这使得台湾当局在国家统一这个宏大议题上,充满信心。

1990年10月7日,台湾当局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1991年2月23日,台湾当局制订并颁布了“《国家统一纲领》”。

根据当时的台湾当局的设想,两岸统一不但是大势所趋,且主导权在台湾一方。

不过30年左右的时间,两岸局势反转了。

在经济上,2021年台湾GDP折算成人民币为49985.81亿元(近5万亿),大陆GDP为1143680亿元,台湾GDP占大陆的比重为4.4%。

台湾经济发展对大陆的依赖也越来越深。2021年,台湾从大陆赚走了1700亿美元顺差。

两岸制度比较方面,台湾政坛的乱象与大陆政坛的稳定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现状客观上决定了,台湾既不可能“独立”,也失去了主导国家统一的实力。

第二,美国因素。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与中国接触、谈判并建交。当时统治台湾的蒋氏父子,当然是主张一个中国的。在蒋氏父子统治下的台湾民众,也是认同一个中国的。美国在建交公报中承认一个中国,和这个背景密切相关。

之后,美国掏空一个中国政策的过程,和岛内“台独”势力的崛起,是紧密相关的。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达到牵制削弱中国但不至于彻底惹怒中国的目的,美国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就是和平,就是不能改变现状。

于是,台湾几乎所有的政治人物,每逢两岸关系紧张,就跟随美国、高喊和平。

第三,台湾政坛还没有出现一个直面历史、有卓越胆识的政治人物。

需要指出的是,台湾政坛精英的学识和能力、台湾的社会治理、台湾的某些制度安排、台湾的对外交往等等,都有大陆可资借鉴之处。两岸如果和平统一,融合的过程中或许会有龃龉,但主流一定是正能量与正能量的交流与相互提升,利远大于弊。

这也是大陆一再强调和平统一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放弃的原因。

这就需要台湾政坛出现一个关键政治人物。这个政治人物必须有相当程度的权威性,得到台湾各政治派别和台湾民众认可、深孚众望,具备前瞻眼光和杀伐决断的魄力。

只有这样的政治人物出现,才有可能和大陆谈出一个既有利于台湾人民、又有利于大陆人民、更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统一方案并付诸实施。

蔡英文不是这样的人。

马英九,也许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人,但温和的性格决定了他终究还是和这个历史机遇擦肩而过。

俱往矣!

数台湾政坛风流人物,且待明朝。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