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伟观察|企业家精神与医学守正创新——韩启德老师《医学的温度》读后感

张宇伟2022-09-01 10:23

张宇伟/文

哲学家、数学家、教育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在其著名书籍《思维方式》(Modes of Thought)中写道:“在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达;在任何表达之前,先要有重要性感受”。重要性感受、多维度理解、有哲理表达,这正是韩启德老师2020年10月所出新书《医学的温度》开篇序言带给我的冲击。

在序言中,韩启德老师用他人生四段亲身经历,开篇诠释了他对医学的理解。第一段经历,从10岁得了猩红热,两周后继发严重风湿性关节炎和心包积液,住院昏迷三天后被救过来,得到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和关爱,在他幼小心灵中埋下一颗种子,那就是医学是有温度的;第二段经历,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分配到陕西农村10多年的“全科医生”经历,他体会到:医生的态度也是可以看病的,病人需要的不仅是医术,还需要安慰和对医生的信任。第三段经历是他选择读基础医学研究生和到美国进行分子药理学研究,后归国从事20多年实验室研究,使他体会到,基础医学不同于其他纯科学研究,甚至不同于一般的生命科学研究,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它同样是有温度的。第四段经历是他当选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后来相继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担任领导人15年,从更高层面、更广视野观察和体验医学,参与我国医疗卫生制度体制改革,对医学的社会属性和人类医学发展的根本方向有了新的思考。

《医学的温度》一书共有三章十八篇文章,韩老师从历史、人文、科学三个维度审视医学。他以历史学家的视角,从医学历史、传染病历史、中医历史出发,对西方医学、东方医学、现代医学进行回溯、比较和反思。他以人文学家的视角,对叙事医学、医生的品格、中国医生的责任、生死观等,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以科学家的视角,对医学技术、循证医学、精准医学、癌症、高血压等领域,给出与众不同的专家意见和发展建议。

医学的守正

到公元前四五世纪,在古希腊和中国同时产生了医学理论,“西方医学之父”是希波克拉底,中华大地产生了《黄帝内经》。之后,西方古罗马时期,出现了第二个医学权威盖仑,首次提出了解剖学;同一时期,中国的东汉出现了张仲景,还有著名的医家华佗。(韩启德,2020,p.9-10)十五世纪后,随着西方科学的兴起,催生了现代医学。十六世纪建立人体解剖学;十七世纪建立血液循环学和生理学;十八世纪建立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十九世纪建立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二十世纪初建立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二十一世纪建立数字医学、精准医学等。医学理论突破了许多障碍,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因为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以数十万年计的,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经历了200多万年,十几万年前智人的脑容量已经达到1400ml,7万年前智人经历了认知革命,而到今天,人类的脑容量并没有进一步增加。(韩启德,2020,p.6)。

几千年来,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人的构造、结构没有变化,瘟疫(传染病)的历史与人类如影相随,主要的鼠疫、麻风、伤寒、霍乱、疟疾、天花等传染病在世界不同地方时常发生。反过来要求医学,非“守正”不可,对已发生特别是重复发生的疾病,要用人类医学积累的经验、知识和智慧来应对。“守正”的另外一个含义是,虽然从《黄帝内经》(东方)和希波克拉底开创医学(西方)以来,医学大大发展了。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外认识宇宙相比,还只是冰山一角。从韩老师书中了解到,现代医学只是在二十世纪后突飞猛进地发展,在之前,我们没有X射线、没有麻醉、没有青霉素。在书中,他多次提到,医学距离完全了解人体还很遥远,对很多疾病还束手无策,医学技术带来的新问题也层出不穷。(韩启德,2020,p.123)为此,好的医者能做的仍然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守正”就是守医学的根本目的,那就是“维护人体的健康,而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韩启德,2020,p.68)

医学的创新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科技、通讯、交通、贸易等的国际化、全球化,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类从来没有这样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便利,在人类大规模开采使用资源的同时,环境生态产生了变化,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时常出现,新的疾病、传染病不断增加,慢性病(特别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增加的速度更是超出我们的预期。另外,由于医疗水平、医疗技术的提高,人的预期寿命大大提高,长寿带来的老年病增加了很多。面对新的疾病,唯有医学创新才可能解决和应对新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我们从全年GDP人均156美元,发展到人均1万多美元,经济发展天翻地覆,人口预期寿命从1978年的64.2岁稳步上升到2021年的78.2岁。经济的发展带来人口流动的加快,老龄化提前到来。工作节奏加快带来的心理压力、情绪压力,人口流动带来传染病的蔓延加快,这些都是新的挑战,都是新的不确定性。由于新情况的出现,医学的创新,比任何时候要求都高。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人民健康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我们更应该发展医学理论、中西医结合、发展医学技术为人民健康服务。医学理论、医学技术不仅要创新,还要根据中国国情把准方向,确定正确的战略和路线,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全面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韩启德,2020,p.117)

企业家精神与医学守正创新

企业家精神理论的集大成者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1950),他在早期成名之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 实现创新的人就是企业家。换句话说,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按照熊彼特创新理论,企业家创新包括以下五种情况:1)引进新产品;2)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熊彼特,1990,p.76)

韩启德老师在北大国发院20周年庆典活动上演讲

由于我夫人是眼科医生和她长期从事医院管理的缘故,我很早就听到过韩启德老师的名字。在北大工作后,我有多次机会,在北大国发院,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北大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北大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北大医学部等,多次近距离聆听韩启德老师的讲座和授课。每次见到韩老师,都能感到他彬彬有礼、谦谦君子的修养,睿智且深度的思考。在北大图书馆,我还阅读了1999年出版的《韩启德院士文集》。当年,作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他在开篇自述中,就以“少年梦、青年志、黄土地、异乡客、祖国情”五个篇章,讲述他的少年生活,青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的求学,毕业后到陕西黄土高原11年全科医生的经历,留美并在国际学术界攀到高峰,归国成就新事业并成为年轻的院士。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下面两段话:在农村行医十年,我为无数病人解除了病痛,成为一名备受群众欢迎的全科医生。然而更重要的是增长了自己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尤其是如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打开工作局面的能力。(韩启德,1999,p.6)

我在陕西生活了十四年,从年龄上看,是一生中最好的青春年华。对这段生活,我一直无怨无悔。我在为贫困农民服务的过程中了解人民,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中磨炼自己,我在那片黄土地上成长、成熟。我至今仍深深地眷恋着那片黄土地。(韩启德,1999,p.7)

在读完韩老师所写书籍和一些专访文章后,我发微信给袁明老师:“您和韩老师在陕西黄土地生活工作了十多年,是什么样的力量和勇气?让您从北京到陕西临潼。是什么样的毅力和智慧?让你们在那么艰苦的地方,生存下来、适应下来,重新上学,重新出发,回到城市,回到大城市,又到国外留学,之后回国报效祖国,你们的故事真是传奇”。袁明老师给我回复:“非常感动。其实我们自己真不觉得‘传奇’,只是认真生活,做好自己。”

韩启德老师的故事无疑是传奇的,上海第一医学院6年学习;大学毕业后到陕西农村做“全科医生”11年;西安交大医学部和美国埃默里大学药理学读书(1987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北京医科大学、北大医学部从事实验室和医学管理20多年(1995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到1999年,韩启德老师的论著论文(英文、中文)目录就有225篇(韩启德,1999,p.253-274);担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领导职务前后15年。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发挥出他的企业家精神,勇于创新,在各个岗位上都赢得一致好评。

韩启德老师的医学守正,犹如他在书中一篇文章“医学教师的第一课”所讲:“做一个好教师,做一个好的人,做一个好的知识分子”(韩启德,2020,p.189)。他的医学创新,犹如他在书中多次强调的那样,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医者应该做的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忽然想起2006年我夫人在中山大学挂职,我到那里看望她时,在中山大学校园里看到的一副对联(也是中山医科大学当年的校训),上联是:医病、医身、医心;下联是:救人、救国、救世!这副对联,我觉得就像韩启德老师传奇故事的真实写照!


张宇伟

2022年8月31日 于北京大学万柳



参考文献:

1、韩启德著,《医学的温度》,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年10月,(2021.4重印)

2、韩启德著,《韩启德院士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3、(英)罗伊.波特(Roy Porter)主编,张大庆主译,《剑桥插图医学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7

4、(英)史蒂夫.帕克著,李克译,《DK医学史:从巫术、针灸到基因编辑》,北京:中信出版社

5、傅军著,《奔小康的故事: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与辨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8

6、(美)熊彼特著,何畏等译,《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5(2016.8重印)

7、戴红,“从赤脚医生到党派中央领导人”,《中国统一战线》,2013.8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张宇伟】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